手機芯片開始角逐先進封裝
日前,華為發(fā)布了闊折疊手機 PuraX,引發(fā)行業(yè)熱烈關注。而就在最近的拆解視頻中顯示,剛開賣的手機拆出來的芯片,比原來厚了一大截。華為 Pura X 搭載的麒麟 9020 芯片采用全新一體式封裝工藝。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2504/469087.htm拆解視頻顯示,麒麟 9020 封裝方式從夾心餅結構轉變?yōu)榱?SoC、DRAM 一體化封裝,暫時還不清楚是 CoWoS 還是 InFO-PoP,亦或者其他封裝形式。但無論如何,這又是國內先進封裝能力的又一次展現。國內芯片設計廠、封裝廠和內存廠的相互協同已經初現端倪。
據了解,蘋果手機 SoC 此前便已經采用了類似的先進封裝技術,將 DRAM 垂直堆疊在了 SoC 上方,即臺積電的 PoP。只不過 SoC 本身仍然是單個整體芯片。
蘋果采用的 PoP 和 InFO-PoP 封裝是什么?
當蘋果公司的 iPhone 在 2007 年亮相時,隨即便被拆開展現在眾人面前,層疊封裝技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PoP 曾經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然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 PoP 消失了。之后,更先進的手機將處理器和存儲器結合在一起,PoP 又成為這類手機的封裝選擇方案。
層疊封裝(Package on Package,PoP)是一種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它將兩個或多個芯片封裝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種封裝技術通常用于移動設備和其他小型電子設備中,以節(jié)省空間并提高性能。在 PoP 中,一個芯片被放置在另一個芯片的頂部,形成一個層疊結構。這種結構可以通過焊接或其他連接技術進行連接。通常,上層芯片是處理器或存儲器,而下層芯片是 DRAM 或其他類型的存儲器。
而 InFO(全稱為 Integrated Fan-Out,意為集成式扇出型封裝)技術則是臺積電于 2016 年推出的一種技術。InFO-PoP 即表示 InFO 封裝對 PoP 封裝的配置。InFO 技術是將芯片直接放置在基板上,通過 RDL(Re-distributed layer,重布線層)實現芯片和基板的互連,無需使用引線鍵合,RDL 在晶圓表面形成,可以為鍵合墊片重新分配更大的間距,從而允許更多的 I/O 連接,實現更緊湊和高效的設計。
晶圓級封裝一般需要 RDL 工藝,因為晶圓上的焊盤大部分是鋁焊盤,無論是做晶圓級封裝還是板級封裝,鋁金屬不易做后續(xù)處理,都需要用另外的金屬來覆蓋鋁。RDL 是將原來設計的芯片線路接點位置 (I/O pad),通過晶圓級金屬布線制程和凸塊制程改變其接點位置,同時滿足焊球間最小間距的約束。
InFO 技術在 2016 年的蘋果 A10 芯片上得到應用,并衍生出新的技術應用:InFO-oS、InFO-LSI、InFO-PoP 以及 InFO-AiP 等。
InFO-oS 技術可集成多個高級邏輯芯片,在封裝內部實現更高的集成度,適用于 5G 組網應用。InFO-LSI 技術類似于英特爾的嵌入式多芯片互連橋接(EMIB)技術,可以實現極致的互連帶寬和成本的折中,其利用硅基互連的方式實現不同芯片層之間的連接。該技術允許在同一封裝內部進行高速信號傳輸,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性能和功耗效率。InFO-LSI 技術適用于需要高速信號傳輸和通信的應用領域,如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通信和網絡設備等領域。這些領域通常需要在封裝層內部進行復雜的數據處理和通信,因此,InFO-LSI 技術具有重要意義。InFO-PoP 技術是一種將InFO 與PoP 相結合的技術。這種技術通常用于需要同時集成多個芯片的應用場景,如移動設備等領域,可以實現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多的功能。InFO-AiP 技術是一種在 InFO 封裝中集成天線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將天線直接集成在封裝中,從而實現更緊湊的設計和更好的信號傳輸性能。InFO-AiP 技術通常用于移動設備、物聯網和通信設備等領域,可以實現更優(yōu)異的無線連接性能。
InFO-PoP 封裝優(yōu)勢明顯
2016 年推出的 iPhone 7 中的 A10 處理器,采用 TSMC 16nm FinFET 工藝以及 InFO(Integrated Fan-out)技術,成功將 AP 與 LPDDR 整合在同一個封裝中,為未來幾年的移動封裝技術立下新的標桿。InFO 封裝也成為臺積電獨占蘋果 A 系列處理器訂單的關鍵技術之一。在這一年,能量產 InFO 封裝的也僅 TSMC 一家。多年來,蘋果 A 系列處理器與 DRAM 都是采用臺積電 InFO-PoP 封裝技術封裝在一起,將 DRAM 頂部封裝上的凸塊利用貫穿 InFO 過孔(TIV)到達 RDL 層,再與邏輯芯片互聯,以減小整體的芯片尺寸,減少占板面積,時確保強大的熱和電氣性能。
那么這種技術帶來了哪些優(yōu)勢呢?
這種技術的一個關鍵優(yōu)勢是其靈活性,因為 DRAM 封裝可以很容易地更換。此外,由于芯片被層疊在一起,PoP 技術可以節(jié)省空間,使設備更小更輕。由于芯片之間的連接更短,還可以提高芯片性能并減少延遲。
由于 InFO 引入了 RDL 層,芯片設計者可以通過對 RDL 的設計代替一部分芯片內部線路的設計,從而降低設計成本;采用 RDL 能夠支持更多的引腳數量;采用 RDL 還使 I/O 觸點間距更靈活、凸點面積更大,從而使基板與元件之間的應力更小、元件可靠性更高;RDL 層使用了高分子聚合物 (Polymer) 為基礎的薄膜材料來制作,可以取代封裝載板,節(jié)約成本;RDL 還可以把不同種類的芯片連接在一起,實現多芯片封裝互連。
蘋果是較早引入先進封裝的手機芯片商,其一直致力于將先進封裝技術應用于手機芯片。主要是因為:
蘋果一直和臺積電先進封裝有深度合作研發(fā),也總是首批采用最先進制程的高凈值客戶。蘋果比別家更有迫切需求采用先進封裝技術壓低成本。尤其是 3nm 流片和晶圓成本已經一倍于 5nm,2nm 成本繼續(xù)翻一倍還不止,就是再高凈值客戶,也無法承受了。
蘋果的 M1 Ultra 芯片首次實現了 GPU 內部高速通信表明,在 SoC 層面,蘋果也有比較高效的 D2D 通信協議和物理層設計,這走在了 ARM 陣營的前面,未來應用到手機 SoC 會比別家更容易。而這也需要先進封裝的支持,蘋果甚至還創(chuàng)新定制了封裝架構 UltraFusion。
此外,蘋果有更強的 IP 復用需求。蘋果芯片覆蓋手機、平板、筆記本和工作站,同時像基帶和 wifi 控制器等 IP 又來自高通、博通,但隨著蘋果自研基帶的推出,后續(xù)可能會逐步將這些模塊替換為自研的。這勢必也要求將 SoC 各個模塊做成可復用、可更換的,來確保成本。這種情況下,Chiplet 封裝工藝更具有優(yōu)勢。
目前來看,安卓陣營也在逐漸走向這一趨勢。無論是代工成本的考量,還是 PC 芯片的 IP 復用需求都需要先進封裝的支持。
國內手機芯片廠商也在和下游廠商深度合作開發(fā)相關技術。實際上此前一家國內知名的手機 SoC 設計公司便公開了一種芯片堆疊封裝及終端設備專利,申請公布號為 CN114287057A,可解決因采用硅通孔技術而導致的成本高的問題。專利摘要顯示,該專利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其能夠在保證供電需求的同時,解決因采用硅通孔技術而導致的成本高的問題。這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先進封裝的成本。
另外,今年五月份將推出的鴻蒙 PC,同樣有很強的 IP 復用需求。而高通也一直在謀劃進入 AIPC 的賽道,此前還曾推出驍龍 X Elite。
蘋果或放棄封裝堆疊內存?
不過,有消息稱,從 2026 年開始,蘋果將在 iPhone 18 系列中放棄現有的封裝堆疊內存(PoP)設計,轉而采用芯片與內存分離的架構。
一直以來,蘋果在硬件設計上的追求可以用「精致極簡」來形容。無論是 iPhone、iPad 還是 Mac,它們內部的芯片和內存多采用封裝堆疊技術。雖然對于寸土寸金的移動設備來說,封裝堆疊技術能減少芯片面積、縮短內存與主芯片之間的物理距離,從而降低數據傳輸延遲,提高電源效率。但 PoP 技術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內存封裝尺寸受到 SoC(系統級芯片)尺寸的限制,這直接影響到 I/O 引腳的數量,進而限制了數據傳輸速率和性能。這一點,在面對高帶寬需求的人工智能運算時,表現得尤為明顯。
消息稱,蘋果計劃在 iPhone 18 中采用芯片與內存分離的設計,顯然是一次為性能服務的妥協。這種分離設計雖然在物理距離上拉長了內存和芯片之間的傳輸路徑,但它也解鎖了更多的 I/O 引腳,能極大地提升數據傳輸速率和帶寬。
據悉,蘋果正在與三星合作開發(fā)下一代 LPDDR6 內存技術,其數據傳輸速度和帶寬預計是目前 LPDDR5X 的 2 至 3 倍。如此高的性能提升,對于日益依賴本地 AI 計算的智能手機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利好。無論是 AI 實時翻譯、圖像識別,還是更加智能化的 Siri,這些場景都需要更高的內存帶寬來支持更快的數據吞吐量。
此外,分離設計還有助于散熱優(yōu)化。相比于堆疊封裝的設計,內存與 SoC 物理分離后,每個組件的散熱效率將得到提升,降低芯片過熱導致的性能瓶頸。
不過這并不代表蘋果將放棄先進封裝,而是可能采取更合適的先進封裝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