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PSoC的汽車中控臺面板設計
本文介紹了將Cypress公司的PSoC(可編程片上系統(tǒng))CY8C 21534系列芯片運用于汽車中控臺面板的開發(fā)過程。面板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創(chuàng)新性外型設計,重點介紹了電容感應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面板控制方面應用的優(yōu)勢,另外分析了此款中控臺面板的市場前景和商業(yè)價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34444.htm背景簡介
汽車電子技術發(fā)展到今天,車上電子器件越來越多,通過車載電腦控制和協(xié)調這些電器件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要。然而,車輛越高檔,電子設備就會越多,車載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也就會越復雜。如果每一功能都與按鍵相對應,可以想象汽車中控臺將會是多么令人眼花繚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令操作界面既簡單又實用就成為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參考iPod 的操作界面,我們開發(fā)了一款基于電容感應技術的汽車中控臺面板,使按鍵大為減少,外形簡潔美觀,操作具有趣味性。
本汽車中控臺面板具有如下功能:
1.記錄駕駛數(shù)據(jù):在主頁上的駕駛數(shù)據(jù)包括駕駛時間,里程,燃油使用量,平均燃油使用量,平均速度。這些數(shù)據(jù)每駕駛一次記錄一次,用戶也可以翻看以前的記錄。
2 .時間和日期的顯示:這部分功能集成在屏幕的右邊。在任何界面下都顯示。
3.溫度顯示:同時顯示室內外溫度。
4.多媒體播放器:本系統(tǒng)界面上支持MP3播放,CD播放和收音機模式。這部分功能大量運用了Cypress電容感應技術,使娛樂更具趣味性。
5.空調控制:這部分包括普通控制功能,如溫度控制、風力控制等。
系統(tǒng)總體設計
系統(tǒng)結構與界面設計
本系統(tǒng)采用Cypress公司提供的21534系列芯片,其特色是集成了電容感應模塊CSR,在使用中可以直接配置,為與電容感應有關的設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此芯片擁有四個數(shù)字模塊位置和四個模擬模塊位置,雖然有限,但此款芯片的主要設計目的是為了電容感應的控制,所以在此芯片上配置一個電容感應模塊(占用三個數(shù)字模塊位置和一個模擬模塊位置)和實現(xiàn)某些控制所必需的計數(shù)器模塊(占用一個數(shù)字模塊位置)是剛好合適的。(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采用動態(tài)重分配技術加入其他模塊)。
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tǒng)框圖
顯示設備采用了四灰度黑白液晶顯示屏,其分辨率為240×128像素,在不設置字符層的情況下最多可以分為四層顯示。在本設計中采用兩層顯示,其中第一層為字符層,可以顯示ROM中自帶的176個字母、數(shù)字、符號等,第二層為圖畫層,可以對顯示屏上任意一點進行控制,以顯示所期望的圖形。第二層與第一層之間設置為與非關系,以實現(xiàn)在選擇菜單時可以出現(xiàn)反色顯示的效果,這也是目前廣泛應用在電腦、手機等液晶屏菜單選擇時的方式。屏幕的背光采用了定時控制方式,即每次按下按鍵15秒以后背光燈亮,15秒過后信息仍顯示但背光燈熄滅,可以既不影響使用又擁有較低的功耗。
顯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功能信息,分別位于屏幕上用豎線分割而成的兩部分?;拘畔〞r間、日期、室內外溫度等時刻需要顯示但不需要經(jīng)常變換位置且不需要按鍵來控制的信息,在屏幕右側占用固定的位置,在視覺上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而功能信息包括FM、CD、空調等等設備工作時的信息顯示界面,位于屏幕左側。
受外形設計限制,按鍵的數(shù)量非常有限,所以同一按鍵必須在不同界面下配置不同的控制功能,才能對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控制。在程序中,每次按鍵都會對按鍵變量進行賦值,而顯示器如何顯示不僅取決于變量按鍵,還要對當前顯示界面進行判斷,以實現(xiàn)按下按鍵以后正確的操作。另外,中央按鍵還增加了長按鍵功能,即按住中央按鍵1秒鐘以上將會實現(xiàn)不同于單次按下的功能,以擴展了按鍵的功能,相當于增加了按鍵的數(shù)量。
電容感應原理與應用
電容感應模塊CSR(Capacitive Sensor Relaxation Oscillator)由電容傳感器陣列、模擬多路器、電容感應弛豫振蕩器和記數(shù)器組成。該結構示意圖如圖 2所示。
圖2 電容感應模塊原理圖
電容傳感器通常由覆蓋在PCB板上的銅片與地之間組成的電容構成。銅片上覆蓋一層絕緣物質。當導體靠近電容器時,如圖3,銅片和地之間的電容值就會隨之而改變。電容感應弛豫振蕩器對不一樣的電容產(chǎn)生不一樣頻率的方波。脈寬調制模塊和計數(shù)器對輸出的頻率計算。通過檢測計數(shù)器的數(shù)值和與設定閾值進行比較,可以間斷電容感應開關的開合。
軟件部分集成了補償因環(huán)境變化和傳感器物理特性差異的算法,還可以識別按鍵的標識、滑條的位置和二維觸摸板的位置,使得電容感應開關穩(wěn)定。
圖3 電容感應原理
電容感應在本設計里做成一個滑條,手指在上面滑動就可以改變特定界面下特定的量,如多媒體下的音量,空調界面下的風量等。電容感應滑條的應用與傳統(tǒng)的機械開關旋鈕等相比,具有耐用、美觀、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駕駛員不用精確對準那個按鈕去調節(jié),而是大概朝著滑條的位置就可進行模糊的調節(jié)。
依照電容感應原理,本設計PCB滑條的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電容感應PCB的設計
外形設計
與現(xiàn)在市面上的各款中控臺面板相比,此款中控臺的設計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野咨娘@示和控制部分嵌在黑色的假想車身中,而黑色的按鍵嵌在白色的操作界面中,對比鮮明,富有時尚感。整個操作界面上沒有雜亂的按鍵,圓形的觸摸屏與環(huán)繞四周的按鍵搭配,既顯得勻稱又不會給人單調的感覺。如圖5所示。
圖5 車載面板外觀設計
軟件設計
本設計中的軟件部分占用了8K的FLASH容量,通過一個主循環(huán)查詢按鍵的輸入,再結合當前的界面組合出一種任務。軟件流程圖:
圖6 軟件系統(tǒng)流程
優(yōu)點與創(chuàng)新
簡單的操作界面
摒棄了傳統(tǒng)的多按鍵設計方式,操作界面僅由五個按鍵和一個電容感應滑條構成,仍然能夠有效控制包括FM收音機、多碟CD播放器、DVD播放器等在內的多媒體系統(tǒng)以及車載空調、 時間日期顯示、車內外溫度顯示和系統(tǒng)設置等多項功能。五個按鍵在不同條件下可以實現(xiàn)不同的控制功能,不會因為按鍵的減少而影響使用。而且按鍵分散,只要大致判斷其方位就能夠進行正確操作。相對于同樣實現(xiàn)上述功能的、滿是按鍵的中控臺,電容感應中控臺在外觀上有著其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簡潔的操作界面設計不僅在視覺上給人清新的感覺,在使用上也可以避免因為按鍵過多、過于密集引起的駕駛員的誤操作,或延長尋找按鍵的時間。
時尚的外觀
將iPod的設計元素融入到汽車中控臺系統(tǒng),是將時尚與科技結合在一起,這也是設計師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方向。創(chuàng)新的設計將一改以往大部分汽車中控臺多講究實用的理念,真正將汽車中控臺做成了一件藝術品,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
集成度高
僅僅運用一片Cypress 21534系列芯片,利用其自身集成的電容感應模塊,并輔助以少數(shù)按鍵即可對車上多種功能進行控制,取代了傳統(tǒng)多按鍵的界面,集成度較高。在本設計中, 21534系列芯片的所有管腳幾乎均被利用,內存使用率也接近100%,充分發(fā)揮了此芯片的作用。此處因條件所限,各項控制均由液晶模擬,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采用管腳復用來同時驅動執(zhí)行器,實現(xiàn)了由一塊芯片代替多塊芯片的要求。即使在實際運用中再分配一塊芯片單獨控制液晶顯示屏,此設計仍具有很高的集成度。
節(jié)省開發(fā)時間
利用Cypress21系列芯片所集成的電容感應模塊來開發(fā)感應式汽車中控臺操作系統(tǒng),相比起其他單片機,首先在時間和編程方面有優(yōu)勢,同時還省時省力。另外PSoC系統(tǒng)所擁有的模塊化編程方式非常方便,加上可以直接調用的API函數(shù),大大縮短了芯片開發(fā)時間。可視化配置系統(tǒng)、模塊、引腳的各項參數(shù),其優(yōu)點在于不會忘記某個參數(shù)的配置,而且無需記住寄存器名稱和各位的具體含義,也節(jié)省了查閱手冊的時間。
電容感應技術的應用
這是本款中控臺最具特色的設計。電容感應控制相比于傳統(tǒng)按鍵控制有著其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首先,滑條的形狀可以任意確定,為圓形的感應區(qū)提供了可能,為美觀的外形設計提供了前提。其次,電容感應部分由電路板上的金屬膜片組成,覆蓋上耐磨的表面覆蓋件,不會因為壓按的次數(shù)過多而產(chǎn)生磨損或失效,其可靠度大大優(yōu)于普通按鍵。第三,滑條的設計,在選擇菜單和調整一些模擬量(如音量、空調溫度、風力大小等)時可以快速增大或減小,不需要多次重復按鍵,節(jié)省了操作時間。方便快捷的操作真正符合了人們對控制界面的要求。第四,將電容感應技術引入到汽車面板,不僅因為按鍵減少降低了汽車面板開模、制造、裝配時候的復雜程度,也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在厭倦了廣泛運用的按鍵界面以后,滑條的確有趣,因而更具吸引力。駕駛樂趣其實不僅是傳統(tǒng)的汽車性能所提供的,小小的中控臺面板同樣可以讓駕駛過程愉快有趣。
電容器相關文章:電容器原理
塵埃粒子計數(shù)器相關文章:塵埃粒子計數(shù)器原理 電容相關文章:電容原理 電容式觸摸屏相關文章:電容式觸摸屏原理 電容傳感器相關文章:電容傳感器原理 脈寬調制相關文章:脈寬調制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