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元“人字拖”Halo,讓F1車手周冠宇死里逃生
驚心動魄。
就在F1英國大獎賽正賽的起步階段,一場嚴重事故不幸發(fā)生。
中國選手周冠宇與英國選手拉塞爾的賽車出現(xiàn)相撞:
而在撞擊發(fā)生之后,周冠宇的賽車180度翻轉(zhuǎn),“底朝天”的在地上摩擦滑出賽道:
所有人此時都在為周冠宇的安全捏一把冷汗。
但幸好其本人在事故之后第一時間發(fā)布微博表示無礙:
周冠宇在微博中還重點提到了“Halo”,表示是它“救了我”。
隨即與之相關(guān)的話題——“Halo系統(tǒng)又立功了”登上熱搜:
那么這個因長相被車迷戲稱為“人字拖”的系統(tǒng)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能在關(guān)鍵時刻保住賽車手的人身安全?
以及F1賽車里還有哪些其它諸如此類的黑科技?
我們不妨一同來扒一扒。
能承受12噸雙層巴士的“人字拖”首先,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在這次事件的重點——Halo系統(tǒng)。
它的概念最早是在2015年被提出,是在開輪式賽車中使用的一種保護裝置。
之所以會提出這個概念,是因為在2014年F1日本站的時候,24歲法國選手比安奇在事故中頭部受到重創(chuàng)最終不治身亡。
△此前比安奇所駕駛F1賽車并未設(shè)置Halo系統(tǒng)因此國際汽聯(lián)在2018年決定,強制要求在一級和二級方程式賽車的比賽中,車輛必須安裝Halo系統(tǒng)來保護賽車手的頭部。
(各個車隊不制造這個裝置,而是由國際汽聯(lián)指定的廠商制造:德國CP Autosport、英國SS Tube Technology和意大利V System等。)
有網(wǎng)友對此表示,是“比安奇用命換來的Halo”:
從目前的公開數(shù)據(jù)來看,Halo的重量大約在7公斤,主要以鈦金屬來打造,成本大約為12000歐元(約8.4萬元)左右。
Halo前端安裝在車手前方的車架上,從兩側(cè)繞過車手的頭頂,向后固定在駕駛艙的兩側(cè)。
而且正是因為它這樣的形狀,像剛才我們提到的,車迷們便把Halo戲稱為“人字拖”。
但也正是這個7公斤的“人字拖”,卻成為了全車最堅固的部分。
用F1官方的形容就是,它能夠承受12000kg(12噸)的沖擊力,相當于頭頂一輛雙層巴士。
如此“抵抗力”之下,在賽事中若是出現(xiàn)飛行雜物高速襲來,就能有效的對車手起到保護作用:
在賽車之間出現(xiàn)相撞時也是如此:
正如國際汽聯(lián)以40例真實事故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Halo系統(tǒng)能讓車手在重大事故中的生還率提高17%。
而在撞擊發(fā)生之后,Halo的結(jié)構(gòu)幾乎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只是表面會有些殘損:
再細分來看,Halo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中間的棱柱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是由強化了的航空級鈦金屬制成,它所能夠承受的沖擊力,保證了在事故發(fā)生時不會被壓扁。
三個棱柱之間的距離被設(shè)計的也是足夠小,這是為了防止飛行異物穿過Halo裝置的空隙。
而Halo頂部的設(shè)計則是起到了“防滾架”的作用,如此一來,賽車手就不必只依賴于頭盔(或者做收腹動作)了。
它是由高度耐用的材料制成,即便賽車翻車在瀝青路面上滑行,Halo也不會出現(xiàn)斷裂的情況。
不難看出,Halo這種“四兩撥千斤”的裝置,對F1賽車安全性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那么除此之外,在F1賽車中,是否還存在其它諸如Halo一樣的黑科技呢?
保護賽車手的黑科技,不只“人字拖”其實這一回Halo立功,并不是第一次讓車手與死神擦身而過了。
2020年F1巴林大獎賽上,車手格羅斯讓駕駛的賽車撞進鋼護欄,之后車身燃起熊熊大火。
在這次事故中,Halo不僅保護格羅斯讓的頭部免遭巨大傷害,還為他支撐起了一個逃生空間,使其能夠快速脫身。
更早之前,2018年F2比賽巴塞羅那站上,日本賽車手牧野任佑與另一位車手的車發(fā)生碰撞,兩車均滑出賽道。
所幸在Halo的保護下,牧野當時的傷勢并不嚴重,能自己離開駕駛座。
賽后,他發(fā)推特感謝了自己的“光環(huán)(halo)”。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靠Halo系統(tǒng),其實并不能保證車手每次都能在事故中脫身。
在F1車身上,還藏有非常多“黑科技”,用來保護車手的安全。
比如HANS裝置。
它的全稱是Head and Neck Support Device,譯為頭頸部支撐裝置。
簡單來看,它是一個可以卡在車手脖子上的U型裝置,掛帶能與車手的頭盔連接。
當車輛在高速行駛過程中突然遇到撞擊時,車手頭部受到慣性作用,會不受控制向前甩去。
大家可以想象下日常生活中,當你開車急剎時,頭也是會不自覺向前猛甩。
而F1賽車手面臨的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由于發(fā)生碰撞前后的速度都很高,車手頭部的加速度在這一時刻,甚至可以達到50-60個重力加速度。
由此,撞擊導(dǎo)致車手頸部折斷,也成為了賽車手最常見的死因之一。
而有了HANS這個裝置,就能通過外力把車手頭部進行固定,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和Halo頗為相似的是,在HANS被正式寫入F1規(guī)則前,也受到了車圈的嘲笑。
因為當時人們覺得它并不能幫助車手提升表現(xiàn)。
不過,在經(jīng)歷F1史上的“黑色周末”后,各方對車手頭頸部安全保護的重視程度開始提升。
在連著2位車手不幸遇難、1位車手重大事故后,F(xiàn)IA成立專門調(diào)查小組來要求提升安全性能。
最終在2003年,HANS裝置被寫入F1規(guī)則。
而除了這些避免車手在事故中直接受到傷害的裝置外,在防火、幫助車手快速逃生等方面,F(xiàn)1也有很多設(shè)計。
比如車手身穿的比賽服,就使用了防火材料。
按照官方測試標準規(guī)定,賽車服必須可以在800℃大火中堅持20秒完好無損。
而以上還只是針對車手人身的安全措施,在賽車上,保護安全的設(shè)計則體現(xiàn)在更多方面。
首先就是最為危險的油箱。
F1賽車要求使用柔性油箱。
它通常使用凱夫拉材料制成,這是一種用在坦克裝甲的材料,雙面還涂有防火層。
它的作用,就是盡可能避免車輛發(fā)生巨大撞擊后油箱泄漏,從而避免爆炸發(fā)生。
其次,F(xiàn)1賽車的座艙要求采用碳纖維材質(zhì)。
它是直接保護車手頭部以下的裝置,在強度、硬度和承重等方面都有極高要求。
主要被用來防止側(cè)撞造成的傷害。需要可以在巨大撞擊中,抵擋外物刺進車身,同時還要保護發(fā)動機、油箱等裝置。
還有在車艙設(shè)計、安全等方面,F(xiàn)1賽車也都在盡可能方便車手逃生、保證他們的安全。
One More Thing就目前來看,Halo系統(tǒng)確實對賽車手們的安全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但在國際汽聯(lián)提出“強制要求”前后,遭到了業(yè)內(nèi)外不少的爭議。
首先是它“人字拖”的造型,不僅怪異形狀飽受戲謔,而且中間的棱柱還會遮擋賽車手的視線。
當時在賽前的策略小組會議中,10支隊伍中有9支投出了反對****。
甚至梅賽德斯奔馳車隊的管理人員就曾吐槽: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用一把鋸子將Halo鋸掉。
其實格羅斯讓在事故之前也是“反對者”之一,但在經(jīng)歷過那次被Halo拯救的經(jīng)歷之后,讓他的想法發(fā)生了改觀:
以前我并不支持Halo系統(tǒng),但感謝它被引入到F1賽車上。
沒有它的話,我可能今天就不能在這里和大家說話了。
參考鏈接:
[1]https://weibo.com/5112240060/LADdfETtm?type=comment#_rnd1656895121235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334225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lo_(safety_device)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3gIAkYEX8
[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6ren2tPU8
[6]https://onestopracing.com/what-is-a-halo-in-f1/
[7]https://www.motorsportweek.com/2018/01/15/16642/
來源:量子位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