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半導體制造:跟隨還是超越摩爾定律

半導體制造:跟隨還是超越摩爾定律

作者:李健 時間:2011-09-29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當然,復雜性(設計和技術)的增加自然會拉動成本上升。Jean-Marc Chery強調,IDM廠商是控制并擁有芯片設計、制造和測試資源(技術和設施)的企業(yè),事實上,由于技術開發(fā)與設計知識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所以IDM廠商在克服這些挑戰(zhàn)方面可能更具優(yōu)勢。芯片設計人員與技術開發(fā)人員之間的合作是優(yōu)化設計技術的關鍵,能夠在一個IDM環(huán)境內有效地建立這種合作關系,就可為客戶提供一個性價最高的解決方案。“我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設計與技術共同優(yōu)化’,這是在未來技術節(jié)點(例如20nm)取得成功的關鍵。”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24079.htm

  張宇清承認,考慮到28nm時的掩膜成本比前一代工藝更高,同時賽靈思還要為芯片增加更多的性能和功能所帶來的芯片復雜度的提升、軟件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測試流程、開發(fā)更多的解決方案(賽靈思目標設計平臺,TDP),所以賽靈思在28nm節(jié)點的研發(fā)投入較其他企業(yè)會更高。但是,研發(fā)的高投入是可以通過更多的市場和應用來抵消掉。由于FPGA的可重新編程性,所以賽靈思不需要像ASIC/ASSP那樣針對細致化的市場或應用來開發(fā)方案。因此,掩膜和研發(fā)成本就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應用和市場中攤銷掉了。最新的SSI技術(可堆疊硅片互聯(lián))可以有效地幫助其更好更快地實現(xiàn)大型FPGA芯片的生產良率,從而降低成本并開發(fā)出大型FPGA。因此相信在28nm節(jié)點或者更先進的工藝上,F(xiàn)PGA是比ASIC和ASSP更具競爭優(yōu)勢的。

  Synopsys十分重視降低設計總成本,Kevin Kranen介紹他們采取并收到明顯效果的3項措施。

  1. 提供合格的標準元件、內存和接口IP。對這種基礎構建模塊使用IP進行開發(fā)是新工藝技術投入中最大成本之一,但成品差異化卻是最小。越來越多地企業(yè)從Synopsys、ARM和代工廠購買投放市場的IP。

  2. 預測試流程——設計中耗費最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工作,就是將EDA工具和IP融入一個測試流程。許多公司讓整個團隊來負責這個流程,或者是在向新節(jié)點或新標準單元的轉移過程中,在計劃時間表中預留了很長的時間。Synopsys通過Lynx設計系統(tǒng)和相關的芯片代工廠就緒系統(tǒng)(FRS),為許多高階節(jié)點和IP源的組合提供了預測試、預集成的完整的流程。

  3. 快速原型和FPGA——一般情況下,初創(chuàng)設計中進行可行性測試和用戶興趣檢測的最快速且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采用FPGA。Synopsys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FPGA設計工具、快速原型工具和硬件,為無論是單一的FPGA還是多FPGA系統(tǒng)提供了一個最佳路徑。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整個產業(yè)確實都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專foundry面臨新廠建造成本的增加,而IDM與fabless公司隨著芯片設計更加復雜化、漏電及耗電的要求更高,亦面臨設計成本增加的壓力。陳家湘認為,解決此成本問題的關鍵取決于整個產業(yè)如何攜手合作,提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來強化效能、功率與面積。全球業(yè)者應該掌握產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及利用整個產業(yè)現(xiàn)有的設計生態(tài)環(huán)境(ecosystem)創(chuàng)造自己的優(yōu)勢。

  未來:超越還是拯救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一直是指揮半導體發(fā)展的金科玉律,半導體的發(fā)展始終徘徊在這條定律左右。不過,摩爾定律始終是個有著物理極限的構想,而隨著技術不斷前行,這個極限已經在人們觸手可及的不遠處。

  Jean-Marc Chery認為,半導體制造未來的技術發(fā)展沿兩大主線展開。

  第一條主線是“超越摩爾”(More than Moore),以技術多元化為研發(fā)重點,在一個系統(tǒng)封裝內整合不同類型的技術,包括3D技術。這條主線還包括克服技術挑戰(zhàn),例如,在系統(tǒng)封裝內的裸片之間的連接、測試和熱管理。此外,未來的制程研發(fā)計劃還包括我們稱之為“增值衍生技術”,例如,模擬器件、影像芯片、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智能功率、量子技術和MEMS技術。

  第二條主線是“跟隨摩爾定律”,我們稱之為“更摩爾”(More Moore)。在晶片上集成更小的晶體管,降低臨界尺寸。在實現(xiàn) 28nm后,隨后就是20 nm和14 nm。

  顯然,我們將繼續(xù)面臨新的技術挑戰(zhàn),例如,光刻技術從193nm浸沒式發(fā)展到EUV(深紫外),或者芯片架構從體CMOS演化到薄芯片。

  張宇清則認為,由于成本和深亞微米時的物理極限所造成的信號串擾、熱電子效應,業(yè)界對于摩爾定律是否終結存在很多說法。賽靈思的SSI(堆疊硅片互聯(lián))技術讓我們可以延續(xù)摩爾定律,甚至可以說超越了摩爾定律。Virtex 7-2000T的密度是40nm FPGA產品的2.8倍,遠超過了摩爾定律所描述的2倍。

  作為摩爾定律堅定的支持者和半導體制造工藝的領導者,Intel一直在堅持用技術研發(fā)為摩爾定律延壽。以Intel的22nm工藝為例,按路線圖肯定是在2011年推出,但今年春天突然Intel宣布將在22nm工藝中采用全新的FINFET 3D制造工藝,而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整個制造業(yè)悲喜交加,一方面,終于半導體制造要正式邁入3D時代,歐洲半導體技術研究組織IMEC經過試驗表明,F(xiàn)INFET比起之前類3D的TSV技術以及現(xiàn)有的平面結構技術,在漏電控制和制程變差方面性能更加優(yōu)異,而且其晶體管密度也相對更高,能夠將摩爾定律的壽命延長至少1-2代制程。

  陳家湘談到對3D制造技術時介紹:“我們認為全新的半導體制造技術是繼續(xù)將摩爾定律往前推進的主要動力。全新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將朝更先進、更細微的技術前進,而創(chuàng)新的三維(3D)結構芯片技術即是一個例子。TSMC在此領域已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且因應系統(tǒng)級封裝技術,開發(fā)更具成本效益以及更具尺寸、效能優(yōu)勢的3D芯片,計劃采用更先進的14nm制程提供FinFET架構芯片。另外,TSMC也積極鉆研先進封裝技術中介層(Interposer)的發(fā)展”。

  結語

  盡管Intel已經宣稱采用FINFET技術制造22nm芯片,但是實際效果如何還是個未知數(shù),而3D工藝能否挽救即將接近物理極限的摩爾定律尤未可知。3D工藝下的全新半導體制造是否還是屬于摩爾定律的范疇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令人惋惜的是,無論是即將到來的22nm還是14nm,都距離理論上的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相去甚遠。讓摩爾定律失靈的最大可能原因不是技術上的物理極限無法超越,而是經濟層面的摩爾定律已經失衡,直接說就是,Xnm的半導體生產工藝實現(xiàn)起來不是太大的問題,而Xnm芯片的設計加制造的總成本,以現(xiàn)有單個芯片的銷售情況而言,很難通過直接的市場銷售收回投入,這不得不令人唏噓。

  也許,半導體設計的跨制程可移植性將成為未來5年內最關鍵的話題,我們拭目以待吧。

漏電開關相關文章:漏電開關原理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關鍵詞: 半導體 晶圓 201108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