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芯片戰(zhàn)爭:清華系和上海幫為什么干上了?

芯片戰(zhàn)爭:清華系和上海幫為什么干上了?

作者: 時間:2013-12-09 來源:i視界 收藏

  (一)橫刀奪愛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98365.htm

  國企真要和國企干起來,那也不是蓋的。早些年聽說運營商的兄弟們互挖光纜,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如今清華系和上海幫又為了一家芯片公司干上了,故事情節(jié)亦頗峰回路轉。

  站在前臺的是浦東科投和集團。浦東科投是上海浦東新區(qū)政府旗下的投資公司;集團的前身則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yè),改制后,清華控股仍是其絕對控股股東。兩個都堪稱實力派。

  雙方先是在收購展訊(Nasdaq:SPRD)上交手。據(jù)報道,今年5月,浦東科投就想收了展訊,并開出了15億美金的總價碼。未曾想集團斜刺里殺出,并以17.8億美元的價格與展訊達成收購協(xié)議,后來居上抱得美人歸。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展訊是上海的芯片企業(yè),居然被外來戶橫刀奪愛,能不氣在心頭?

  (二)是可忍孰不可忍

  忍了忍,浦東科投又將收購目標瞄準上海的另一家本地芯片企業(yè)——銳迪科(Nasdaq:RDA)。雖然規(guī)模比展訊小點,但在中國芯片業(yè)也算“矮子里找高個”了,畢竟也和海思(華為旗下)、展訊、聯(lián)芯(大唐旗下)一起號稱中國四大手機芯片商嘛。

  同樣,浦東科投和銳迪科把價錢都談好了,總價7.45億美元,然而,紫光集團再次故伎重演,抬價至9.1億美元。銳迪科的大股東是美國的華平基金,那資本主義的投資家可是見錢眼開,毫不含糊地拋棄了浦東科投,快快地與紫光集團簽了字、畫了押。

  上海方面那是一個氣啊,把我大上海的芯片公司一個個收了不說,還專門與我們抬價。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發(fā)改委的面兒都不給?

  當然,紫光集團兩次截胡的過程中也留下了bug,就是沒有事先獲得國家發(fā)改委的“小路條”。何謂“小路條”,通俗點說就是企業(yè)在收購境外項目時要先打招呼,報送項目信息,并獲得預批函。

  紫光集團沒有獲得“小路條”就與銳迪科簽了約,而且還信心爆棚地跟銳迪科說,如果因為我的原因,交易不能完成,我付你“4.5億元分手費”。

  背后的角力細節(jié)不得而知,目前看到的結果就是:國家發(fā)改委已于11月22日發(fā)函至清華大學,認定紫光進場競價的行為“違規(guī)”。

  國家發(fā)改委號稱“小國務院”,紫光先斬后奏一是給人感覺不給面,二是容易落個國資流失的口實,畢竟銳迪科的大股東是美國人,按持股量一算,紫光集團多報的價,讓華平多收了5000萬美元。

  不知怎么地,這事就被人捅到了媒體上,某財經媒體近日對這場來了個洋洋灑灑的頭版頭條。文章寫得不錯,很抓眼球,當然,主要消息源是匿名的。如果要說還有什么硬傷的話,就是缺乏對各方當事人的正面求證。

  事情至此,銳迪科的私有化交易是否告吹,抑或紫光集團是否還有什么后手,尚不得而知。還是那句話: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實力派嘛。

  (四)搶購玄機

  不過,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我關心的其實并不是銳迪科最終花落誰家,又或者清華和上海怎么斗法。比這些更值得追問的是:為什么兩家實力派國企紛紛看上了盈利能力并不強的芯片企業(yè)?

  沒理由啊!眾所周知,芯片業(yè)是典型的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yè)。至少到目前為止,這可不是中國人的強項,中國的芯片主要還是依賴進口。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芯片進口量1990.3億塊,同比增長13.5%,進口金額1752.7億美元,同比增長27.9%。芯片和石油、鐵礦石、液晶面板一起構成了中國前四位的外匯消耗大戶。

  中國最大、最成功的芯片公司是華為海思,但它不僅無法與高通等國際巨頭相提并論,就是與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聯(lián)發(fā)科相比,也還差了好幾個身位。話說展訊、聯(lián)發(fā)科為什么要從納斯達克退市,還不是因為在那兒不受待見,市盈率不超過15倍。而在A股,芯片概念的士蘭微(600460)的市盈率超過60倍。

  其實,銳迪科的業(yè)績已經呈現(xiàn)頹勢,其三季度營收為0.851億美元,同比下降22.1%,環(huán)比下降22.8%?,F(xiàn)在全球手機市場已經加速智能化,銳迪科主打的功能機芯片勢必受到沖擊。

  這么一個行業(yè),這么一家公司,為什么兩大家爭得不可開交?玄機在哪里?

  (五)國企的“芯”算盤

  怎么說,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呢。根正苗紅的他們,對氣候變化的敏銳度確實無人能及。

  原來費力不討好的芯片業(yè),在新一屆政府的施政方針下有可能成為香饃饃。原來那種粗放、低端的加工制造業(yè)模式難以為繼了,而芯片業(yè)符合產業(yè)升級和轉型的迷思,同時在棱鏡門不斷發(fā)酵的當下,還夾雜著保障國家安全的政治期待。

  產業(yè)界聽到的聲音是:一定要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把集成電路產業(yè)搞上去。根據(jù)新華網的報道,今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深圳、杭州、上海調研時,就強調:加快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是中央作出的戰(zhàn)略決策……要努力實現(xiàn)集成電路產業(yè)跨越式發(fā)展。

  中國芯片業(yè)能不能跨越式發(fā)展還不好說,但至少新一輪的政策紅利已是呼之欲出。按照以往的慣例,這些紅利包括并不限于:出臺產業(yè)扶持政策、鼓勵兼并重組、提供融資便利。有消息稱,有關方面已經在醞釀比目前的“18號文”力度更大的政策。而紫光集團在宣布對銳迪科的收購交易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出了“芯片國家隊”的旗號。

  從納斯達克退市,再到A股上市,這中間的賬不難算吧?再說,自告奮勇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產業(yè),為國家產業(yè)升級貢獻力量,國家能虧待得了你嗎?況且還是國企。

  (六)政策紅利背后

  國家的政策扶持對芯片業(yè)的發(fā)展無疑是利好,但政策紅利的雨露在激發(fā)國企爭購場面的同時,是否還有更多思考之處?

  首先,一加一是否大于二?不管是紫光還是浦東科投,都醞釀過將展訊、銳迪科收購后整合的想法,畢竟,有規(guī)模才有概念,但從結果來看,這真的會比讓兩家公司到市場上拼搶更有效嗎?如果整合不暢,導致人才流失和團隊沖突,是否得不償失?

  其次,資本意志的強勢介入,尤其是國企,會不會改變芯片企業(yè)本身的發(fā)展節(jié)奏?芯片設計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人才,尤其是創(chuàng)始團隊的市場敏銳和創(chuàng)新、拼搏精神。

  可以追問的還有很多。

  退一萬步,多少年以后,當人們談論起這場國企實力派的時,希望他們不僅僅是在談政策紅利以及對政策紅利的消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