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WiMAX在日本的鯰魚效應

WiMAX在日本的鯰魚效應

作者: 時間:2009-10-20 來源:通信產業(yè)網 收藏

  2009年7月在日本東京都地區(qū)正式開通后,發(fā)揮了鯰魚效應,進一步促進了日本移動通信業(yè)的競爭,實現(xiàn)了日本政府發(fā)放高速牌照所期望的效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99075.htm

  日本政府將定位為下一代高速技術,認為可發(fā)揮通信運營商、電視廣播、業(yè)務提供商等多方優(yōu)勢,是將和固定通信融合的有效手段,是解決邊遠地區(qū)通信,補充各地寬帶網和移動通信網不足、實現(xiàn)隨時隨地通信的信息社會的有力工具。2007年日本總務省在對2.5GHz的兩個頻段進行招標和發(fā)放兩個高速無線通信牌照時,專門指定有一個給WiMAX。利用WiMAX在移動車輛的屏幕上顯示災害信息、新聞、廣告,可以保證高質量視頻信息的實時播放,附近地區(qū)和商業(yè)區(qū)也獲得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測試顯示衰減高于

  日本唯一獲得WiMAX牌照的運營商UQ通信公司,于2009年2月26日在東京都23個區(qū)開始WiMAX試運營,至7月1日主要進行了各種現(xiàn)場測試和完善WiMAX對東京都地區(qū)WiMAX的覆蓋。

  WiMAX采用了與LTE相同的屬于4G的技術OFDMA和MIMO。然而由于WiMAX先于LTE開展服務,獲得先行優(yōu)勢。試運行期間,運營商UQ通信著重解決了峰值時通信速度問題。從2009年2月下旬起,UQ通信對基站的覆蓋情況不斷進行測試,在覆蓋不好的地區(qū),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處理。

  按照UQ通信的發(fā)展目標,至2010年3月WiMAX覆蓋率將達55%,2年后的2011年3月覆蓋率達76%,4年后的2013年3月將達到90%以上。

  UQ通信實踐證明,以東京都為例,基站密度市區(qū)為500至600米,郊區(qū)為1500米。這些數(shù)據(jù)遠小于WiMAX概念剛推出時所聲稱的30英里傳輸范圍。為保證WiMAX基站設置,KDDI公司(UQ通信的母公司)已將2008年3月停止服務的基站劃歸WiMAX使用,且與其目前開展的au業(yè)務移動通信共用站址。近幾個月測試的主要問題是:上行速度信號衰減比顯著。

  面對2.5GHz信號衰減的問題,UQ通信建議一般情況下將WiMAX終端安放在鋼筋混凝土大樓靠窗幾米以內的位置。對于機場和公共場所應該在戶內增設基站。特別是UQ通信在東京的地下通道等處都安裝了WiMAX設備,從而保證了通信品質。UQ通信在日本東京羽田國際機場的第一航站樓和第二航站樓開通了WiMAX服務。為使家庭和辦公室用好WiMAX,UQ通信已開發(fā)出室內中繼器,在獲日本總務省批準后,可于年底前普遍應用。為使室內更好應用WiMAX,在分配給UQ通信的30GHz頻段中,有20GHz用于戶外,而10GHz專門留給戶內。

  目前,WiMAX論壇正與Femto論壇合作,共同開發(fā)可將WiMAX信號經由電路傳輸?shù)暮廖⑽⒎涓C基站femtocell,從而改善WiMAX信號在室內的覆蓋。

  WiMAX更適合于數(shù)據(jù)通信

  由于UQ通信的WiMAX采用全IP骨干網,可以使用與普通PC通用的服務器和路由器,從而降低了設備成本。此外,移動WiMAX采用的是TDD,更適于數(shù)據(jù)通信,因此可不必為應急通信增加設備。在采購基站時,UQ通信對供應商韓國三星公司提出特別要求:為降低功耗,電源等附屬設備和冷卻設備必須小型化。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無線通信 WiMAX 3.5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