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虛擬儀器測試環(huán)境軟件總線體系結構

虛擬儀器測試環(huán)境軟件總線體系結構

作者: 時間:2012-06-08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這兩種關系能夠保 證組件通過總線進行通信,解決組件之間的互操作問題。每個組件通過組件通信單元(也稱適配器)與總線連接,適配器組件解決互不相識的組件之間的互操作和數(shù) 據(jù)交換問題。從適配器送往總線的數(shù)據(jù)組件對象能被任一其它適配器自動識別,而且數(shù)據(jù)組件對象安裝期間可由安裝人員進行適當?shù)恼{整從而改變服務組件的功能和 結構,以適應新的要求。用戶界面組件提供表示服務,服務組件提供功能服務。

結合第2節(jié)描述的VITE標準體系結構劃分和主體、資源、三者之間的關系,整個VITE的實現(xiàn)分為五個概念層。

第1層為測試信息層,主要對被測產品進行描述,以取得產品設計和維護試驗的有關信息,以及其測試的特殊需求。圖3中的模型編輯組件主要完成這一層的功能。

第2層為測試需求和策略層,提供UUT(被測件)的測試需求、測試模式和診斷知識的標準信息實體,其目的是產生高效的測試程序和可靠的數(shù)據(jù)。圖3中的應用執(zhí)行組件、診斷引擎組件、數(shù)據(jù)庫引擎組件等主要完成這一層的功能。

第3層為用戶應用程序層,主要用于幫助開發(fā)TPS程序,定義了與測試執(zhí)行對應的操作接口,測試執(zhí)行包括測試選擇、測試順序選擇、診斷交互、訪問用戶接口部件以及訪問數(shù)據(jù)日志和文件操作。圖3中的應用執(zhí)行組件、診斷顯示組件等主要完成這一層的功能。

第4層為測試資源管理層,提供了用于全面管理測試系統(tǒng)資源的基本接口,支持在某一特定ATE條件下執(zhí)行獨立的ATE測試的能力,其目的是允許不同廠商制造的儀器和不同種類的儀器可用于同一測試程序以完成各自的功能。圖3中的COTS測試語言組件主要完成這一層的功能。

第5層為儀器驅動(控制)層。該層主要提供了ATE可利用的各類總線標準和儀器接口,如IEEE488、SCPI、VISA、IVI等等。圖3中的COTS儀器驅動組件主要完成這一層的功能。

三、VITE核心信息模型結構

VITE的信息框架的基本信息模型是基于核心信息模型結構CTIM的,其目標是描述一個或多個產品的測試,提供在不同系統(tǒng)間交換測試信息的途徑。其描述可以是與測試器無關的,這樣可以支持不同平臺和之間的測試重用。

核心測試信息模型是一種描述測試行為的信息模型,它必須具有下面的功能特征:

a) 描述預期的產品行為特性

b) 定義測試需求

c) 定義資源能力和需求

d) 定義測試策略的行為

e) 引導系統(tǒng)診斷

CTIM模型中有五個實體:

a)位置(Location):位置捕獲事件發(fā)生的地點。在當前模型中位置沒有被進一步定義,在將來與產品信息的綁定中會進一步定義。

b)行為(Behavior):行為捕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用來標識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間隔,由其開始(start)和結束(stop)屬性定義。

c)信號(Signal):信號捕獲發(fā)生的事件。信號的類型包括面向信號的符號、以及其它的標準編程類型(比如整數(shù)、實數(shù)或布爾類型)。

d)約束(Constraint):約束定義了約束或限制信號取值范圍的規(guī)則。

e)時間(Time):模型中的時間只是用來支持行為實體的定義。它是變量(variable,下面將定義)實體的子類,用來定義行為實體的開始(start)和結束(stop)屬性的類型。

44.gif

圖4 VITE的核心測試信息模型

44x.gif

本文上節(jié)所述的各個信息組件都是基于CTIM的,或者是對CTIM的擴展。所有組件能夠在CTIM的基礎上補充了進一步的細節(jié),從而將其定制到不同測試應用領域。

四、可互換IVI模型

在系統(tǒng)框架的引導下,VITE的儀器驅動按照標準體系的要求,采用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s)模型。IVI模型是IVI基金會在VPP(VXI PlugPlay)技術基礎上制定的一種驅動器設計標準。它通過定義類驅動器和專用驅動器實現(xiàn)了部分通用儀器之間的互換,縮短了程序的開發(fā)時 間,提高了系統(tǒng)的運行性能。

IVI標準的目的是允許用戶把標準的IVI組件集成到不同的、硬件系統(tǒng)中。它支持各種接口,包括 GPIB、VXI、PXI、Serial、USB、Ethernet、Firewire和PC plug-in等,允許同類儀器(可帶不同接口)互換。該技術的采用能夠支持儀器互換,降低系統(tǒng)成本,改進系統(tǒng)運行性能和配置能力。

IVI模型采用了IVI-COM通信引擎的專用組件,能夠保證儀器的動態(tài)互換。應用程序調用IVI的邏輯名,由引擎負責與配置庫的邏輯名進行匹配,連接實際的物理儀器。

因此,在廣泛收集測試系統(tǒng)的具體應用需求的信息下,遵循IVI標準,總結各類通用測試儀器的使用情況,以面向對象的實現(xiàn)方法,建立各種IVI儀器類,封 裝儀器的屬性、方法和事件,并能夠繼承和重構。實現(xiàn)不用修改測試程序的測試儀器的更換。只要測試儀器的功能相同就可以實現(xiàn)不用修改測試程序的測試儀器的互 換。

測試的軟總線體系結構融合了測試工程項目管理要素(維修性論證、測試需求分析、診斷能力分配與設計、系統(tǒng)綜合與試驗、測試能力成熟 度等)、嵌入式測試要素(BIT/BITE)、外部測試要素(維修等級、自動測試設備、測試程序集、人員培訓、數(shù)據(jù)庫、技術信息收集與分析、后勤技術保 障)等一系列標準。在VITE平臺的建設上,充分保證了:一是以測試需求分析為基礎,二是貫徹綜合診斷信息支持系統(tǒng)(IDSS)的思想,三是嚴格執(zhí)行標準 化程序,遵循和采用相關的國際和國家標準。這樣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我們在構造通用測試平臺時獲益匪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