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工程知識半衰期的良策:實現(xiàn)“拋卻細節(jié)”?
有一次,我上網搜尋一些培訓資料,偶然地瀏覽了一個網站,其聲稱工程知識的半衰期為兩年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一個工程師,我至今所掌握的知識中有一半會在兩年內就過時。而到10年之后,這些知識中只有3%還仍然能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10190.htm這一觀點是發(fā)布在一個宣傳培訓服務的網站上,因此我或多或少對它的準確性產生懷疑。但是,隨后我又進行了網絡搜索,其結果是一般普遍認為工程知識半衰期為2-8年。這樣一來,盡管我們對于半衰期的準確時間范圍存在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作為工程師,我們的知識正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我們唯有做點什么才能應對這一問題,否則我們存在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降低。
似乎最佳的應對策略是:以更新、更多的信息來補充我們的知識。只要我們能夠跟上最新的芯片發(fā)展和技術發(fā)展的步伐,我們就能不斷維持我們的價值。但這就是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嗎?或是還另有其他的選擇呢?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Web討論小組,該小組旨在討論高級設計工具對領域專家和細節(jié)設計師角色的影響。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高級設計工具正在增加領域專家的影響并取代細節(jié)設計師的工作”,其中部分爭論圍繞著“高級設計工具解決低級的運行問題從而將領域專家從必須了解底層的設計束縛中解放出來”的觀點而展開。事實上,存在一種極端情況,即設計師甚至可能對有關底層的細節(jié)一無所知。這讓我不禁想問:我們何時才能拋卻細節(jié)?
變革的最大障礙是知識。如果我們抱著已經過時的知識不放,就會限制自己發(fā)現(xiàn)顛覆性技術、利用其優(yōu)點的能力。也許是時候放棄那種“我們牢牢掌握的知識擁有某種內在價值”的觀點了。
作為有細節(jié)偏好的人群來說,我們工程師們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和管理復雜信息的能力感到自豪。這種想法如此根深蒂固,使得我們如果設計某些系統(tǒng)而不知其內部工作原理就好像是在欺騙似的。但如果考慮到我們知識的有效期正在不斷縮短這一事實后,我們就會知道,許多時候真的不值得花時間去掌握一些價值短暫的知識。雖然作為工程師來說也許會對這種觀點感到格格不入,但我們確實需要逐漸接受“我們不再掌握細節(jié)”這一現(xiàn)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