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怎樣從管理角度來評估RFID技術的價值?

怎樣從管理角度來評估RFID技術的價值?

作者: 時間:2011-02-11 來源:網絡 收藏
自從學者專家分析的應用要等到標簽降到美金五分錢以下才會開始蓬勃發(fā)展之后,五分錢仿佛變成具有魔力的數(shù)字,而的成敗似乎也維系于標簽成本是否能持續(xù)的下降,以符合大家對五分錢的期望,但是標簽的價格不應該成為左右企業(yè)采用的決策依據(jù)或限制。

從經濟學或管理學的角度,【利潤=(價格–單位成本)*銷售量–其他成本】是一個恒等式,利潤來自于營收與成本的差距,而將利潤極大化也就成為管理的目標。因此不論是管理的手法或IT的工具,無不致力于降低各種成本(營運成本、庫存成本、原物料與人力等直接成本),或是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更高的品質、認知價值與銷售量)來達到此一目標。任何的管理手法或工具,也都可以依據(jù)其所需投資的成本、風險以及預期可提升的價格或銷售量來評估其投資報酬率(ROI)。

以成本的觀點來看,采用RFID雖然會因為貼標的關系造成單位成本提高,但是可以從下列幾項成本評估預期可以帶來的成本效益:

1.庫存成本:原物料、WIP以及成品的庫存成本。RFID可以幫助管理者更精準去掌控生產線、在途以及零售末端的庫存狀況,避免重復訂料等原物料的浪費,提高庫存的周轉率,而且也可以減少管理庫存的人力成本。

2.等候成本:在流程中為了待料或等候人工處理所花費的時間。由于RFID具有自動感應的特性,因此在物品的出入查核、數(shù)量清點等流程可以有效取代人工,避免人員因人力不足或疏漏造成的等候成本。

3.溝通成本:指雙方確認訊息所需成本,如傳真、等候回復的時間等。透過RFID自動化的功能,于出貨或收貨后可即時確認,并利用系統(tǒng)即時經由電子郵件、EDI、FTP、手機簡訊等各種方式通知,大幅減少溝通所需的時間與成本。

4.品質成本:指為了保持品質的事前、事中與事后成本。舉凡制程中的工單、用料、組裝確認,到出貨訂單的品項、數(shù)量、運送地點確認等等,都可利用RFID進行確認。在一些極端的案例中如醫(yī)療用藥,錯誤的成本可能造成人員的傷害甚至致死,其品質成本更是難以估計。RFID可在每一個階段擔任品質的守門員,減少任何人為錯誤的產生,進而降低品質成本。

5.缺貨成本:由于貨架缺貨未即時補貨所產生的機會成本。RFID可即時監(jiān)控貨架貨品的數(shù)量,當?shù)陀诎踩媪繒r可即時發(fā)出補貨通知,并可監(jiān)控補貨過程,落實產品上架作業(yè)。

因此整體的成本可藉由各項管理成本的降低來彌補標簽成本,剩余的部分若小于原本的整體成本,則整體的效益仍會提升。

我們再從收益的角度來看,首先以價格而言,價格可說是消費者認知價值的延伸,如果RFID的應用可以提升產品對客戶的認知價值,那么可以將標簽的成本轉嫁或由消費者共同分擔,如在生產履歷的應用中,消費者或許愿意多花一點錢買到更安全的食品,那么經由RFID的應用提供安全為訴求的產品就可能形成一個特殊的品牌,經由包裝與行銷來提升產品本身的價值。

銷售量則是產品或品牌競爭力的結果,將RFID應用在提升服務的效率或品質相關的應用,如物流業(yè)者應用RFID以提供更短、更精準的交貨品質,藉此提升客戶滿意度與競爭力來獲得更大的客戶基礎。以上都是從收益的觀點,藉由價值與銷售量的提升來增加整體的利潤。

由此可知,標簽的成本高低是相對而非絕對的,能否找到效益所在才是評估RFID價值的關鍵。因此目前應用上碰到最大的瓶頸并非標簽的價格過高,而是預期與導入的效益無法被精準的評估,而造成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國內企業(yè)長期缺乏系統(tǒng)化的績效評估的方法與經驗,等到需要評估時無法制訂正確的評估方式,也缺乏準確的歷史數(shù)據(jù)以資比較。

我們建議有意導入RFID的企業(yè)不需拘泥于所謂標簽或硬體的成本,先由上述的架構尋找希望產生的效益來源,并透過內外部討論出能夠有效評估的績效指標(PerformanceIndicator),與配合廠商討論研擬出合理的測試計畫,并且確實紀錄應用前后的指標差異,如此有助于更具體有效地對是否采用RFID做出決策。我們也希望公領域目前所推行的各項概念驗證或示范性計畫能夠提供更多在計畫中事前與事后投資報酬的評估方式與結果,以供有意導入的企業(yè)做為參考



關鍵詞: RFI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