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星集團在石墨烯領域的專利布局狀況和趨勢
在轟轟烈烈石墨烯革命中,三星集團走在了全球競爭者的前列,它是石墨烯領域全球最大的投資者和專利申請人。本文以三星集團為研究對象,對其全球專利進行宏觀統計、分析,重點針對專利技術構成、研發(fā)團隊、研發(fā)動向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解析,全面反映出三星集團在石墨烯領域的專利布局狀況和趨勢。在此基礎上,為我國石墨烯產業(yè)發(fā)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703/345559.htm一、背景介紹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新材料,具有高導電性、高強度和超輕薄等特性,在電子、光學、磁學、生物醫(yī)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世界各國紛紛將石墨烯及其應用技術作為長期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以期在由石墨烯引發(fā)的新一輪產業(yè)革命中占據主動和先機。
本文以三星集團為研究對象,對其全球專利進行宏觀統計、分析,重點針對專利技術構成、研發(fā)團隊、研發(fā)動向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解析,全面反映出三星集團在石墨烯領域的專利布局狀況和趨勢。在此基礎上,為我國石墨烯產業(yè)發(fā)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二、三星集團石墨烯專利申請狀況
本文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 S 系統中的 DWPI 數據,用samsung、graphene以及其他相關關鍵詞,對 2007—2015 年 9 年間三星集團石墨烯領域的專利申請進行檢索,檢索數據截止到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其中 2014 年、2015 年的專利申請由于公開滯后的原因,數據不完整。
1. 專利申請的整體情況
三星集團在石墨烯領域共計申請 484 項,其申請量變化趨勢如圖 1 所示。2007 年和 2008 年,三星申請量較小,分別為 18 項和 10 項,并且均來自于三星電子。從 2009 年開始,申請量進入快速增長期,2011年達到120項,隨后略有下降。由于部分申請尚未公開,2014 年和 2015 年的申請量較少。但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中,三星的申請量仍將保持穩(wěn)步發(fā)展的態(tài)勢。
圖 2 是三星集團各子公司申請量分布狀況。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最早申請石墨烯相關專利的子公司,累計申請 264 項,占集團總申請量的 54.5%,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此外,三星集團參與石墨烯研發(fā)的子公司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目前已經達到 11 家,其中比較活躍的還有三星 Techwin、三星電機、三星LED、三星顯示等,隨著具有不同背景和研發(fā)方向的子公司的加入,三星的石墨烯產品也必將越來越豐富,并帶給普通消費者更多驚喜與期待。
2. 專利申請的主要技術構成
三星集團是韓國第一大企業(yè),業(yè)務涉及眾多領域,因此,三星的專利構成也極為豐富。圖 3 是三星集團在石墨烯各技術分支專利申請總體狀況。三星十分重視石墨烯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共計申請 393 項,占總申請量的 81.2%。具體應用領域包括電子、能源、材料、光電、生物以及化學。其中,電子領域申請量最大,為 240 項,占比 49.6%。從主要應用領域的申請人排名來看,由于三星各子公司在經營范圍和研發(fā)方向上的不同,它們的申請領域也各有側重。例如,三星電子和三星 LED 側重電子領域,三星 SDI 和三星電機則側重能源領域。
其次,在制備方法方面,涉及化學氣相沉積法(CVD)19 項,光束照射法 5 項,氧化還原法和 SiC外延生長法各 2 項。由此可見,采用化學氣相沉積制備石墨烯是三星的重點研究方向。在最近三年里,三星陸續(xù)在柔性顯示屏和晶體管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而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出的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薄膜恰恰滿足了上述兩個領域對石墨烯材料的要求。由此可見,三星選擇化學氣相沉積法是出于重點應用領域的需要。最后,制備方法和設備是密切聯系的。在設備方面,三星共計申請 30 項,18 項涉及化學氣相沉積裝置。
三、主要研發(fā)團隊及其研發(fā)動向
在一個研發(fā)機構相對成熟的大型企業(yè)中,真正影響重點技術研究的往往是一個或多個核心團隊。因此,從研發(fā)團隊入手,通過聚類分析,掌握并追蹤企業(yè)核心技術發(fā)展狀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三星集團石墨烯領域的研發(fā)團隊規(guī)模較大,以共同申請為研究對象,圖 4 展示了三星集團前 20 位發(fā)明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發(fā)明人之間合作數量越多,則表明他們的研發(fā)方向可能相同或相近,屬于同一研發(fā)團隊。相反,合作數量越少,則表明他們的研發(fā)方向存在差異,不屬于同一研發(fā)團隊。此外,研發(fā)團隊中個人申請量最大的發(fā)明人則是該研發(fā)團隊的核心發(fā)明人。
經過聚類分析,20 位發(fā)明人中有 18 人來自三星,他們被歸入 5 個不同的研發(fā)團隊。每個團隊的重要成員,隸屬子公司以及重點研究方向如表 1 所示。其他兩人 Hong Byung Hee 和 Ahn Jong Hyun 來自與三星有密切合作關系的成均館大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