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測試電動公交新技術 運行中無線充電
據悉,韓國龜尾(Gumi)市目前正就兩輛所謂的在線電動交通工具進行測試。該電動公交車路線行程為15英里,每天最多跑10個來回。這種由龜尾本地制造的電動公交車,無論它是處于開動還是靜止狀態(tài)當中,都能夠以無線方式充電,因而無需實際充電連接線。
目前高通、龐巴迪等廠商也在著手研發(fā)這種無線充電技術。此類電動公交車的技術核心,是使用了能夠以特定方向形成電磁場的電力傳輸技術,并將電力傳輸過程的能量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
龜尾市的上述試驗活動,也是韓國政府節(jié)能戰(zhàn)略的組成部分。韓國政府此前制定規(guī)劃稱,力爭在2020年之前,使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30%。韓國政府還拿出專項資金,以鼓勵燃氫發(fā)動機和電動交通工具的開發(fā),并最終使這些新型交通工具能夠在充電站實現自動更換電池。
韓國東遠(Dongwon)集團旗下東遠OLEV公司,擁有該無線充電技術的商業(yè)權。在龜尾市的電動公交車測試期間,公眾可免費乘坐。業(yè)界人士認為,這項新技術對于亞洲而言尤為適用。據聯合國2011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亞洲地區(qū)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數量將呈增長之勢;預計到2050年時,亞洲城市人口數量將由目前的19億增至33億。
中國也將公交工具零排放作為應對城市空氣污染的有效方式。過去數年中,比亞迪已在中國投放了數百輛以傳統(tǒng)插接充電方式的電動公交車。該公司還成為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美國、以色列、歐洲及南美洲一些城市的合作伙伴,以共同測試電動公交車的技術以及相應商用服務。
然而在運動過程當中給公交車充電的技術,卻也面臨著一些重大難題需要去解決。首先,該技術的成本較為昂貴。據開發(fā)該電動公交車的韓國科學技術學院透露,龜尾市的電動車系統(tǒng)成本達48億韓元(約合430萬美元),該系統(tǒng)包括兩輛碳纖材料的公交車(每輛成本6.5億韓元),再加上電力供應安裝、測試及其他費用。
再次,該系統(tǒng)必須為相應基礎設施投入巨額資金,這也將成為推廣該技術的障礙之一。該項目的技術工程師稱,隨著產品使用范圍的擴大,該系統(tǒng)的成本將逐步有所降低。這些工程師認為,收回相應投資的期限為14年左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學教授約翰·卡薩基安(John Kassakian)說:“該系統(tǒng)投資成本非常昂貴,因此將其作為城市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恐怕不太可行。”
東遠OLEV則表示,這種新型公交車應視為技術上取得了進步,原因是這種斷斷續(xù)續(xù)的充電方式,能夠減輕汽車所搭載電池的體積,并提高了燃料效率。該項目的工程師稱,由于采用了無線充電方式,充電站也就無需以手動操作方式為公交車充電,從而從根本上避免了員工觸電身亡的風險。
東遠OLEV在美國有一個合資公司,并在澳大利亞設有一個子公司。但截止目前,該公司尚未同其他城市達成任何有關推廣該技術的交易。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IT)助理教授蒂姆·韋爾奇(Tim Welch)說:“東遠OLEV聲稱其系統(tǒng)能夠大幅減少交通工具廢氣排放量。但我擔心的是,該系統(tǒng)的前期投資費用太高。與其這樣,還不如將資金投向那些成本較低,且又能發(fā)揮出同樣環(huán)保功效的技術上面?!表f爾奇認為,提高汽車燃油稅和停車費,將使坐公交車的公眾數量增長,如此就能以較低成本達到提高交通效率的目的。
東遠OLEV系統(tǒng)此前在韓國進行了里程較短的測試,如2010年曾在首爾市的一家娛樂公園進行了1.4英里的路線測試;同時還曾在韓國科學技術學院外部場地周圍進行了2.4英里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