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AVR單片機并采用分立元件構成的125 kHz RFID

基于AVR單片機并采用分立元件構成的125 kHz RFID

作者: 時間:2011-09-26 來源:網絡 收藏

0 引言

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感應、電磁場或電磁波為傳輸手段,完成非接觸式雙向通信、獲取相關數據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完成識別工作時無須人工干預,易于實現自動化且不易損壞,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射頻卡,操作快捷方便,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存在的一些讀卡器,都需要讀卡芯片作為基站,成本較高。本文介紹了一種采用構成的125 kHz 閱讀器,電路結構簡單,成本極低,用于讀取EM4100型ID卡。

1 系統的分類

RFID系統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在通常應用中都是根據頻率來分,根據不同的工作頻率,可將其分為以下四種:
(1)低頻(120~135 kHz)。該頻段具有很強的場穿透性,使用不受限制,性能不受環(huán)境影響,價格低廉,最大識別距離一般小于60 cm,主要應用于門禁、“一卡通”消費管理、車輛管理等系統;
(2)高頻(10~15 MHz)。該頻段與低頻相比,具有防沖撞、能同時識別多個標簽的優(yōu)點,但其性能受環(huán)境影響,識別距離一般小于100 cm,主要應用于圖書管理、物流等系統;
(3)超高頻(850~960 MHz)。該頻段較高頻相比,具有可實現長距離識別的的優(yōu)點,最大識別距離可達10 m,但其性能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價格也較貴,主要應用于鐵路車輛識別、集裝箱識別等系統;
(4)微波(2.45~5.8 GHz)。該頻段可實現遠距離識別,識別距離可達100 m,但其價格也最貴,主要應用于智能交通系統中。
2 RFID系統的組成

射頻識別系統一般由閱讀器、電子標簽、天線三部分組成。

(1)閱讀器:讀取或讀/寫電子標簽信息的設備,主要任務是控制射頻模塊向標簽發(fā)射讀取信號,并接收標簽的應答,對標簽的標識信息進行解碼,將標識信息連帶標簽上其他相關信息傳輸到主機以供處理。一臺典型的閱讀器包含有高頻模塊(發(fā)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單元以及與應答器連接的耦合元件。此外,許多閱讀器還有附加的接口(RS 232,RS 485等),以便將所獲得的數據傳輸給另外的系統(如個人計算機),其系統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2)電子標簽(應答器):由芯片及內置天線組成,芯片內保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放在被識別物體上,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它是射頻識別系統真正的數據載體,內置天線用于和射頻天線間進行通信。通常,應答器沒有自己的供電電源,只有在閱讀器的響應范圍以內,應答器才是有源的。應答器工作所需的能量,是通過耦合單元(非接觸的)傳輸給應答器的。
(3)天線:標簽與閱讀器之間數據傳輸的載體。
3 硬件電路設計

本設計以AVR系列單片機ATmega8作為微控制器。Atmel公司的AVR是8位單片機中第一個真正采用RSIC結構的單片機,它采用了大型快速存取寄存器組、快速單周期指令系統以及單級流水線等先進技術,使得具有高達1 MLPS/MHz的高速運行處理能力。
硬件電路如圖2所示,在圖2中①為載波產生及功率放大電路,由單片機的T/C2工作于CTC模式,產生標準125 kHz載波信號,經過限流電阻R1后送入推挽式連接的三極管功率放大電路,放大后的載波信號通過天線發(fā)射出去。天線L1與電容C1構成串聯諧振電路,諧振頻率為125 kHz,諧振電路的作用是使天線上獲得最大的電流,從而產生最大的磁通量,獲得更大的讀卡距離。②為檢波電路,檢波電路用來去除125kHz載波信號,還原出有用數據信號。R2,D1,R3,C2構成基本包絡檢波電路,C3為耦合電容,R4,C4為低通濾波電路,D2,D3為保護二極管,輸出接到濾波放大電路。③為濾波放大電路,濾波放大電路采用集成運放LM358對檢波后的信號進行濾波整形放大,放大后的信號送入單片機的定時/計數器T1的輸入捕捉引腳ICPl,由單片機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解碼,從而得到ID卡的卡號。
4 軟件設計

本系統的軟件設計包括兩部分:125 kHz載波的產生和ID卡解碼。載波信號產生相對簡單,可利用單片機的T/C2,使其工作于CTC模式,比較匹配時使輸出OC2取反便可得到125 kHz的方波。解碼軟件設計相對較復雜,要對ID卡進行解碼,首先應掌握ID卡的存儲格式和數據編碼方式。
4.1 EM4100數據存儲格式

圖3是EM4100的64位數據信息,它由5個區(qū)組成:9個引導位、10個行偶校驗位“PO~P9'’、4個列偶校驗位“PC0~PC3”、40個數據位“D00~D93”和1個停止位S0。9個引導位是出廠時就已掩膜在芯片內的,其值為“111111111”,當它輸出數據時,首先輸出9個引導位,然后是10組由4個數據位和1個行偶校驗位組成的數據串,其次是4個列偶校驗位,最后是停止位“0”。“D00~D13”是一個8位的晶體版本號或ID識別碼?!癉20~D93”是8組32位的芯片信息,即卡號。
4.2 EM4100數據編碼方式

EM4100采用曼徹斯特編碼,如圖4所示:位數據“1”對應著電平下跳,位數據“0”對應著電平上跳。在一串數據傳送的數據序列中,兩個相鄰的位數據傳送跳變時間間隔應為1P。若相鄰的位數據極性相同(相鄰兩位均為“O”或“1”),則在兩次位數據傳送的電平跳變之間,有一次非數據傳送的、預備性的(電平)“空跳”。電平的上跳、下跳和空跳是確定位數據傳送特征的判據。在曼徹斯特碼調制方式下,M4100每傳送一位數據的時間是64個振蕩周期,其值由RF/n決定。若載波頻率為125 kHz,則每傳送一位的時間為振蕩周期的64分頻,即位傳送時間為:1P=64/125 kHz=512μs,則半個周期的時間為256μs。、
4.3 解碼軟件設計

ATmega8單片機T/C1的輸入捕捉功能是AVR定時/計數器的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功能,T/C1的輸入捕捉單元可用于精確捕捉一個外部事件的發(fā)生,記錄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印記。當一個輸入捕捉事件發(fā)生時,T/C1的計數器TCNTl中的計數值被寫入輸入捕捉寄存器ICRl中,并置位輸入捕獲標志位ICFl,產生中斷申請。可通過設置寄存器TCCRlB的第6位ICESl來設定輸入捕捉信號觸發(fā)方式。本系統利用單片機的輸入捕捉功能進行解碼。

由曼徹斯特編碼特點可知,每位數據都由半個周期的高電平和半個周期的低電平組成,因此可將一個位數據拆分為兩位,即位數據“1”可視為“10”,位數據“O”可視為“01”,則64位數據可視為由128位組成。為了獲得完整且連續(xù)存放的64位ID信息,在此接收兩輪完整的64位數據,即接收256位。則上一輪接收到的停止位后緊跟著的必然是本輪接收到的起始位,據此找出起始同步頭。再根據曼碼特點獲得ID卡的有效數據(“10”解碼為“1”;“01”解碼為“O”)并進行LCR校驗,若校驗無誤,則將ID卡號輸出至PC機,并準備下一次的解碼;否則,直接準備下一次解碼。另外,在程序中首先定義一個數組bit[256]用來存放接收到的數據;定義一個變量flag用來標記256位數據接收完成;定義一個變量error用來標記校驗有錯誤產生。由于無ID卡靠近讀卡器的有效工作區(qū)時,單片機輸入捕捉引腳輸入的是高電平,因此在主程序中先設定為下降沿觸發(fā),清零計數器TCNTl,打開T/C1的輸入捕捉功能。主程序流程圖如圖5所示。
在輸入捕捉中斷程序中定義一個觸發(fā)沿標志tr=1(用于表示由下降沿引起的觸發(fā)),同時定義一個無符號字符型變量i用來對接收到的數據個數進行計數,由于無符號字符型數據的取值范圍為O~255,所以當接收完256位時,i的值再次變?yōu)?。接著判斷是否為合法跳變,由以上分析可知,電平跳變的時間為256μs或512μs為合法跳變。本系統使用8 MHz時鐘,T/C1設置為無預分頻,則系統周期為O.125μs,則256μs對應計數值應為2 048,512μs對應計數值應為4 096。取計數值TCNTl小于5 000為合法跳變依據,若TC-NTl大于5 000,則認為是由干擾信號產生的非法跳變,并將其忽略,取TCNTl介于3 000~5 000之間為512μs跳變依據。若為合法跳變,由于是下降沿觸發(fā)的中斷,則認為接收到一位數據“1”;若為合法跳變且3 000TCNTl5 000,則認為接收到兩位數據“1”。

再將輸入捕捉觸發(fā)方式改為上升沿觸發(fā),設定觸發(fā)沿標志tr=0(用于表示由上升沿引起的觸發(fā))。當中斷是由上升沿觸發(fā)時,執(zhí)行類似操作。圖6為中斷處理程序流程圖。
5 結語

本設計硬件電路中功放和檢波部分采用構成,無需讀卡基站芯片,電路結構簡單,成本極低;軟件部分采用C語言進行編寫,提出了一種曼徹斯特編碼的解碼方法。由于RS 232的傳輸距離最大只有15 m,因此對于需要遠距離數據傳送的場合,可以通過加入RS 485電路以提高傳輸距離,從而實現遠距離數據采集以及實行有關控制。在一些需要較遠讀卡距離的應用中,可通過改進功率放大電路(例如采用D類功率放大電路)來提高功放的效率,從而增大發(fā)射功率,增大讀卡距離。通測試,系統可成功實現對EM4100 ID卡的讀取,經過微調天線,最大讀取距離可達15 cm,且讀卡穩(wěn)定、成功率高,可將其應用于門禁、公交等系統。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