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3.0時代需具備5個基本特征
智能家居3.0時代需具備5個基本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809/388401.htm1.具有相當于住宅神經的家庭網絡
2.能與Internet相連接
3.能夠通過這種網絡提供的各種服務
4.系統客制化
5.兩端智能化--云端智能和末端智能
3.0時代我們現在能想到的服務有商務服務,家政服務,養(yǎng)老服務,小區(qū)公告,在線教育那等等,商務服務比如代收快遞,生鮮配送啊等等。
為了讓更好地理解智能家居3.0系統,可將智能家居3.0時代的整個系統分為5個部分組成:數據采集部分(傳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報警傳感器,環(huán)境檢測器;第二部分是本地數據傳輸部分(住宅神經);第三個部分應用部分(控制端,開關,電機等);第四部分是網絡數據傳輸部分(網絡數據);最后就是數據分析部分(云端)。
有了系統的劃分,就能更好第了解什么是客制化系統,客制化系統的特點以及兩端智能化的概念。
客制化系統共必須具備三個智能:
一:智能感知
作為系統中的感知端,包括環(huán)境的感知、人體的感知和協同的感知。這可以由一系列智能傳感設備,或者具備“感知”能力的終端智能設備實現。這好像人體的觸覺、視覺、聽覺、味覺。
二,智能學習
依托于設備本身的智能處理芯片和云端的大數據處理平臺。系統可以學習并記憶智能系統中的各種操作習慣,并發(fā)出不斷優(yōu)化的控制信令。這就好像人體的大腦。
三,智能協作
在系統中的各種設備之間可以互相進行協作和聯動,以達到一個最終的動作。比如最簡單的協作:風雨感應器感應到下雨了以后,自動門窗器把窗子關上。這就好像人體的神經系統,在控制著整個人體協調的運行。
而兩端智能化中的末端智能就包含了兩個方面,控制器和傳感器。
控制器的智能化不是說他的控制動作智能了,而是控制終端融入了一些智能傳感器和隨著整套系統的智能而變得智能,控制器本身其實無需還多的智能要數,最重要是做到易用和耐用,互聯互通。
傳感器的智能化可總結歸納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數字化階段
該階段的典型結構是:模擬式傳感器+數字變送 。其主要特點是在不改變傳感器本身的制造、補償、調整工藝前提下,僅將屬于儀表的放大和A/D變換電路轉移至傳感器殼內或附近的接線盒中,從而實現數字信號的傳輸。
第二階段:智能化補償和校準階段
該階段的典型結構是:模擬式傳感器+數字變送+智能化補償校準軟件。其主要特點是引入了MCU和溫度傳感器,利用軟件實現零點、線性、溫度、滯后、蠕變等補償。
第三階段:智能化應用和網絡階段
該階段的典型結構是:模擬式傳感器+數字變送+智能化補償校準軟件+網絡支持+智能化傳感器控制軟件。其主要特點是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引入了網絡支持和智能化傳感器控制軟件,從而把智能化傳感器的特點、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該階段的技術核心是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引入微操作系統和網絡通信技術、建立人機互動界面、建立智能化傳感器的標準硬件和軟件體系。
該階段的智能化傳感器具備一種或多種敏感能力(復合傳感器),可完成信號的檢測和處理、邏輯判斷、雙向通信、閉環(huán)控制、自檢和自診斷、智能校正和補償、功能計算、網絡通信等功能。
就如我們現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他其實就是一種復合的傳感器,當然他也可以作為控制器。利用它主要是關注人與家與環(huán)境三體和諧統一的智能交互。
兩端智能化中的云端智能的概念:
通過構建各種復雜的數據模型,把末端采集數據、記錄數據,學習到的數據,還有網絡上公開的有用數據加以計算分析,通過這些多維的數據計算分析后發(fā)送指令到末端形成動作,這整個的采集,計算分析過程就像人的大腦思考一樣,類似于人工智能,以達到做人之所想,這就是云端智能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