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yè)界動態(tài) > 芯片首富虞仁榮:一個普通銷售的升級路

芯片首富虞仁榮:一個普通銷售的升級路

作者:張賀 時間:2023-05-16 來源:英才雜志 收藏

此前周鴻祎離婚的話題,讓吃瓜群眾重溫了他曾經關于財務自由的論調:工資解決不了房車問題,想財務自由就參與創(chuàng)業(yè)拿股票。其實周老板少說了一個途徑,那就是銷售。雖然存在幸存者偏差,但銷售掙錢卻是一種共識。而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要承擔風險。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2305/446603.htm

今天的主角就是銷售起家的典范,甚至曾被人稱為「高級倒爺」。不過,虞老板之所以成為芯片首富,卻不是因為會賣,而是會買。

不甘寂寞的清華學子

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 85 級校友的一員,同級的還有兆易創(chuàng)新創(chuàng)始人之一舒清明、卓勝微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馮晨暉、格科微創(chuàng)始人趙立新、燧原科技創(chuàng)始人趙立東,這些人頂起了中國半導體的一片天。

和 90 年代很多商業(yè)大佬下海直接創(chuàng)業(yè)不同,畢業(yè)后的履歷更像現(xiàn)在的普通人:大學畢業(yè)找個工作干兩年,感覺不好再換一個。不同的是,無論是清華的學歷還是浪潮集團的工作,在當時虞仁榮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在浪潮干了 1 年多的工程師之后,1992 年虞仁榮辭職去了香港龍躍電子北京辦事處,當了一名銷售經理。在當時,浪潮因為研制出全球第一臺中文尋呼機,并開發(fā)制定了全球第一個漢字尋呼標準,風頭正盛。而龍躍電子則只是一家代理分銷電子元器件的公司。

但就在這樣一家銷售公司,虞仁榮一干就是 6 年。工程師干銷售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懂技術、專業(yè)知識過硬,更能取得客戶信任。在這 6 年里,虞仁榮逐漸積累起行業(yè)關系,并在 32 歲這年辭職單干,創(chuàng)建了華清公司。

看,連創(chuàng)業(yè)的路徑都和現(xiàn)在差不多。

隨著全球化浪潮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虞仁榮的代理業(yè)務做的風生水起,2006 年已經成為北京最大的分銷商。據(jù)說好的時候一年能有 1000 多萬美元的利潤。

但是虞仁榮沒有就此滿足。

「跛腳」的

不滿足是銷售和商人的又一個共同點,他們總想追求更多又更多的利潤。作為銷售起家的商人,虞仁榮自然也不想只賺點辛苦費和差價。

2007 年,蘋果公司在美國舊金山發(fā)布了初代手機 iPhone 2G,智能機時代燃起了星星之火,諾基亞手機的喪鐘也就此敲響。同年,干了十幾年銷售的虞仁榮,在 41 歲的年紀也把自己升了一級。他撿起老本行,成立了,主營 TVS 和 MOSFET 等半導體分立器件、電源管理 IC 等半導體設計業(yè)務。而有了銷售資源的積累,半導體設計業(yè)務也大為受益。

在蘋果和安卓的推動下,智能手機勢如破竹。2013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次超過功能機,各種智能機品牌百花齊放。而為了更好地整合,這一年也把虞仁榮旗下主營分銷業(yè)務的香港華清和北京京鴻志收入麾下?!竷蓷l腿走路」的韋爾股份也借著智能手機的東風飛速發(fā)展。

2017 年上市時,韋爾股份自研的半導體產品(分立器件及電源管理 IC 等)已經進入小米、金立、維沃(步步高)、酷派、魅族、樂視、華為、聯(lián)想、摩托羅拉、三星、海信、中興、波導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的供應鏈。在分銷領域,也已建立覆蓋境內外完善的「采、銷、存」供應鏈體系,覆蓋了光寶、乾坤、南亞、國巨、松下、Molex、AVX、三星等國內外著名半導體廠商。

不過,雖然登陸了資本市場,但韋爾股份的業(yè)務有些「跛腳」,對分銷業(yè)務的依賴揮之不去。

2014-2018 年,韋爾股份的半導體分銷業(yè)務收入占比從未低于 66%,2018 年更是達到 79.01%。而分銷業(yè)務的銷售毛利率卻只有半導體設計業(yè)務的一半左右,有時甚至更低。這就使得韋爾股份在上市后的前幾年,整體毛利率維持在 20% 左右,低于可比公司。

不僅如此,2014-2018 年,韋爾股份研發(fā)投入總額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從未高于 5%,2018 年最高也只有 4.22%,這其中還有 23.83% 是資本化投入。

分銷業(yè)務為主的收入結構以及較低的研發(fā)投入比例,壓制了資本市場對韋爾股份的估值和未來預期,其股價在上市后的前兩年也維持著橫盤狀態(tài)。而同時期的兆易創(chuàng)新、圣邦股份則都經歷了至少一波大漲。

不過,銷售起家的虞仁榮有一點優(yōu)勢是設立之初就主攻芯片設計的同行難比的。芯片自研早期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因此很多芯片設計企業(yè)都曾面臨融資難題。尤其是在行業(yè)不受關注的時候,常常需要讓渡更多股權來實現(xiàn)更少的融資,兆易創(chuàng)新的朱一明就面臨這個問題。而元器件分銷資金周轉快、風險低,不僅幫助虞仁榮實現(xiàn)了早期的資本積累,而且不需要通過融資獲得進一步發(fā)展,所以控股權十分穩(wěn)固。

在韋爾股份 IPO 結束,虞仁榮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達到 67.17%,完全不需要簽署一致行動協(xié)議來保證自己的控股地位。這一點在外延并購時極為重要。

買來的千億帝國

不過,如何強化芯片設計的硬實力以擺脫在資本市場低估的狀態(tài),也是虞仁榮日思夜想的戰(zhàn)略問題。所以,和兆易創(chuàng)新類似,上市未滿一個月,韋爾股份就公告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虞仁榮的目標是清華校友劉強幾個月前剛剛放棄的北京豪威,后者的前身是另一位校友陳大同作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辦的美國豪威。北京豪威是全球領先的 CMOS 影像解決方案提供商,業(yè)務覆蓋手機、筆記本、汽車、安防、機器視覺、醫(yī)療等領域??上?,雖然虞仁榮獲得了北京豪威大部分股東點頭,卻被又一位校友——聞泰科技的張學政拒絕了。2017 年 9 月,韋爾股份終止重組。

張學政拒絕的理由雖然沒有明說,但從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的動作看,北京豪威應該也是張學政的「獵物」之一,所以不愿意拱手相讓。

而虞仁榮也展現(xiàn)了銷售的執(zhí)著,等到了機會。2018 年 5 月,韋爾股份再次停牌籌劃收購北京豪威。最終在 2019 年,韋爾股份以 135 億股份支付對價加上 16.87 億現(xiàn)金,合計約 152 億元成功將北京豪威等公司收入囊中。

除了北京豪威,韋爾股份還曾在 2014 年收購了北京泰合志恒,涉足衛(wèi)星直播芯片設計業(yè)務;2015 年收購無錫中普微,布局射頻芯片業(yè)務;2020 年收購新思亞洲區(qū) TDDI 業(yè)務。

不得不說,銷售出身的虞仁榮,在買資產方面也擁有過人之處。也正是對這些資產的收購,尤其是對北京豪威的收購,才成就了虞仁榮和韋爾股份的又一次蛻變。

在 2019 年開始的芯片股驚天動地的上漲過程中,韋爾股份三年時間漲幅高達 10 倍,市值也一度達到 3000 億元。虞仁榮也因此成為中國的芯片首富。

然而虞仁榮并沒有停止自己擴張的步伐,他又盯上了劉強的北京君正。原因在于后者在 2020 年收購的北京矽成是國內存儲芯片的龍頭,且主要面向汽車電子。而這都是韋爾股份沒有涉足,但卻希望進入的領域。

在 2021 年 11 月通過定增獲得北京君正 530.02 萬股股票后,韋爾股份于 2022 年 5 月 23 日披露舉牌計劃,其全資子公司紹興韋豪擬 1 年內斥資 40 億元增持北京君正,持股比例最高將達到 10.38%。而增持資金中將有約 60% 為銀行貸款及其他融資(不含募集資金)。

不得不說的是,因為原始積累不多,北京君正在收購完北京矽成之后,劉強和李杰組成的一致行動人的控股權稀釋到了不足 15%。這就顯示出虞仁榮銷售起家的優(yōu)勢。同時如果韋爾股份持股達到 10.38%,勢必會影響到劉強和李杰的實控人地位。

無論最終韋爾股份是否真的要拿下北京君正控股權,虞仁榮的「芯片帝國」已經建立,而且還在擴張當中。銷售給他帶來了積累,技術實現(xiàn)了升華,但實現(xiàn)重要一躍的卻不是「賣」,而是「買」。此時不禁想起馬云那句話:花錢比賺錢更難。



關鍵詞: 虞仁榮 韋爾股份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