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小公司推出100核CPU 性能是英特爾四倍
一個處理器(CPU)最多能有幾個核,雙核、四核還是八核?一家硅谷小公司給出的最新答案是:100個。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00270.htm這家名為Tilera的公司本月推出的一款處理器產品震驚業(yè)界,其擁有100個內核。在芯片制造商紛紛通過增加內核數量來創(chuàng)造應用的今 天,Tilera創(chuàng)下了世界記錄——要知道,大部分基于X86架構的芯片廠商目前只能制造出4到6核的芯片,英特爾最先進的CPU擁有8個內核,而AMD 推出的Magny Cours也只擁有12個內核。
Tilera的成立時間僅有5年,其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阿南特·阿加瓦爾。由于這項在云計算技術方面的獨特技術,使得該公 司可以在云計算時代與英特爾、AMD、IBM等巨頭直面競爭,最近其為臺灣地區(qū)廣達公司開發(fā)的云計算系統(tǒng)就被戴爾公司大量采用。今年10月,Tilera 獲得了廣達的1000萬美元投資。
打破常規(guī)的理由在于,他們采用了一種不同于X86架構的思維。近日,Tilera公司全球總裁兼CEO歐明德(Omid Tahernia)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傳統(tǒng)CPU是一維總線架構,當核的個數超過了8個或者16個的時候,會產生性能上巨大的瓶頸,而 Tilera基于兩維的網狀架構,把重點放在了核與核之間的通訊,這樣的方式在提供高性能應用的同時也能大大節(jié)約功耗。
Tilera稱,這款100核的產品性能是英特爾相關CPU產品的4倍,耗能卻僅有其三分之一。
1000核也不稀奇
《21世紀》:現在芯片服務商都在談多核,Tilera卻提出了“眾多核”的概念,應該怎樣理解這個概念?
歐明德:現在市場對多核的需求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單核處理能力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不斷地提升。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整個產業(yè)遵循摩爾定律,即 芯片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隨著時間的推移,頻率越來越快,運營指令不斷提升,這讓芯片設計越來越多碰到瓶頸, 特別是功耗的瓶頸,因此對多核的需求就越來越高。
“眾多核”跟云計算相關。因為云計算時代對數據運算能力要求非常高,比如網絡安全的防入侵管理,還有音視頻的傳輸轉換,計算量都非常大。在芯片發(fā)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核心的問題是功耗。“眾多核”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必然是一個趨勢。
《21世紀》:你們的100核產品,對英特爾這類傳統(tǒng)CPU是一種顛覆嗎?
歐明德:絕對是這樣。從性能比上看,我們這款產品是英特爾相關芯片的12倍。很多人都不相信可以做到100個內核,這對編程思維是一個很大挑戰(zhàn),但是我們做到了,而且我還可以說,100核不是上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