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玩轉尚德?
11月初,江蘇無錫,新華路9號,在落日的余暉之中,尚德總部的標志性建筑——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生態(tài)辦公大樓,依然格外引人注目。這棟2007年底動工、2009年初落成的大樓,當時的造價約為2億元人民幣。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39205.htm“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棟很漂亮的總部大樓,造價非常之高。”2009年加入尚德的朱云迪,對本刊記者回憶說,“我以前經常去那里開會,每次都挺興奮的。但它真的很不經濟,如果換成一個比較節(jié)約的民營企業(yè)老板,可以用這個錢造三棟大樓。”當然,按照光伏電板目前的市價,這座大樓的價值,早已跌去了80%。
2011年10月,朱云迪已經辭職離開尚德,不過,“2009年12月,在做入職培訓時,我真的覺得,尚德是一家我可以做到退休的公司。但待了一年后,我覺得,在這個公司呆到退休不太可能了,呆10年問題不大。到2011年上半年,我就把時間調整為5年。為什么最終決定離開?因為我把時間從5年調整為3年了”。
“為什么,我只在尚德做了不到2年?”朱云迪說,“一個方面是因為,我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對公司越來越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外部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2011年上半年,市場已經開始有變化了,所以,當時整個公司的高管團隊也變動很劇烈,我相信,這些高管對公司未來的敏感度比我更高,他們的離職,以及日常工作態(tài)度的變化,很能說明公司的問題。”
如果說,當年豪擲2億元建造總部大樓的尚德,正如其創(chuàng)始人、董事會主席施正榮所期,是一個“高大、強壯,思維敏捷,有活力,35至36歲”的“中年男子”,那么今天,這個“中年男子”貌似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2007年底,大樓動工之時,尚德股價曾創(chuàng)下了88.65美元的最高紀錄,但2012年底,它卻創(chuàng)下了0.71美元的歷史最低股價,并不得不為“重返1美元上方”而艱苦努力。
對于中國光伏企業(yè)來說,2011年至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2012年,盡管全球光伏安裝量仍在增長,但供需嚴重失衡,卻讓中國光伏企業(yè)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全球光伏組件的產能是一年60GW,中國占據了其中的60%,但全球的需求,大概只有27GW。并且,這27GW里面,大概有10至12GW,已經被美國的First Solar等吃掉了。這意味著,中國接近40GW的產能,要去搶剩下15GW的市場,產能利用率只有不到40%。”一位長期關注光伏市場的銀行人士對本刊記者稱。
而在“供過于求”的市況下,整個光伏產業(yè)鏈,包括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在內的全系列產品,均面臨巨大的跌價壓力。2012年9月,產業(yè)研究機構Solarbuzz警示稱,光伏組件的出廠價格已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3%,第四季度還將繼續(xù)下降18%。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美國、歐盟和印度,又先后加入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的陣營。
“在這種情況下,誰的產能高,誰就有可能破產。所以,目前彭小峰(賽維LDK董事長)最慘,然后就是施正榮。”上述銀行人士直言。
大勢如此,中國光伏業(yè)一片哀號。2011年,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廠商,尚德在出貨量增長33.3%,但產品售價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實現銷售收入31.47億美元,僅比2010年的29.02億美元增長了10.8%,而其毛利率,則由2010年的18.7%下跌至12.3%。當年,尚德驚人地凈虧損10.18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其2005年上市以來的盈利之和(6.33億美元)。
2012年,尚德的困境進一步加劇。一季度,尚德僅實現銷售收入4.1億美元,較2011年同期大幅下滑53%,當期,尚德再度凈虧損1.33億美元,而2011年同期,其則實現了0.32億美元的盈利。
在銷售大幅下滑、持續(xù)巨額虧損的雙重打擊下,尚德的資金鏈,已經處于斷裂的邊緣。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尚德總資產為43.786億美元,總負債高達35.75億美元(其中,短期借款15.746億美元),負債率攀升至81.7%,而尚德手持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4.737億美元。更致命的威脅是,距今僅4個月后,2013年3月,尚德就必須支付5.578億美元,以贖回其于2008年發(fā)行的可轉換債券(可轉債)。
尚德,已命懸一線。但截至目前,在地方政府、債權銀行、董事會、高管團隊等各種力量的激烈博弈之中,對尚德的拯救方案,卻遲遲未能出臺。而此前的10月下旬,同樣面臨破產危機的賽維LDK,已宣布“國有化”。
“尚德的情況,要比LDK要好很多,但它的情況,要比LDK復雜。”11月初,尚德一家主要債權銀行的業(yè)務負責人張明對本刊記者稱。之前的三個多月間,這家如今身陷經營危機的昔日明星企業(yè),始終被“與政府交惡、董事會內斗”等各種傳聞包圍,而創(chuàng)始人施正榮,亦面臨“戰(zhàn)略失誤、管理混亂”,以及“掏空上市公司、為一己私利置尚德于不顧”等諸多指責。
在一位當地政府官員看來,“對于尚德的拯救,不到緊急關頭,各方是不會愿意妥協和讓步的”。那么,在最危險的時刻到來之前,誰,將會以何種方式,重新玩轉尚德?
創(chuàng)始人隱退
彼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施正榮將會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繼續(xù)掌控尚德。
2012年8月之前,盡管經營危機早已顯現,但彼時,在整體低迷的中國光伏行業(yè),尚德依然被視為最為優(yōu)秀的企業(yè)之一。但7月的最后一天,尚德的一紙公告,最終擊破了這個神話。
7月31日,尚德公告稱,其外聘的顧問在對其持股80%的“環(huán)球太陽能基金”(GSF,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電站開發(fā)、建設和運營的投資)進行盡職調查時發(fā)現,GSF為尚德提供的約5.6億歐元的“反擔保”,可能并不存在,并將對此展開調查。
此前,GSF一直是尚德和施正榮的“得意之作”。2009至2011年,尚德通過向GSF出售電池組件,分別獲得1.158億美元、1.974億美元和3360萬美元的營收,而其所持GSF股權的“增值”,也為其財報加分不少。2010年,尚德實現了2.62億美元凈利,其中,GSF股權“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非現金收益”就高達2.5億美元。
2010年5月,GSF從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獲得5.542億歐元的貸款,用于投資歐洲光伏電站,尚德為此提供了擔保,與此同時,GSF以其“擁有”的5.6億歐元的德國政府債券,為尚德提供了“反擔保”。但若GSF用于“反擔保”的債券并不存在,而它未來又不能如期償還國開行貸款,則尚德必須代其承擔償債義務。
“GSF危機”的爆發(fā),震驚了資本市場。尚德羸弱的財務管控能力,遭到了投資人和監(jiān)管機構的激烈抨擊,而尚德董事會主席施正榮更是首當其沖,因為,他不僅是GSF管理委員會成員,亦個人持有其10%的股權。
3個月后的11月初,一位接近尚德的人士對本刊記者稱,對“GSF危機”的第一輪清查顯示,“情況還可以”,“沒有報出很恐怖的消息”,5.6億歐元德國政府債券存在與否“現在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關心GSF的資產有沒有問題”,“目前看來,情況應該還不錯”。
但此次事件對尚德的傷害,遠遠不止“資產風險”這么簡單。事實上,早在2011年年報中,尚德就明確表示,其將從GSF套現,以應對“財務壓力”。但2012年7月,盡職調查暴露的問題,讓尚德的“套現計劃”無限期延遲。
正因為如此,尚德的“財務壓力”,最終演變?yōu)榱?ldquo;財務危機”。因為,它原計劃通過出售GSF股權收回現金,以贖回一筆即將于2013年3月到期的可轉換債券。
2008年3月,在尚德股價尚在40美元上方之時,其通過發(fā)行“可轉換債券”募集資金5.75億美元,根據協議,這些債券可以在2010年3月之后,以41.13美元/股的價格轉換為尚德股票,而若債權人不實施“轉股”,則尚德必須在2013年3月將這些債券贖回。2008年以來,尚德股價持續(xù)下跌,2010年時已下跌至20美元下方,2011年時更是進一步下跌至5美元下方,遠遠低于“41.13美元”的轉股價。贖回,已成定局,可轉債,變成了現實的債務。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尚德需要贖回的可轉債,余額為5.578億美元。
考慮到,彼時尚德持有的現金僅為4.737億美元,而短期借款卻高達15.746億美元,現金流本已“壓力山大”,這個新增的、巨大的資金缺口,最終讓它走到了“資金鏈斷裂”的邊緣。
施正榮曾經說過:“市場不好,可能不會讓一家企業(yè)很快垮掉,但如果你的資金鏈斷了,第二天就死了。”而在把尚德帶入這樣的險境之后,他自己也須為此付出代價。
在“GSF危機”爆發(fā)15天之后,8月15日,尚德宣布,施正榮將不再擔任CEO一職,改由公司原CFO金緯接任,施正榮改任公司執(zhí)行董事長兼首席戰(zhàn)略官。但彼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施正榮將會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繼續(xù)掌控尚德。
CEO“新政”
在尚德引入的眾多空降兵之中,金緯曾被視為“施正榮這么多年找到的最得力的人”。
多位尚德內部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在尚德引入的眾多空降兵之中,“金緯是施正榮這么多年找到的最得力的人”。
從履歷看,現年56歲的金緯,擁有豐富的危機應對經歷:1999年,他在美國Tetra Tech公司擔任CFO時,曾遭遇東南亞金融危機;更早之前,他還曾以CFO的身份,在迪士尼一家下屬公司經歷了“9.11事件”的沖擊。2011年5月,金緯加入尚德出任CFO。一位曾與金緯有過多次接觸的前尚德中層稱,“一看就知道,他是CFO的第一人選”。
而臨危受命的金緯不負眾望,上任之后立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的第一項舉措便是,精簡管理層,降低運營成本,目標是“在2012年度同比減少20%的運營性開支”。
9月7日,尚德COO Andrew Beebe辭職,幾乎同時,尚德歐洲區(qū)總裁Jerry Stokes、美國分公司總裁John Lefebvre也相繼離職。不久,在中國總部,尚德副總裁解曉楠,剛升任CFO兩個月的丁懷安,亦相繼離職。而尚德創(chuàng)業(yè)元老、副總裁張光春,也將在11月離開。
生產成本過高,是尚德一直以來的頑疾,正因為如此,擁有品牌優(yōu)勢的尚德,雖然產品售價相比國內同行更高,但毛利卻不及同行。金緯宣布,至2012年底,尚德組件產品的“非硅成本”(除了“硅消耗成本”以外的成本)將壓縮至約55美分/瓦,較2011年底下降30%以上,“達成具備高度競爭力的成本結構”。
金緯的“第三把火”是縮減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雖然,尚德的出貨量,一直讓施正榮引以為傲,他堅持認為“出貨量可以彌補尚德毛利率低的短板”,但9月17日,尚德還是關停了位于無錫的P2工廠,將電池片產能從原來的2.4GW,下調至1.8GW,1.6GW的硅片產能和2.4GW的組件產能,則保持不變。
金緯解釋稱,此次調低電池片產能,目的是“專注于公司最擅長的業(yè)務領域,以鞏固我們領先的市場地位”。據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降低自有電池片產能后,尚德選擇了從臺灣地區(qū)外購:一方面,外購電池片成本更低;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光伏企業(yè)應對歐美“雙反”的一種普遍做法。
而對于最棘手、最緊迫的“可轉債贖回”,金緯的解決方案則是,聘請瑞銀對其進行評估,并尋求解決方案。
表面看來,當金緯在前臺大刀闊斧地改革之時,退居幕后的施正榮“為自己贏得了更多主動權”。
以“精簡管理層”為例,在無錫當地一家光伏企業(yè)的一位高管看來,“我們認為這些主意是施正榮出的,但是由金緯來實施”,因為,“一方面他下不了手裁撤高管,因為都是一起打拼過來的;另一方面,一旦有什么問題,他還可以再站出來吼一聲。如果他一直在前臺,就沒有回旋余地了”。
不過,前述尚德債權銀行業(yè)務負責人張明對本刊記者坦言:“這場人事地震,導致尚德內部吵得很厲害,因為,這畢竟涉及到很多人的職業(yè)生涯。”或許,金緯一系列強勢舉措,已經觸動了施正榮敏感的神經。
角逐董事會
“現在,施正榮再想全面控盤(尚德),已經不現實了,這是他自己的一廂情愿”。
10月初,《南方周末》報道稱,一位無錫市政府人士表示,(施、金)二人的矛盾已經讓尚德的事態(tài)更加復雜,“搞不清兩個人的情況,誰說了算數”。據說這則新聞,讓施正榮一度暴怒。
之后,施正榮通過身邊人對外表達了自己的“委屈”:外界把責任都推到了他一個人身上,覺得他不愿意犧牲個人利益拯救尚德,并激化了尚德與政府的矛盾,而他自己目前已經被架空,等等。
“這些話,他(施正榮)也跟我們也聊過。”張明說,“董事會以前對他非常信任,現在出了這個(GSF)事情,董事會對他的信任,肯定會打折扣”。在施正榮和金緯之間,張明表示了對后者的明確支持,并直言:“金緯比較清醒,而施正榮頭腦不清醒。”
他特別指出,雖然施正榮公開持有的尚德股權僅為30.2%(其中29.4%透過其家族信托基金持有),但施正榮家族目前實際上已“絕對控股尚德”,“有一部分股權是隱性的,你看不出來”。
但即便如此,張明依然表示,“現在,施正榮再想全面控盤,已經不現實了,是他自己的一廂情愿”,“這是由公司治理機制決定的”。“美國上市公司,不是股權最大就怎么都可以的,它們的獨董(獨立董事)是很厲害的,是管事的”,“尚德我不方便談,拿天合光能來說,董事會里有七個董事,五個獨董,大股東只能控制兩票。那五個獨董要干的事,肯定能干成”。
與天合光能類似的是,在尚德董事會,獨董亦超過半數。五名董事之中,除了施正榮和金緯兩名“執(zhí)行董事”,另外三人均為“獨立董事”。其中,邱致中,為巴克萊資本亞太區(qū)副主席兼大中華區(qū)主席;Julian Ralph Worley,曾在普華永道擔任審計合伙人超過25年;王珊,則曾在電子制造服務企業(yè)旭電科技任職18年,出任執(zhí)行副總裁兼CFO。
在張明看來,現在的尚德并不是“金緯說了算”,他之所以“搶了施正榮的風頭”,只是因為“他代表了公司的利益”。
“其實金緯心里怎么想,我是知道的。”張明稱,“他跟我講,他要是不來這邊(尚德),生活水平也不比施大爺(施正榮)差,他不缺錢,又不缺名,但既然來了,那他還是要做點事情的。怎么會像外界講的那么簡單,只是(跟施正榮)搞來搞去的”。
科學家的短板
金緯正在解決的麻煩,恰恰是科學家出身的施正榮此前擔任CEO時埋下的隱患。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在尚德董事會的支持下,新任CEO金緯推行的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似乎都讓施正榮不那么舒服,因為,金緯正在解決的這些麻煩,恰恰是科學家出身的施正榮,此前擔任CEO時埋下的隱患。
2012年4月,在尚德工作了6年,位居中層管理職位的李響辭職了。“主要是因為對公司沒有信心了。”他說,市場環(huán)境的改變是一方面,尚德內部的管理混亂,同樣是一個重要原因。
李響舉例說,他所在的部門在完成一個項目后,對供應商的付款流程,常常會卡在采購那里,因為,采購人員會向供應商索要回扣。有一次,一個供應商甚至甩下狠話,“下次直接帶律師過來交涉”。多位尚德員工均對本刊記者表示,曾經親眼看到采購人員因為“出了問題”被保安帶走,但后來卻不了了之。
2011年,尚德的“詐捐門”事件,一度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但最終,參與此事的副總裁解曉楠和經理王飛鵬,也僅僅被調職或解除職務處理。
“這是常人很難理解的,因為公司是他(施正榮)一手創(chuàng)建的,就是他的一個小baby,傾注了很多心血,怎么能容忍別人胡來?”在前述離職員工朱云迪看來,“施正榮是一位有人情味的老板”,但這卻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其他員工的效尤,“因為他們不需要為此承擔后果”。
不過,對于高管,施正榮卻似乎不那么耐心。2005年以來,尚德已經更換了3任CFO,3任COO。朱云迪稱,過去6年里,他所在的IT部門也已經換了3任CIO。
“這可能是迫于資本市場的壓力,但公司走馬觀花地換高管,每一任新高管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風格,結果,下面的中層、基層管理人員,始終都處于茫然狀態(tài)。”朱云迪稱,在尚德任職期間,“我30%的精力用于把工作做好,另外70%的精力,都被用來應付各種溝通和扯皮,苦惱不堪”,而這也是他離開尚德的最重要的原因。
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尚德在之前快速成長中累積的管理問題,曾經集中爆發(fā):高管離職、員工流失、企業(yè)向心力遭受質疑。那時的施正榮,已經意識到內部管理、企業(yè)文化的重要性,并下決心要進行管理變革,并將這視為自己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大考”。但2010年,光伏市場重現牛市,追求規(guī)模,又被施正榮放在尚德的首位。
內部管理混亂,最終導致尚德運營成本高企,其也因此備受投資者詬病。2009年至2011年,尚德運營成本在營收中的比重,分別為11.1%、11.9%和32.8%,同期,韓華新能源的數據分別為9.2%、6.5%和13.7%。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尚德的毛利率。
在一位尚德內部人士看來,“尚德在快速成長期犯了一些民營企業(yè)的通病,就是它不知道怎么去控制,怎么去節(jié)約成本,怎么去做合理的運營上的結構性的調整。它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產量,因為訂單過來,它就要想各種辦法去滿足,這樣的話它的業(yè)務在全球才有競爭性,但它也就忽略了內部管理,內部管理一直是發(fā)現了問題才去補,所以,始終是拆東墻補西墻”。
“從2008年開始,我們就在私底下討論,施正榮適不適合做CEO。”這位人士稱,“他應該是行業(yè)的帶頭人,而不是企業(yè)的管理者。在他開拓完了以后,應該找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來管理企業(yè),但是,尚德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找到。”
雖然,在尚德內部,施正榮也曾多次公開表示“需要一個CEO”,但直到“GSF危機”爆發(fā)之后,他才匆忙退位。“如果及早更換CEO,我想尚德的情況,肯定會比現在好。”上述尚德內部人士說,“尚德是出得起價錢請一個更好的CEO的,如果施正榮真的愿意讓位的話。”
而對于金緯,這位人士評價稱:“他是一個精明的管家,但他還沒有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領袖氣質。尚德現在最需要的是,有一個人站起來給大家信心。”
最后的拯救
就拯救尚德而言,參與其中的各方,缺少的可能不是方案,而是妥協的時機。
對于尚德內外的種種分歧,張明并不否認,但他依然對拯救尚德充滿了信心,“現在不是有政府介入了嘛,可以統(tǒng)一認識”。
雖然,此前媒體報道稱,無錫政府曾給尚德提供了兩個選擇,一是由政府出面購買尚德明年3月到期的可轉債,然后由國開行注資救助,前提是,需要施正榮以全部個人資產作無限責任擔保;二是,尚德退市,實施國有化。但施正榮已經拒絕了這兩個方案,并因此與當地政府交惡。而“GSF危機”爆發(fā)之后,當地政府亦已對尚德心存忌憚。
不過,張明堅稱,“在無錫政府和尚德之間,目前,包括未來可預計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它們的核心利益肯定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根本矛盾”,“尚德現在已經是無錫的一個城市名片”,“無錫肯定還是在全力以赴地做一些工作,地方政府肯定希望這個公司能夠持續(xù)下去,而且能夠運營得比較好”。
一位地方政府官員也對本刊記者表示,在拯救尚德的問題上,政府的態(tài)度一定是救,但問題是,如何救?
本刊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由無錫市屬國企國聯集團和江蘇省屬國企國信集團聯合重組尚德,是可能的方案之一。2001年尚德成立時,無錫國聯就曾聯合小天鵝等國企入股,并在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前退出。而國信集團則將“能源”作為支柱產業(yè)之一,早在2009年,其就曾與尚德合作,聯手打造江蘇首個兆瓦級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項目。
不過,兩家國有企業(yè)如何重組一家境外上市公司,依然面臨諸多技術性難題。而政府開出的重組條件,能否被各利益相關方接受,亦存在不小的疑問。
但在全面拯救方案出臺之前,尚德必須優(yōu)先考慮迫在眉睫的短期資金壓力——贖回2013年3月到期的5.578億美元的可轉債。8月31日,在尚德發(fā)布的公告中,金緯稱,“我們還在尋求不同的再融資方案,此事有望在近期得以落實”,但之后再無進展。
“從現在開始到兌付,還有4個多月,4個月可以發(fā)生很多事情。”11月初,張明頗為輕松地對本刊記者說。的確,就拯救尚德而言,參與其中的各方,缺少的可能不是方案,而是時機——一個讓各方最終愿意走向妥協的“緊急關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