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款常用電子管前級線路各有不同音效(下)
6SN7兩級放大負反饋線路
第四款介紹的為一6SN7兩級放大有負反饋的線路,見圖④。筆者用了CV 181電子管,此線路也極易制作,中音的厚度及順滑度為眾機之冠,功率普通,可惜是高及低頻均未算特殊,收斂了一點,不知是否因中頻太好反而令高低頻顯得失色,有點像舊日I另3/5A.不過,即使音效不全面,但也極討人歡心,特別是播放提琴及女聲。不知加了一級buffer后,能否改善高低頻,讓此機表現(xiàn)更全面,筆者定會一試,如有好結(jié)果,定向各位報告。無論如何,筆者會選它而舍6SN7SRPP,因它起碼有一極強的項目。
和田茂前級線路
第五款線路為一以12AX7兩極放大加一級以12AU7 white cathode fo11ower由日本人推薦, 取名為和田茂氏前級,前兩級與Marantz 7相似,最后一級使用與SRPP相似的white cathode follower電路見圖5、6.以Marantz 7線路來說,負載除了下一極的輸入阻抗外,還有反饋網(wǎng)絡(luò),造成第三電子管的交流負載相當重,特別是對于高頻。和田茂氏的SRPP跟隨電路,似乎特別針對此而加入,與一般的電壓放大不同,無電壓增益,只作減少輸出阻抗和穩(wěn)流作用,使其帶負載能力遠比共屏極接法的跟隨器大得多,高頻響應(yīng)及信噪比均比共屏 極接法好。
輸出級交連電容可由3μ至10μ,取決于后級輸入阻抗,用10μ時覺得聲底厚重力度好,但卻有點實的感覺,用1μ則欠了低頻,結(jié)果是并了1μ、2.2μ及0.22μ,取其中間值,效果較好。
音質(zhì)方面,即保持了 Marantz 7 線路的醇厚音色,富于音樂味,但動態(tài)及高頻響應(yīng)均能勝出,分析力好,信噪比極高。此線路也是以上各線路中表現(xiàn)最平均及全面,各項音效得分都高,筆者推薦讀者試制。
但12AU7的陰極工作電壓為148V,對燈絲電壓高出百余伏,較手冊陰極對燈絲限制值90V高,當然,也能工作,但會減短電子管的壽命,請用分壓電阻把燈絲浮于約90V工作。
和田茂氏電路部分,輸出電容并接Solen 2.2μ,Wima 1μ Vitamin Q 0.22μ及Sprague 0.02μ
和田茂氏前級全圖,電源部分簡單,信噪比極高
最后,筆者再次強調(diào)這是比試的結(jié)論,只配搭300B單端后級 LS3/5A喇叭,并不是最全面及絕對的,雖知音響效果是各方面配搭,聆聽環(huán)境更為重要,無需定論那一前級是最好,只要配搭得宜,自能得出良好音 效。更重要是取決于個人修養(yǎng)及喜好,即愛聽那類音樂及音效,如要活潑爽朗,可選6DJ8SRPP;如要醇和通透,可選Marantz 7;如要更醇厚,可選ECC 32(6SN7)兩級放大。筆者十分看重器材配搭,也是電子管機的忠實擁護者,希望與各位分享一下喜愛電子管機的原因。長期以來都有電子管和晶體管之爭,晶體管機幫批評電子管機高失真率,說會倒致減低了音樂的透明度及線條等,但大家可試聽聽300B或845單端機種的音效,相信沒有人敢說它通透度不足、音樂缺乏線條或質(zhì)感等。
我想,音響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換機換室改善聲效是一種享受及藝術(shù),也反映人(發(fā)燒友)喜愛變化及追求完美的特性,故可不必拘泥於誰能全面勝過誰。各位晶體管友,有誰敢保證閣下永不會改聽電子管機呢?我也當然不能保證自己永不會改用晶體管機。不過,主觀而論,以香港地區(qū)稠密的居住環(huán)境而言,一般家庭較少會具備一獨立而有吸音及隔音設(shè)備的音響室,以四壁均為石灰墻的家居而言,用電子管機作為聆聽工具,定更合宜,特別對於一般中下價音響器材而言。
各位晶體管友,如想擴寬一下耳朵視野,愿意花錢的話,不妨購買Jadis、Conrad-Johnson、AudioResearch電子管前后級:如只抱試—試心情的話,也可購買香港地區(qū)產(chǎn)品如Houston、Allegro電子管前后級等,品種也多(可試各種電子管的音效),三、四千元已有交易,音效理應(yīng)在很大程度及多方面勝過同價晶體管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