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迷失的智能手機
關于智能手機發(fā)展的一些思考。智能手機原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tǒng),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 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時至今日,它已經異化成另外一副樣子,觸控、大屏、多核心處理器、高分辨率、高清攝像頭,這些才是智能手機最顯著的標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69913.htm前些天,高通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Anand Chandrasekh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八核處理器雖然具有更高性能,但功耗非常大,高通覺得目前意義不大,也暫無推驍龍八核處理器的計劃。”這位高管顯然深諳說話的藝術,一個“暫”字用的妙極了。不要忘了,當時在回答是否推出四核處理器的時候他們也是這么說的。
也許他說的是真的,但在市場這只大手的操控下,他們多少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市場有需要,消費者有需求,硬件提供商就有滿足市場需要的需要,無論這種“需要”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上的。在所有搭載安卓系統(tǒng)的終端廠商那里,從單核發(fā)展到雙核用了一年半,恰符合“摩爾定律”;從雙核再到四核,只用了13個月。這種發(fā)展速度大大超出了業(yè)界的預料,我們還在談論雙核能干什么的時候,四核時代已經到了。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小米手機的發(fā)布,在發(fā)布會上雷軍穿著喬布斯似的服裝,用極富煽動性的言語,向業(yè)界投出了第一枚重磅炸彈。這枚炸彈的核心是一連串數字,這串數字先是引爆了整個發(fā)布會,接著是整個業(yè)界。這串數字如下:
全球最快的雙核手機,全球第一款采用高通驍龍雙核1.5G的手機,雙系統(tǒng),1930mAh可拆卸式電池,800萬像素。此外還有諸如:夏普TFT半反半透屏幕,石墨散熱膜等。
雷軍真是營銷的高手,把手機的這些硬件參數當成天然的廣告,加以大肆宣傳,最終他成功了。我猜想,其他的手機廠商也未必沒想到這種營銷手段,只是一些廠商的臉皮還不夠厚;另外一些雖然臉皮夠厚奈何時機已晚。
瘋狂的以硬件做買點,這就形成了近兩年來智能手機的走向:屏幕越做越大,硬件參數越做越高,處理器核數越做越多。諷刺的是,有一些手機以“雙四核”為賣點,結果是在大多數的時候,手機只會開啟“單四核”,原因在于在技術上無法解決“八核”全開時的功耗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大多數的廠商已經意識到,一味的追求硬件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今年發(fā)布手機的廠商,無論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更多的是在強調用戶體驗。唯一的例外可能是諾基亞,剛剛發(fā)布的Lumia 1020擁有4100萬像素的攝像頭,雖說是針對特殊的用戶人群,但也可能是無奈之舉,WP平臺優(yōu)秀應用的匱乏,也導致諾基亞不得不出一些“奇招”來應對市場的蠶食。
我們到底用多核手機來干什么?或者更極端的問一句,我們用智能手機來干什么?這是橫亙在消費者面前的一個問題。
打電話、發(fā)短信、上網看消息,仍是手機最重要的三個功能。可是這些功能功能機就能實現,國外的一些專家對智能手機的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憂慮,認為它占據了人們太多的時間,無論你干什么事,都能用的著它。這個評語顯然有著言外之意。還有人給智能手機下了一個定義:“給你依靠,讓你上癮的玩意”。
上世紀40年代,法國哲學家薩特說了意味深長的一段話,大意是“我只知道書本里的猴子長什么樣,以至于我到了動物園之后,看到了真實的猴子,發(fā)現它們真不像猴子。”
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有多久沒有親近大自然了。智能手機讓“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成為了可能,而“知”和“感受”顯然是兩回事,一塊屏幕里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更是天差地別。
好萊塢的電影沒少拿“人工智能”做文章,未來的世界里機器人成為了主宰,而人類變成了它們的附屬。這個可能是杞人憂天,但也不排除某種真理。我們現在的生活不也如此嗎?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看手機,晚上睡前最后的事還是看手機。
在手機這個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中,也有人對手機的這種“智能化”產生了擔心。蘋果公司在發(fā)布Siri語音個人助理后,谷歌移動業(yè)務高級副總裁安迪·魯賓在接受采訪時說:“我認為你的手機不應當是助理。手機是通訊工具。你不應當直接與手機溝通,你應當與手機另一端的人溝通。”
拋開競爭對手這個因素不談,他的說法不無道理,這就如同科學家在進行DNA研究時要面對的倫理問題一樣,本意是讓人類更好的生活,結果就是有可能讓人類產生更大的困惑,面臨更多的問題。
這些觀點盡管顯得消極,但并不悲觀。理智的看待一切,是我們成熟的一個標志。把“智能手機”只當做手機,這才是它應有的定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