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領域的智能計量技術

嵌入式領域的智能計量技術

作者: 時間:2011-03-02 來源:網絡 收藏

智能計量的主要驅動力在于人類對未來能源和環(huán)境狀況的擔憂,對能源使用更智能的管理可減少浪費,緩解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壓力。智能計量的主要功能除了對能源消耗的測量、控制和對系統(tǒng)的故障的診斷外,還強調了不同系統(tǒng)間的互聯互通,使嵌入式產品如MCU等,與無線技術緊密結合,是突破嵌入式技術的新興快速增長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50991.htm

  MCU如何實現智能電網的智能性

  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是智能電表MCU產品的代表廠商之一,其于2010年初面向中國國家電網對智能電表的標準推出了MZ60系列MCU。隨后為滿足市場需求,飛思卡爾繼續(xù)擴大其新一代智能MCU陣容,推出定位全球計量市場的高度集成的單芯片方案,包括適用于單相電表和流量表應用的低功耗、經濟高效的8位MC9S08GW6微控器,和面向計量應用的超低功耗LCD MCU—MC9S08LH64/36,同時大舉提高針對智能計量表市場的MCF51EM 32位ColdFire V1系列產量,為迅速開發(fā)出符合不同要求的智能電表產品提供強大的專業(yè)技術支持。

  智能計量繼續(xù)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tài)勢。智能電網的普及為相關產業(yè)帶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智能電表受到產業(yè)拉動;但伴隨著對電表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提高,成本壓力也逐漸增大。飛思卡爾認為,智能電表對MCU的技術挑戰(zhàn)主要有以下幾點:系統(tǒng)成本、系統(tǒng)功耗、掉電和電表失效時的數據保存、防盜電、日趨復雜的電表設計對各種接口和通信模塊的需求、更加嚴格的EMC/EMI需求、與傳感器的接口、安全的現場升級能力等。另外從市場需求層面看,智能電表方案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成本,同時成本也是整個智能電網概念的最核心驅動力,其牽動了從電廠、傳輸,到最終端家庭用戶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因此也牽動了為這些環(huán)節(jié)提供方案的半導體廠商。

  飛思卡爾工業(yè)和多元市場微控制器部亞太區(qū)市場經理曾勁濤表示,智能電網需要以下幾個核心模塊來實現智能化:計量網關(Metering Gateway)、AMI(自動計量基礎設施)、AMM(自動計量管理模塊)和AMR(自動讀表)。其中計量網關為用戶提供寬帶網絡支持;AMI是智能電網的主干,可實現雙向電網和資源的優(yōu)化;AMM主要負責數據管理和計費,保證功耗等信息的質量;AMR則為關鍵環(huán)節(jié)提供支持,提供遠程讀表功能,可配置為內部或外部模塊(圖1)。

  

  圖1,飛思卡爾的智能電網構想,其可為AMI、AMM、AMR提供產品和技術。

  德州儀器(TI)近期也將目光瞄準成長中的MCU市場。收購Luminary后,TI構建起完整的MCU產品陣營。TI認為,隨著汽車與工業(yè)電子等主力市場的逐漸回暖,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移動計算、智能電表以及醫(yī)療電子等新興應用市場迅猛發(fā)展,其在MCU領域基本形成了超低功耗MSP430(MCU)、基于Cortex-M3的Stellaris 系列處理器及高性能 C2000實時控制器等幾大平臺,以低功耗、高通用性及高性能等不同特性,提供能滿足各種應用領域的MCU產品。

  TI的16位MP430系列是TI廣泛用于智能電表的代表性MCU產品;其中MSP430FE42X系列將計量模塊直接嵌入在MSP430內部,組成集成計量芯片的單向電表MCU方案,使電表的設計難度和成本都得到降低。當然,MSP430FE42x并不是電能計量模塊與MSP430的簡單結合,它還提供了對內部模塊的控制。如果用在單相電表的設計,設計者可以直接啟動內部電能計量模塊ESP430;而對于其它需要16位A/D的產品時,則可以禁止ESP430模塊,直接對前置可變增益放大器和A/D轉換器控制,是其在產品設計中有很大的靈活性。

  MSP430FE42x具有三個通道獨立的16位Sigma-Delta架構ADC,并非如通常單片機那樣采用模擬開關切換分別進行轉換的方法。此外,MSP430FE42x還內置16位計時器,LCD驅動、14個I/O接腳、放盜電功能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