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ARM:站在價值鏈的頂端 移動領域的王者
1997年ARM9的發(fā)布,正式標志著ARM處理器進入了微處理器領域。百轉(zhuǎn)千回,ARM最終于1998年4月17日,在英國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同步上市,同年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達5000萬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607/294407.htm進入2000年后,受益于手機及其他電子產(chǎn)品的興起,ARM系列芯片呈爆炸性增長。2001年11月出貨量累積突破十億片,2011年基于ARM系列芯片單年出貨79億片,年營收4.92億英鎊(合7.85億美元),凈利潤1.13億英鎊。
移動領域的王者
由于功耗低、成本低的設計特點,使得ARM設計芯片的架構與技術已經(jīng)成為產(chǎn)業(yè)的標準。根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超過95%的智能手機均采用ARM設計架構的處理器。其中,包括蘋果(Apple)iPhone、三星、HTC、華為、小米等旗下無數(shù)機種。而高通、聯(lián)發(fā)科、德州儀器等處理器生產(chǎn)公司,也都是ARM的合作伙伴。
作為Intel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ARM一直是英國科技業(yè)的驕傲。與在互聯(lián)網(wǎng)默默無聞的英國一樣,ARM的知名度幾乎被淹沒在Intel的浪潮里。與Intel專注于傳統(tǒng)的PC及服務器市場不同,ARM可謂是移動終端芯片領域毫無疑問的王者。

截止到2015年,全球有1384家移動芯片制造商都采用了ARM的架構,全球有超過8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芯片都采用的是ARM架構的處理器,超過70%的智能電視也在使用ARM的處理器。
站在價值鏈的頂端
Intel集研發(fā)、制造、銷售為一體,而ARM則是把技術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制造商,再從中獲取部分授權費用。由于制造芯片的工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使得全球許多領先的芯片廠商均采用這種“無工廠化(Fabless)”的方式運營,這意味著它們并不經(jīng)營任何工廠,ARM旗下約4,000名的員工都專注于設計芯片架構上,然后授權給客戶,客戶再請代工廠生產(chǎn),亦或自己生產(chǎ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