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當選《福布斯》亞洲版2014年度商業(yè)人物。而去年的獲選者是房地產巨富,今年是科技精英,風向變了?眾望所歸吧......
- 關鍵字:
小米 三星 蘋果
- 為了扭轉業(yè)務頹勢,三星也是蠻拼的: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生活壓力與環(huán)境惡化卻導致疾病的多發(fā),三星著眼于醫(yī)療或許是個好主意。
- 關鍵字:
富士 三星 LED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全力發(fā)展半導體部門,據傳將自行研發(fā)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和蘋果A系列處理器一別苗頭。據了解三星產品最快可在2015年中問市,可能會用于明年下半發(fā)布的Galaxy Note 5。
Tomˋs Hardware和Android Authority 2日報導,韓媒ZDNet Korea稱,三星自家設計的GPU最快會在明年年中亮相,雖然來不及用于年初開賣的Galaxy S6,但是或許會用于明年下半問市的Galaxy Note 5。
- 關鍵字:
三星 AMD GPU
- 全球液晶顯示器供應體系近期看重中國大陸市場,國際品牌無不希望能夠在市占率上有所突破,如韓系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ics),日本的Sony等龍頭業(yè)者,上游零組件供應商包括面板廠等,更是希望通過各種關稅優(yōu)惠,確保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需求。
然而,大陸刻意扶植本土顯示器產業(yè)的實際成效漸漸顯現(xiàn),包括面板大廠華星光電、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等勢力崛起。從陸工信部對外發(fā)布資料可以得知,大陸本土顯示面板產業(yè)在規(guī)模、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鏈配套等方面都持續(xù)提升。
- 關鍵字:
液晶面板 三星 Sony
- 2014年以來液晶電視市場需求暢旺,導致面板出現(xiàn)供貨吃緊,由于南韓液晶電視品牌為沖市占率積極卡位,近期三星高層密集訪臺,拜訪臺灣友達與群創(chuàng)高層,希望能夠取得穩(wěn)定的面板數(shù)量;預估光南韓2大品牌對面板雙虎采購電視面板數(shù)量,就高達3000~3500萬片以上。
據了解,近期三星(SAMSUNG)高層頻頻造訪臺灣,拜訪友達與群創(chuàng)的高層,希望能向雙虎采購2000萬片液晶電視面板;樂金電子(LGE)也計劃向臺灣采購1300~1500萬片的液晶面板,希望明年南韓雙品牌的市占率能再進一步沖高。但由于臺灣面板雙虎產
- 關鍵字:
面板 三星 友達
- 如今隨著平板手機與穿戴式裝置蔚為流行,逐漸取代智能型手機功能,甚至有些功能已超越,因此有分析師認為,智能型手機將會像所有曾經風靡一時的科技產品一樣,遭到無情考驗。
SD Times報導指出,就像八軌磁帶被卡式錄音帶所取代,接著再變成iPod,一直到今天的iPhone、iPad,如今人手一智能型手機的景象,未來可能將不復見。
蘋果(Apple)推出大屏幕的iPhone 6 Plus,揭示平板手機(phablet)時代正式來臨。比起手機,平板手機在使用方式上其實更接近平板電腦。平板手機的優(yōu)勢在
- 關鍵字:
蘋果 iPhone 6 三星
- 由于運營商影響力減弱,公開渠道的占比加大,手機銷售又將回到渠道為王的時代。隨著第三季度手機出貨量數(shù)據的出爐,因為各機構數(shù)據也不盡相同互相打架,圍繞國產手機出貨量第一名的爭奪也更熱鬧。熱鬧背后,明年的手機市場將更加激烈,尤其是低端市場。
華為、小米誰是第一
近日,國際市場調研機構IDC以及Strategy Analytics,分別發(fā)布了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調研報告,小米手機出貨量以及市場份額,均排名全球第三位,緊隨三星與蘋果之后。
IDC的報告顯示,小米出貨量增長了211.3%,市
-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三星
- 臺灣半導體產業(yè)自主性發(fā)起產業(yè)大同盟,以抗衡三星所大力扶持周星(Jusung)、Wonik、Eugene等在地設備商。業(yè)者表示,晶圓廠垂直整合重點設備商,避免技術外流,已成為時勢所趨。
國內科技業(yè)過去在高端制程設備高度仰賴國際設備大廠,在提供臺灣廠商設備與改良時,也將臺灣的寶貴制程技術內化到所供應的設備之中,這產生日后可能將臺灣量產技術泄露給對手的風險。國內半導體廠要保持制程領先,應先構筑對追隨者切入的城墻,政府也有必要對臺灣在地設備商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府已著手輔導半導體設備自主化發(fā)展,并
- 關鍵字:
晶圓 三星 Solar City
- 隨著AMD為扭轉當前的財務困境而重組業(yè)務,它對平板電腦的興趣減弱了。
AMD移動解決方案高級主管凱文·倫辛(Kevin Lensing)表示,平板電腦市場陷入了價格戰(zhàn),芯片廠商的利潤率極低,“我們在密切評估平板電腦市場,它不是我們優(yōu)先考慮的業(yè)務”。
平板電腦銷售在減速,而且市場主要由蘋果、三星以及中國低價平板電腦廠商把持,它們的產品不能充分體現(xiàn)AMD在圖形處理等領域的優(yōu)勢。
倫辛指出,AMD將集中資源開發(fā)最有機會增長的產品—&mdas
- 關鍵字:
AMD 蘋果 三星
- 日前,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國家發(fā)改委針對美國芯片商高通公司開展的反壟斷調查已滿一年,調查結果已經完成,近期將向外公布。“除了罰款、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權協(xié)議’也在其中?!痹撊耸客嘎?。
“反授權協(xié)議”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的專利優(yōu)勢迫使手機廠商簽訂的不公平合約,根據這項協(xié)議,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機公司,必須將所持專利授權給高通,并且不得以此專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戶征收專利費。隨著這項協(xié)議的取消,國內手機廠
- 關鍵字:
高通 三星 HTC
- 朋友說褚橙好吃,老杳想買幾箱回來嘗嘗,網上一搜京東、淘寶到處都是,其實褚橙真正授權的網站只有兩個,還真不包括京東以及淘寶這些網店。
褚橙的現(xiàn)狀有點像小米出現(xiàn)之前三星與中國品牌的品牌生態(tài),目前橙子行業(yè)也沒有出現(xiàn)一家類似小米的行業(yè)攪局者,如果小米出來做個米橙,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可以輕松打敗褚橙,原因很簡單,商業(yè)模式領先,褚橙與米橙都是冰糖橙,褚橙除了品牌和勵志之外并無優(yōu)勢可言。
簡單以褚橙做類比,自然可以推理出小米打敗三星只是時間問題,很多人也會相信這種看似很合理的推斷。
其實不然!
- 關鍵字:
小米 三星 華為
- 12月2日消息,韓國《經濟日報》援引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數(shù)據稱,三星手機第三季度日本市場份額3年來首次跌出前五。
繼在中國手機市場失去第一的寶座之后,三星在日本市場也遭遇相似的打擊,第三季度不但落后于蘋果,還不敵索尼、夏普、Fujitsu、Kyocera。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日前發(fā)布報告顯示,在今年第三季度,三星只獲得了日本手機市場5.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六。
在三星前面的五位廠商按排名高低依次為39.4%份額的蘋果、18.3%的索
-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 引言
在互聯(lián)網絡和局域網絡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計算機進行網絡互聯(lián)的同時,各種家電設備、儀器儀表、工業(yè)生產中的數(shù)據采集和控制正在走向網絡化。以太網(Ethemet)由于它的普遍性及低廉的接口價格,因而已經作為一種最通用的網絡,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另一方面,嵌入式設備在價格、體積及實時性等方面是通用計算機無法比擬的,也已廣泛應用于自動化控制、數(shù)據采集、通信網絡等領域。因此,嵌入式以太網技術有著廣闊的前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嵌入式以太網接口問題。
本文基于最常用的嵌入式處理器S3C44B0X和
- 關鍵字:
S3C4480X 以太網 三星
- 現(xiàn)在只要有智能手機在手,除基本地理位置外,還可以根據機種的不同取得周邊環(huán)境的紫外線、溫度、濕度等資訊。智能手機內建的傳感器,可以正確測量出人體也難以察覺到的多元訊息,扮演「第六感」的角色。
據ETNews報導,過去智能手機制造廠多將規(guī)格重點放在相機畫素、顯示器、手機厚度、傳感器等核心性能上,做為產品差別化的焦點。每每有高階新機種公開,大多會以規(guī)格比較為主,并強調設計的創(chuàng)新和技術力的提升。
?
新興傳感器面向生物辨識、紫外線、氣味、第六感、情緒、感情辨識進階
然
- 關鍵字:
傳感器 三星 蘋果
- LED產業(yè)就像華麗的LED燈光秀般,有著誘人的吸引力,但龐大的競爭態(tài)勢卻也讓業(yè)者吃盡苦頭,如何掙脫兇猛的價格戰(zhàn)漩渦,在紅海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還需時間淬煉。
LED照明需求進入高成長發(fā)展,據估計,LED照明出貨量繼2014年出貨倍增后,2015年整體出貨量可望持續(xù)再倍增成長,但由于市場價格競爭激烈,LED業(yè)者認為,若以LED照明產值估算,2015年成長幅度約可達3成,換句話說,產品價格跌幅大約在35%左右。
觀察近幾年LED的發(fā)展,產業(yè)變化之快,往往業(yè)者自身都難以掌握。依稀記得業(yè)者才喊出&
- 關鍵字:
LED 三星 蘋果
三星 sdi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三星 sdi!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三星 sdi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三星 sdi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