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鋯氧傳感器特性及偏移研究
以氧化鋯陶瓷為傳感元件的氧傳感器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汽車、環(huán)保、科研領域,在實際運用和環(huán)境檢測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汽車發(fā)動機中氧傳感器是節(jié)油和減少排放的關鍵零部件。根據輸出信號,主要分為電壓型和電流型兩種。然而,在國內車用氧傳感器研究中,尚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信號關聯量化,國內尚未對輸出特性偏移制定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等,對推動氧傳感器國產化進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本文運用固體電解質特有的能斯特原理,經過推導,分別對兩種氧傳感器輸出建立數學模型,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提出一種在運用中具有實際參考意義的評價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2305/447155.htm1 電壓型氧傳感器
1.1 能斯特原理
氧傳感器內部的傳感元件為氧化鋯陶瓷體,為一種固態(tài)電解質,其兩端燒結有孔狀結構的多孔鉑電極,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電化學反應:當陶瓷體兩端產生氧濃度差時,參考空氣腔(高氧濃度端)的氧分子被吸附在鉑電極上,從鉑電極上捕獲電子并結合形成氧離子O2-,使該鉑電極上帶正電。此時,形成的氧離子O2- 通過電解質中的空位遷移到感應腔(低氧濃度端),并在鉑電極釋放出電子和氧氣,使該電極帶負電。
因此,在鉑電極上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陽離子,陶瓷體起傳導氧離子的作用。氧傳感器內部陶瓷體一端作為參考空氣腔,通大氣,另一端作為感應腔,通入發(fā)動機廢氣,原理如圖1 所示。
圖1 電壓型氧傳感器工作原理
O2- 在陰極發(fā)生氧化反應,被測氣端(低氧端),放出電子,此時鉑電極帶負電(-):
2O2??4e→O2
O2在陽極發(fā)生還原反應,空氣端(高氧端),吸收電子,此時鉑電極帶正電(+):
O2 +4e→ 2O2?
1.2 空燃比和基準電壓
發(fā)動機空燃比是指發(fā)動機工作時,實際消耗的空氣質量與理論消耗的空氣質量之比,理論消耗的空氣質量為發(fā)動機理想工作狀態(tài),此時燃油完全燃燒,通常1 kg汽油需要消耗14.7 kg 空氣??杖急仁窃u價發(fā)動機油耗和排放的重要標準,通常用希臘字母λ 標識,當實際消耗的空氣質量等于空氣質量時,λ = 1,稱為理論空燃比。
根據能斯特原理,陶瓷體在工作條件下,兩端只要存在氧含量濃度不同的氣體,即可產生不同大小的電勢差。濃度差越大,電勢差越大,廢氣越濃,反之,濃度差越小,電勢差越小,廢氣越稀。電勢差越接近于1 氧廢氣含量越低,電勢差越接近于0 氧含量越接近空氣,響應曲線如圖2 所示。
圖2 響應曲線
因此,根據當前的電壓信號大小可判斷出陶瓷體兩端氧含量的濃度差,從而得出廢氣中的氧含量和空燃比。當空燃比等于為理論空燃比,即λ = 1 時,對應的輸出電壓為450 mV,通常作為基準電壓?;鶞孰妷号c當前測得電壓對比,大于450 mV 判斷為濃信號,小于450 mV 判斷為稀信號,如圖3 所示。
圖3 空燃比控制
1.3 數學模型
能斯特方程是定量描述某種離子在電解質電極間形成的擴散電位的方程表達式。在電化學反應中,能斯特方程用來計算電解質電極上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電壓。
對于氧傳感器,可以用陶瓷體兩端的氧氣分壓(即氧氣在標準大氣壓下的分壓、氧氣在廢氣中的分壓)、溫度計算出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電動勢,能斯特方程表示如下[1]:
E:能斯特電壓;
E0:標準條件(溫度為298 K,O2 分壓為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能斯特電壓;
R:氣體常數8.314 J/(K·mol);
T:固體電解質活性區(qū)域的絕對溫度(K);
F:法拉第常數,為1 mol 電子的電荷量;
F = N ? e = 6.022×1023×1.602×10?19=96 485 J/(mol ?V)
n:電極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
由推導的式(3)可知,鉑電極上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能斯特電壓與溫度、大氣中氧氣分壓與廢氣中氧氣分壓的比值有關。
2 電流型氧傳感器
2.1 基本原理
由于電壓型氧傳感器輸出響應類似一個指示稀濃狀態(tài)的階躍信號,不能精確地判斷廢氣稀、濃程度。電流型氧傳感器是電壓型氧傳感器的擴展與優(yōu)化。其原理與電壓型氧傳感器基本相同,只是在電壓型氧傳感器結構基礎上增加一層氧化鋯陶瓷和電極,以此增加一個泵單元,加以泵電流作用。泵電流大小與能斯特電壓形成閉環(huán)控制,以維持感應腔的能斯特電壓維持在基準值附近,電流型氧傳感器原理如圖4 所示。
圖4 電流型氧傳感器工作原理
電流型氧傳感器可在寬域范圍內檢測廢氣中氧的稀濃程度,實現發(fā)動機更精確的控制[2]。
泵單元閉環(huán)控制原理為:根據感應腔當前電勢大小,在泵單元電極上施加不同大小、方向的泵電流,使廢氣里的氧分子通過鉑電極孔樁結構流入或泵出,使廢氣腔電勢維持在450 mV 附近。
當發(fā)動機空燃比為稀時,廢氣腔電壓小于450 mV,施加泵電流將感應腔的氧分子泵出到廢氣,此時泵電流為正(+);
當發(fā)動機空燃比為濃時,廢氣腔電壓大于450 mV,施加泵電流將廢氣中的氧分子泵向感應腔,此時泵電流為負(-)。
由此泵電流大小、方向判斷出廢氣的稀濃程度,電流型氧傳感器典型響應曲線如圖5。
圖5 電流響應曲線
2.2 數學模型
由于電流型氧傳感器泵電流大小、方向取決于感應腔電極的電勢差,而該電勢差取決于廢氣中的氧分壓,泵電流的驅動方程可表示為:
3 氧傳感器輸出性能偏移影響因素
能斯特方程為氧離子完全電離、傳輸的理想狀態(tài),而實際中,往往受到氧化鋯本身特性,或鉑電極孔狀結構的大小和形狀等影響,氣體并未完全參與電化學反應,而未能達到等于能斯特電壓的理想狀態(tài)。
3.1 溫度
除了由推導得出式(3)(5)可知,氧傳感器輸出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能斯特電壓或泵電流越大。除此之外,還受到由氧化鋯陶瓷的物理特性影響,溫度變化導致其內阻發(fā)生變化,如圖6。當溫度過低時(通常低于350 ℃),內阻過大將導致信號輸出受限,這一物理特性使得氧傳感器只能在高溫下才有相對穩(wěn)定的輸出。通常選擇350℃、850℃、濃狀態(tài)λ = 0.97、稀狀態(tài)λ = 1.1 作為監(jiān)測點能較有代表性的反應氧傳感器的品質[3]。
圖6 氧化鋯陶瓷內阻與溫度的關系
工作溫度的條件下,溫度對氧傳感器輸出性能的影響:
對于電壓型氧傳感器,溫度降低,氧化鋯內阻變大而導致輸出電壓變大;溫度升高,氧化鋯內阻減小而導致輸出電壓減小。而由于電壓型氧傳感器輸出階躍信號,極值電壓大小并不影響輸出性能,根據基準電壓判斷稀濃的轉折點偏移是影響λ 特性的主要因素。以選取450mV為基準電壓為例,溫度降低將會導致在λ 小于1 時提前轉折,導致廢氣特性偏濃。反之,溫度升高將會導致在λ 大于1 時延遲轉折,導致廢氣特性偏稀,如圖7所示。
圖7 電壓響應與溫度的關系
對于電流型氧傳感器,溫度降低,氧化鋯本身內阻變大而導致輸出電流相應變小,反之,溫度升高,將導致輸出電流相應變大。
根據量產經驗值,推薦的電流型氧傳感器對溫度的偏移量為:
3.2 氣體分壓
對于電壓型氧傳感器,由式(3)可知,參考空氣中氧分壓和廢氣中的氧分壓,直接影響能斯特電壓的輸出。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氧氣體積分壓如表1 所示,若為非標準大氣壓,則須查表或測量當前空氣中的氧分壓值。
對電流型氧傳感器,由式(5)可知,廢氣中的氧分壓影響泵電流輸出。電流型氧傳感器的鋯元件對氣壓變化的敏感度越低,傳感器輸出越精確。
廢氣的絕對壓力下傳感器輸出壓力參考氣壓的相關性用常數m 表示,關系式如下:
其中,pExh為廢氣壓力;
p0為參考氣壓,1.013bar;
Ip Exh為當前廢氣壓力下傳感器輸出的泵電流;
Ip0為參考氣壓下傳感器輸出的泵電流;
由式(7),m=0時, Ip Exh=Ip0,表示傳感器輸出與參考氣壓輸出相等,壓力相關性為0,對氣壓變化敏感度為0。
根據量產經驗值,對于電流型氧傳感器信號的偏移評價可參照圖8,其中
圖8 電流信號偏移評價
3.3 老化
新件、老化后性能對氧傳感器輸出產生影響[4]。
老化后的電壓型氧傳感器輸出通常向稀偏移,根據量產經驗值,推薦的老化后輸出特性偏移評價如表2所示。
老化后的電流型傳感器輸出偏移范圍應在新件輸出范圍擴大±7% 以內,表3 為量產車型典型參考。
3.4 間接原因
一定溫度下,大氣中的含氧量隨濕度變化,如21 ℃時,大氣中氧含量在20.9%( 干燥氣體) 與20.5%(100%相對濕度) 之間波動,濕度越高,含氧量越低[5]。不同的海拔高度空氣含氧量也不同,影響大氣中的氧氣分壓,因此,空氣濕度、海拔高度是影響測量結果的間接原因。
4 結束語
1)本文采用根據能斯特原理分別對基于氧化鋯陶瓷元件的分壓型氧傳感器、泵電流型氧傳感器計算公式進行推導,建議兩種氧傳感器的數學模型,為研究和進行信號仿真分析提供參考基礎。
2)與能斯特方程完全氧化還原反應得出的理論結果相比,對實際氧傳感器造成輸出偏移的幾種因素進行分析,及從量產汽車的實際經驗中進行總結,給出偏移的建議評價。
3)除以上分析幾種影響因素外,氧化鋯陶瓷內部結構、鉑電極制造工藝[6]、鍍層[7] 等內部因素也會對輸出電壓產生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JAVALE B,JAIN A,JAIN A. Optimization of response time of novel fuel quality sensor for bio- fuel combustion
engine[J].2017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2017:315-322.
[2] YOUSEF S.H. N, ABAD A W.H. A,AMRO J.A.S.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using wide-band versus narrow-band oxygen sensors in gasoline engines[J].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2019,16(12).
[3] 周志賓,王季峰,辛明華.汽車氧傳感器電壓輸出特性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07,26(5):30-32.
[4] 吉武俊.汽車發(fā)動機氧傳感器老化對尾氣排放影響[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8(3):6-15.
[5] 李賞,朱廣文,華周發(fā),等.氧濃度對PEMFC 動態(tài)響應的影響[J].電池工業(yè),2012,17(1):3-8.
[6] 沙順萍.ZrO2氧傳感器的電極制備及其響應特性研究[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2018,(1):88-93.
[7] 彭梓,謝光遠,石亮.含Pt 保護層對氧傳感器性能的影響研究[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3,(3):93-95.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雜志2023年5月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