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yè)界動態(tài) > 財政部推手 “中國式拯救”光伏產業(yè)

財政部推手 “中國式拯救”光伏產業(yè)

作者: 時間:2009-03-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行業(yè)產能建設耗資非常巨大,以江西賽維為例,為了建設兩個累計產能1.5萬噸的工廠,資本開支預算是120億,這還是江西地方政府劃撥地皮、幫助進行三通一平之后的結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92983.htm

  “2008年8月投產的江蘇中能錯過了企業(yè)赴美上市的最好時機,彼時的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概念已經疲倦,上市計劃夭折導致資金鏈緊張,原定投產計劃縮減,能否獲得融資將決定今年中能的產量。”一位業(yè)內人士說。

  2008年9月22日,江西賽維(紐約交易所代碼:)在高盛和瑞銀的幫助之下發(fā)行了2億美元的新股,大部分用來繼續(xù)建設多晶硅工廠。從那以后,再也沒有一個中國企業(yè)能從華爾街上圈到一分錢。

  “多晶硅價格持續(xù)幾個月下降,大廠商裁員、減產,小企業(yè)會停產觀望,進入這個行業(yè)的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硅材料信息部研究員白洪強說。

  產能過剩難題

  中國企業(yè)對多晶硅的狂熱使外國投資者和分析師都深感意外,在絕大部分投資銀行和專業(yè)研究機構的多晶硅供求預測報告上,“來自中國的多晶硅新廠商”被單獨列為一類,其計劃產能甚至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新增產能之和。

  早在2007年,《中國新能源產業(yè)年度報告》顯示,國內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計劃產能高達6.356萬噸,到2008年大約可以形成1.8萬噸多晶硅年生產能力。2008年底,亞洲硅業(yè)6千噸、江蘇順大3000噸、洛陽中硅3000噸、寧夏陽光1500噸等大量千噸級多晶硅項目相繼宣布投產。

  江蘇中能從2007年12月開始著手準備,計劃于2009年1月正式投產達1萬噸,三期達產后,中能將在2010年3月份繼續(xù)進行擴產,并計劃在2011年使公司的總產能達到2.4萬噸。如果計劃如期實現的話,中能屆時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

  江西賽維在2007年12月宣布,該公司6000噸項目計劃于2008年末完工,到2009年底,賽維將實現1.5萬噸的多晶硅產能。

  截至2008年底,國內涉足多晶硅生產的上市公司包括:天威保變、南玻A、航天機電、川能投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也成為多晶硅產業(yè)的推動者,目前16個省市自治區(qū)預計投產和已投產項目達到32個。

  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董事梁英杰告訴記者:“多晶硅產能建設周期漫長,1萬噸級的工廠至少要花費20~24個月,國內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小做得快一些,最短也要12個月,建成之后還要花費超過半年的時間來調試產品;也就是說,從開工建設到達產,可能花費18~24個月。”匯豐直投去年剛剛投資廈門一家生產硅材料的公司,目前參與投資企業(yè)有三家。

  伴隨著08年多晶硅瘋狂的價格與投資,沒有人能夠給出產能的確切數字。

  江西賽維新聞發(fā)言人姚峰告訴記者,“08年全國多晶硅產量只有幾千噸,企業(yè)設計投產和達產完全是兩回事。”

  “去年中國多晶硅產量也就在3000噸左右,很多企業(yè)為了上市融資把產能定得很高,市場價格下跌,最后能生產多少還是未知數。”唐山峰鎂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儲希告訴記者。

  據《2009年產業(yè)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國內級多晶硅產量江蘇中能1000噸、洛陽中硅750噸、新光硅業(yè)700噸、峨嵋半導體200噸、大全集團200噸、四川永祥150噸,合計產量3000噸,僅占全球總產量7%。

  “同國外七大多晶硅廠商相比,國內廠商產能只占很小一部分,高成本問題出在工藝而不是產能上,單靠規(guī)模解決不了成本問題。”汪劉勝說。

  突圍技術瓶頸

  在高利潤背景下迅速上馬的中國多晶硅產業(yè),能否盡快通過全面技術提升,通過建設化工聯產裝置等方式,解決副產物回收利用、降低成本能耗、提升產品品質成為制約行業(yè)發(fā)展的重大問題。

  北京化工大學一級教授李群生告訴記者,改良西門子法是目前國際國內生產多晶硅的主要方法,中國二十年前從德國引進該項技術,一直不斷進行改良,國外大型廠商已經將西門子法改良到極致,并且在薄膜硅、晶體硅(替代多晶硅做太陽能電池的硅材料)研究發(fā)面有很大突破。國內改良西門子法還遠未到極限,國內企業(yè)技術參差不齊,很多小企業(yè)配套設施跟不上,技術落后,還原、精餾提純、尾氣利用方面成本都比別人高很多,“有的企業(yè)聲稱自己可以把成本降到20美元,但目前還沒有哪一家能做到。”李群生說。

  “過去一年,我們已經很少投資生產型的多晶硅企業(yè),投資廈門佳科太陽能硅材料也是看中他的技術。”梁英杰告訴記者,被風投們熱捧的光伏產業(yè),短期內實現上市很難,“剛剛從德國舉辦的光伏行業(yè)會議傳回資料,大家普遍認為光伏市場受政策、技術等因素影響遠未明朗,對于多晶硅市場的走向大家還在猜測。”梁英杰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政策制定者的擔心還存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對多晶硅產業(yè)迅速擴張的擔憂,包括技術水平、污染治理和產業(yè)真實盈利能力等問題都受到了決策者的關注;其二是關于光伏電池本身的能量回收期和經濟回收期問題,按照全壽命周期評價方法評價,目前的光伏系統受安裝場所、環(huán)境條件影響,能量回收期短的約1.5年,長的超過4年,時間偏長,以當前制造成本計算的經濟回收期則更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政府官員表示,他所在的地區(qū)已經上馬了兩個多晶硅項目,下一步還要繼續(xù)擴大產能并且馬上要配套建設一個光電項目,他很認真地向筆者保證這并不是出于一時沖動,而是出于對地區(qū)未來發(fā)展的長遠考慮。

  “對于各種風險我們并非一無所知,恰恰和一些專家的想法相反,這并不全是所謂的‘政績沖動’,企業(yè)和當地政府對未來市場的發(fā)展是有著清楚認識的,對國家未來將要出來的一些政策也有考慮,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我們才要這么做。”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