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芯片 文章 最新資訊
華為FTTR全光Wi-Fi全球首發(fā):光纖直達每個房間 速率達1Gbps

- 9月16日,廣東移動與華為研發(fā)的FTTR全光Wi-Fi,今日在汕頭全球商用首發(fā)。據介紹,F(xiàn)TTR是Fiber to the room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光纖到房間”。全光Wi-Fi就是不用網線,全部用光纖。使用光纖代替網線,部署1拖N模式,每個房間配置一臺光路由器設備,提供Wi-Fi6無線接入,使每個房間都可以達到千兆以上的網速。它采用Wi-Fi無縫漫游協(xié)議,多網關協(xié)同,實現(xiàn)毫秒級自動切換,視頻不卡頓,游戲不掉線。同時,光纖部署靈活,支持獨立布線,易于精準定位室內故障原因,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目前,該方
- 關鍵字: 華為 FTTR 全光Wi-Fi
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須理性看待芯片國產化替代

- 在8月26日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半導體行業(yè)已經實現(xiàn)了最為徹底的供應鏈全球化布局,這是全世界歷經60年時間,花費幾十萬億美元的成本形成的體系,盡管一些國家正人為地割裂這一體系,但不可能出現(xiàn)“一個世界、兩套系統(tǒng)”式的脫鉤,后者的成本是任何國家都難以承擔的。未來半導體行業(yè)的全球化布局和開放合作仍然是時代的主流。圖:中國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
- 關鍵字: 半導體 芯片 國產化
格芯贏得AI芯片業(yè)務

- 像Nvidia這樣的芯片巨頭可以負擔得起7nm技術,但初創(chuàng)公司和其他規(guī)模較小的公司卻因為復雜的設計規(guī)則和高昂的流片成本而掙扎不已——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在晶體管速度和成本方面取得適度的改善。格芯的新型12LP+技術提供了一條替代途徑,通過減小電壓而不是晶體管尺寸來降低功耗。格芯還開發(fā)了專門針對AI加速而優(yōu)化的新型SRAM和乘法累加(MAC)電路。其結果是,典型AI運算的功耗最多可減少75%。Groq和Tenstorrent等客戶已經利用初代12LP技術獲得了業(yè)界領先的結果,首批采用12LP+工藝制造的產品將于
- 關鍵字: AI CNN SRAM CPU 芯片
7nm上車 臺積電代工!傳特斯拉正開發(fā)新芯片

-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性能優(yōu)異的芯片至關重要,因為自動駕駛需要AI技術支撐,對于即時算力能力要求極高。而當前走在自動駕駛技術前列的特斯拉,也選擇自己開發(fā)芯片。日前,據中國臺灣媒體爆料,美國芯片設計企業(yè)博通與特斯拉共同開發(fā)了一款高效能運算芯片(HPC)。這款芯片最大的亮點就是采用了7nm制程工藝,以及系統(tǒng)級單晶元封裝技術(SoW)。同時,在生產方面,該芯片將會交給臺積電進行投產,預計在今年四季度開始投產工作,初期規(guī)模在2000片左右,到明年四季度將會實現(xiàn)大規(guī)模量產。對此,有業(yè)界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的該芯片,
- 關鍵字: 7nm 臺積電 特斯拉 芯片
爆料:華為半導體 “塔山計劃”開啟,全面扎根芯片制造,年內建設 45nm 產線

- 近期,華為消費者業(yè)務 CEO 余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表示,華為倡議從根技術做起,打造新生態(tài)。在半導體方面,華為將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學材料學的基礎研究和精密制造。獲悉,在終端器件方面,華為正大力加大材料與核心技術的投入,實現(xiàn)新材料 + 新工藝緊密聯(lián)動,突破制約創(chuàng)新的瓶頸。據微博博主@鵬鵬君駕到 爆料,華為宣布將全方位扎根半導體,其在內部正式啟動“塔山計劃”并提出明確的戰(zhàn)略目標。據了解,由于國際大環(huán)境遭受制裁使臺積電無法代工華為芯片,導致華為芯片無法生產,華為由此在內部開啟塔山計劃。根
- 關鍵字: 華為 半導體 塔山 芯片 45nm
wi-fi 芯片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wi-fi 芯片!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wi-fi 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wi-fi 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wi-fi 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wi-fi 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