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跨界”做芯片?其實它還嘗試過這些
據媒體近日報道,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服務商富士康近日正在跟英國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 ARM 商討合作計劃,未來將正式涉足半導體開發(fā)與設計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610/311690.htm消息人士透漏,富士康已經與 ARM 公司就合作方案達成了一致,未來雙方將聯(lián)合在深圳設立一個半導體開發(fā)和設計中心。富士康與 ARM 聯(lián)合研發(fā)的這些半導體產品除了將應用在富士康代工生產的各種電子設備上之外,也可能將大量對外銷售。
據悉,富士康所屬的臺灣鴻海集團早年曾獲得過 ARM 公司的技術授權,但并沒有進行相關研發(fā)。此次與 ARM 公司合作進行半導體領域相關的技術研發(fā)尚屬首次。
這已經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意圖“跨界”了。作為蘋果產品的主要代工企業(yè),富士康憑借蘋果的火爆而實現了迅猛增長,但隨著蘋果產品增長速度的放緩,發(fā)展新業(yè)務已經成為了該公司的當務之急。事實上富士康在近兩年也的確嘗試過為數不少的新業(yè)務。
電商
2015 年 3 月,富士康面向中國大陸地區(qū)推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富連網”,專門出售自己生產的電子產品以及其他不同品牌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正式進軍電商行業(yè)。此后,富士康還多次投資和入股國內外的各類電商平臺。例如去年8月,富士康就與軟銀、阿里巴巴以5億美元入股了印度電商企業(yè) Snapdeal。今年又投資了國內 B2B 垂直電商買塑網。
傳感器
2015年5月,富士康曾參與投資了一家法國的初創(chuàng)公司 PIQ,當時涉及的金額高達 550 萬美元。這家公司的主要業(yè)務是面向所有可穿戴設備研發(fā)各種運動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以用在智能運動設備上,也可用于人體佩戴。當時的分析認為,富士康此舉是為了布局物聯(lián)網傳感器領域。
機器人
2015年6月,富士康和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向軟銀旗下智能機器人公司 SBRH 分別戰(zhàn)略注資1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32億人民幣)。根據協(xié)議,阿里巴巴和富士康此后將分別持有該公司 20% 的股份,而軟銀則持有 60% 。
SBRH 公司的名新產品就是一款名叫 Pepper 的機器人,該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的基本的感知能力,能識別人類的表情和喜怒哀樂并做出反應,被稱為一款有“情感”的機器人。
而富士康此次的戰(zhàn)略投資則被認為是其面向機器人領域的各項布局之一。據外媒報道,總裁郭臺銘此前已經透露,富士康集團正規(guī)劃在美國收購更多的機器人公司,目前已有一批約30人的團隊在美國考察,準備布局與集團領域有關的人工智能技術。
OLED 屏幕
2016 年 4 月,富士康不顧夏普高達 15 億美元的年度虧損,以3890億日元(折合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夏普公司 66% 的股份,同時還認購了夏普增資發(fā)行的 1136.4萬股特別股,正式將夏普收入囊中。業(yè)內分析認為,蘋果在未來很可能將整個產品線轉入 OLED 屏幕,而富士康希望與夏普共同研發(fā) OLED 技術,一方面在與蘋果的溝通中獲得更多的議價權,另一方面也可以憑借自家的 OLED 技術為更多的廠商供貨。
功能手機
2016 年 8 月,富士康又以 3.5 億美元的價格從微軟手中接手諾基亞手機品牌。雖然有媒體評價稱富士康此舉是做了一回“接盤俠”,撿了別人不要的“便宜”。但也有分析認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功能手機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場,起碼要遠遠大于昔日的蘋果明星播放器 iPod,因此富士康此舉也是大大的有利可圖。
汽車
2016 年 9 月,富士康宣布對滴滴出行投資 1.199億美元,持股 0.355% 。據富士康向中國臺灣股票交易機構提交的文件顯示,富士康的此次投資也讓滴滴出行公司的估值達到338億美元。
當時有外媒分析認為,富士康緊隨蘋果之后投資滴滴,很可能反應了這三方彼此對于交通出行方面的雄心壯志。聯(lián)合蘋果被稱為“Project Titan” 的自動駕駛計劃,未來富士康可能在汽車制造和出行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事實上這并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涉足交通出行領域,早在 2015 年的 3 月,富士康就與騰訊、和諧汽車共同成立了和諧富騰公司。該公司的主要業(yè)務就是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目標是在2018年投入量產并就此進入電動汽車市場。
其實除了上述這些領域,早年富士康還涉足過實時通訊、軟件支持、渠道銷售、自有品牌電視機,甚至臺灣地區(qū)的電信運營商等各種不同的行業(yè),但都未見下文??偛霉_銘在股東大會上也曾明確表態(tài):
“業(yè)務轉型是富士康在未來10年內可持續(xù)增長的關鍵,盡管一些計劃可能最終會失敗,但從失敗中獲得學習比直接收購一些成功公司的代價要便宜得多。”
這一方面承認了此前出現的幾次轉型失敗,但同時也表明了轉型的決心,然而具體轉型到哪個領域,可能他自己也沒想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