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yè)界動態(tài) > 在中國已建或擬建鋰電池工廠的國外企業(yè)

在中國已建或擬建鋰電池工廠的國外企業(yè)

作者: 時間:2016-09-20 來源:鋰電大數據 收藏

  我們發(fā)現,目前中國儼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國外電池供應商紛紛來到中國建廠。因此,國內動力廠商更應該時刻保持競爭意識,不斷鉆研技術創(chuàng)新,爭取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609/297181.htm

  今天小編將為您盤點一下已經或計劃在中國投建工廠的國外企業(yè)。

  

【盤點】在中國已建或擬建鋰電池工廠的國外企業(yè)

 

  1 德國博世集團欲在中國投建工廠

  傳德國博世欲在中國投建鋰電池工廠,生產動力電池以供應我國市場。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專注于精密機械及電氣工程,一直以其創(chuàng)新尖端的產品及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聞名于世。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博世于2014年收購了美國加州的一家新興公司——Seeo。據了解,Seeo有著領先的電池技術,特別是新型的固態(tài)電池。

  通過全球多個研發(fā)中心的合作,博世宣布現已開發(fā)出不含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這款電池不需要冷卻系統(tǒng),而且不像傳統(tǒng)的鋰電池存在起火風險。另外,博世還宣稱,將在2020年之前發(fā)售一款固態(tài)新型電動汽車電池,能使電動汽車的續(xù)航里程增加一倍,同時成本減半。

  2 將在中國投建鋰電池工廠 2017年投產

  據悉,將在中國大連興建一座汽車鋰電池工廠,投資500億日元(約4。12億美元)。工廠位于大連東北部,工廠將生產電動汽車和插入式混合動力車使用的矩形電池。將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建設工廠,2017年投入生產。

  在中國,松下已經建有制造個人電腦電池的工廠,新工廠將是松下首個專門用來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工廠。工廠每年生產的電池可以供2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中國正在發(fā)展環(huán)保汽車,當中包括電動汽車,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困擾中國許多城市。

  松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商,它已經與特斯拉公司在美國建設鋰電池廠。通過向中國轉移產能,松下希望能鞏固自己在中美兩個關鍵市場的業(yè)務。

  3 大眾計劃在中國投建10座電池工廠

  大眾全球總裁Matthias Müller前不久宣布了集團的《2025年戰(zhàn)略》:未來10年之內,將大眾旗下相當一部分車型施行電驅化。該公司預計到2025年,實現200~300萬輛純電動汽車以及混動汽車的產能。而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則由大眾中國工廠負責生產。

  據報道,大眾未來需要10座電池工廠以支撐其巨大的產能。而每座電池工廠的造價約為20億歐元。因此,大眾集團總共得拿出200億歐元在華投建電池工廠。

  4 LG 化學在中國建設生產基地

  韓國LG化學是電動汽車電池第三大供應商,松下希望能的中國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以增加對汽車商的電池供應量,它的目標是讓該業(yè)務在中國的年營收達到1000億元。

  LG 化學南京工廠于去年 10 月竣工,計劃從 2016 年開始為在中國供應超過 55 萬件電池產品。南京基地將與韓國吳倉、美國霍蘭德工廠一起,構成 LG 化學全球三大電池生產基地,在這樣的布局中,韓國吳倉工廠將成為補充與調節(jié)功能的生產工廠,南京與美國工廠主要滿足當地的客戶需求。

  5 三星 SDI 電池工廠在西安投產

  去年10 月底,三星 SDI 電池工廠在西安投產,其生產線將年產 4 萬輛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 EV 標準)電池。

  博世、三星、LG、松下、大眾等國外企業(yè)涌入中國市場,已然對國內電池企業(yè)產生巨大沖擊。在這種沖擊之下,國內企業(yè)如果不保持警惕,在產品性能、技術等方面不下“苦功夫”的話,地位將岌岌可危。



關鍵詞: 鋰電池 松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