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yè)界動態(tài) > “德國制造”比“中國制造”好在哪?

“德國制造”比“中國制造”好在哪?

作者: 時間:2016-02-19 來源:照明微課堂 收藏
編者按:夸大甚至神化美歐日科技對中國的領先優(yōu)勢,一直是傳統(tǒng),但是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制造業(yè)大國,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妄自菲薄,中國制造業(yè)正在越來越強,我們沒有理由不對自己的制造業(yè)的未來充滿信心!

  微客談嘉賓,藝術家劉峰曾經這樣評價中國的設計思維和德國設計思維差異:中國的設計思維是建立在情商體系中,人和人之間各種復雜微妙的關系構成了設計的重要基礎,所以差異化的手工制造成了設計的主要載體;德國的設計思維是建立在智商體系中,嚴謹直接的人和物的關系是設計的基礎,所以極其標準化的工業(yè)制造成了設計的主要載體。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602/287121.htm

  作為生長在情商體系中的我們,應該對上述看法深有體會。所以,這件事并不能單純用好壞來蠻橫判斷,種族不一樣,文化不一樣,在不同時代中所經歷的風景也不一樣。

  一說起,大家都覺得好,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你知道多少德系照明品牌?)但他們?yōu)槭裁春茫降缀迷谀?,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p>

  的口碑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關鍵的觀點上:不相信人。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

  因此整個產品的生產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終產品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產環(huán)節(jié)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響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zhí)行。換句話說,就是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只要機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圍內,就堅決不讓人做。



  自動化是的重點

  流程化

  生產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產過程切分成非常細小的片段,每個片段都遵循嚴格的順序加工,片段之間用自動化的傳動裝置連接起來,每個片段簡單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時候,就被機器取代了。

  另一個行業(yè)的例子,說起軟件公司,大家都記得微軟之類的美國公司,但是做流程軟件最成功的卻是德國的SAP,他們把企業(yè)(甚至非生產型組織)內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軟件里面,把企業(yè)里面每個人都通過軟件固化到一個功能,最后完成了企業(yè)的可靠高效運作,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業(yè)里面用過SAP的ERP系統(tǒng)的人,特別是財務采購之類的肯定特別熟悉)

  可測量

  性能優(yōu)異的各種測量儀器儀表也是德國人造的比較好。他們希望生產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精確測量到產品和生產線的各種問題并及時糾正。通過這些測量手段,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饋回路來保證生產的產品品質波動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這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前提。

  另一個大家熟悉的行業(yè)的例子,德國人的廚房比咱們中學生的化學實驗室設備還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確測量的,當然,所有加工時間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加工溫度也是需要精確測量的。

  自動化

  自動化就是把人類不擅長做的重復易錯的交給機器人。上圖就是德國著名的Fraunhofer Institute工業(yè)服務部心目中的未來工廠的照片。有什么特點?工廠完全是機器自己在生產,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為兩種:一是做生產規(guī)劃,下達生產指令;二是給機器打下手幫助保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

  職業(yè)化

  舉個例子,有一個德國的老工程師,沒有什么學歷,從德國的職業(yè)教育學校FH畢業(yè)后就在機械工程師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國所有核電站的蒸汽輪機都是他負責安裝調試。在部門里面非常受尊重。這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對于可靠的生產和工程質量事關重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