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部管理失控引發(fā)“高校職務犯罪”泛濫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78303.htm
資料圖片
高校債務存在潛在的風險,要把高校負債問題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國務委員陳至立日前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會議上表示,高校債務數額較大,貸款比例較高,存在潛在風險。
據有關學者研究,高校龐大債務形成原因比較復雜:既有高校合并時產生的費用支出,又有部分高校因貪大求洋而形成的奢侈建校風,還有擴招時,個別高校因內部管理失控而形成的貪污挪用等。
針對上述高校內部管理失控引發(fā)的貪污挪用等“高校職務犯罪”, 《第一財經日報》從權威渠道獲知,教育主管部門目前正委托某高校對全國十幾個省200多份“高校職務犯罪”判決書進行數據分析。
“在這200多個案例中,真正具有行業(yè)特點的占20%多,不具行業(yè)特點的占75%以上,這意味著教育系統(tǒng)職務犯罪受社會環(huán)境的滲透和影響。” 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一位負責人介紹。
局部比率大幅上升
對轄區(qū)內有60多所高校的北京市海淀區(qū)來說,情況似乎并不樂觀。“教育系統(tǒng)貪污腐敗問題已成為當前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重點之一。”北京市海淀區(qū)檢察院副檢察長、反貪局局長王長林,在其調查報告《當前高校職務犯罪特點及預防對策》中指出,高校職務犯罪案件呈不斷上升趨勢。
據王長林統(tǒng)計,高校職務犯罪案件中,2002年之前貪污類案占半數以上;2004年貪污案件比重下降,挪用公款類案明顯上升,達45%;
2005年以來,高校原先較少涉及的受賄案猛增,有4件4人,占總數的31%。王長林指出,上述變化表明受賄類案件升高,與重點打擊商業(yè)賄賂政策有關。
該調查分析,高校商業(yè)賄賂主要集中在五大領域:設備采購、圖書教材采購、學生生活用品及消耗品采購、基建工程以及辦班領域。
從犯罪人員構成上,王長林統(tǒng)計,財務部門人員犯罪和“三產”部門人員犯罪比重大幅下降,行政管理類人員犯罪比重顯著上升,發(fā)案率由9%上升到54%,“這說明高校行政部門有必要推行‘校務公開’政策。”王長林說。
海淀區(qū)法院刑一庭庭長助理覃波在《北京海淀高校職務犯罪三年平均增長287.5%:“象牙塔”反腐形勢嚴峻》一文中,也反映了上述大致相同變化,近三年來,法院受理的高校職務犯罪案件增長很快,2004~2006年3年間,受理涉及高校教職工職務犯罪20件28人。“其中,2004年1件1人,2005年4件6人,2006年15件21人,案件平均增長率為287.5%。”
部分高校將預算外收入或不入賬,或單列為賬外資金,逃避財政和審計監(jiān)督,結果也給職務犯罪嫌疑人以機會。海淀區(qū)檢察院舉報中心副處長袁春華指出,小金庫資金大都在小范圍內以獎金名義私分。
一般來說,高校“小金庫”資金來源主要有三部分:學校創(chuàng)收項目、學校自立收費和教材圖書物資回扣。
資料圖片
“暗扣”成圖書采購“行規(guī)”
在上述調查報告中,海淀檢察院2006年辦理的7起高校職務犯罪案件中,5起高發(fā)領域占了三成,即圖書教材采購、設備采購和辦班領域。
“許多高校沒有按原國家教委1987年文件,將購買圖書教材折扣返給學生,也沒有用于教材發(fā)行業(yè)務支出。”王長林分析,而是先將折扣放進單位小金庫,這樣就給了經手人員分配資金機會。
在圖書發(fā)行銷售行業(yè),書商為保證市場份額,會根據銷售圖書總數和金額,以“暗扣” 形式私下給予購書單位經手人一定折扣。
從2005年開始,最高檢針對全國圖書出版、發(fā)行行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圖書銷售回扣問題進行專項治理,結果不少高校圖書教材采購人員被查出問題。
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副組長李勝利牽頭的課題組在《關于對四川省部分高校教材采購中職務犯罪案件的調研報告》中總結,2004年,他們從調查高校教材購銷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多為學校教務、教材管理部門中層干部。截至調研時,案件涉及成都、綿陽10所高校和2所中專,涉案人員42人,總計涉案金額近1000萬元。
紀檢組調查得知,某高校教務處所得教材采購回扣平均在25%左右,但只按15%上交學校,其余10%被教務處截留,自2000年至發(fā)案時截留資金共130多萬元,并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的《刑法》中規(guī)定,收受回扣、手續(xù)費歸個人所有以“受賄”論處。
辦班“肥水”
隨著高教管理體制深化改革,高校對辦學和收費擁有自主權,一些高校工作人員把辦學作為單位創(chuàng)收主要來源和提高個人經濟收入重要渠道,以私設“小金庫”,截留、瞞報收入。
中國政法大學紀委辦郝建臻認為,一些高校辦班人員通過假造協(xié)議或制作雙份協(xié)議方式,賺取大筆辦班收益。
“在雙份協(xié)議中,一份給學校,體現(xiàn)出學校收益非常少,”郝建臻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另一份是辦班人員與合作單位私下簽訂的,明確規(guī)定招生數目、學費收入、個人利潤分配比例,而辦班人員個人獲得利潤要豐厚得多。”
海淀區(qū)檢察院舉報中心副處長袁春華指出,部分資金在尚未流入“小金庫”時,就直接進入個人腰包,“各類高校通過舉辦補習班、招收旁聽生等進行創(chuàng)收,但管理水平滯后,監(jiān)督制度缺失,使犯罪嫌疑人有可乘之機。”
監(jiān)督失衡
當前高校商業(yè)賄賂高發(fā)五大領域中,基建工程領域也是很重要一塊。
“高?;üこ添椖繌恼型稑撕炗喓贤娇⒐を炇者M行結算,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存在商業(yè)賄賂,其中工程招投標中商業(yè)賄賂最為普遍,” 中國政法大學紀委辦郝建臻調查獲知,個別高校基建部門負責人在招標過程中,將整體工程分割,比如30萬元的工程進行細分,每次工程建設標的額低于要求標的額基準,以規(guī)避招投標程序,直接由少數人說了算。
基建、大宗物資采購案件在高校腐敗案中較突出,由于擴招、擴建高速發(fā)展,高校近年來基本建設和物資采購量急劇增加,有的高校每年用于基本建設和采購資金都達上億元,形成了較大資金市場,成為權力尋租重點領域。
“主要原因是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存在漏洞。”紀檢組副組長李勝利指出,涉案高校對外經濟往來回扣、手續(xù)費監(jiān)督管理制度存在較大缺陷,一些學校為增加單位和人員收入,鼓勵將回扣款、手續(xù)費作為重要創(chuàng)收來源。
而李勝利的解決辦法是:“從法律角度明確如何處置傭金、回扣等問題;紀檢部門應參加基建工程、物資采購及招投標全過程監(jiān)督。”
不過教育部官員也向本報承認,“學校也有很多項目實行了招標,但招標市場十分混亂。原來的《招投標法》滯后,東西質次價高。”
海淀區(qū)法院刑一庭庭長助理覃波認為,職務犯罪的大量存在,是高校“內部集權化”結果,重大事項少數人說了算。
另外缺少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也是造成上述情況的關鍵。覃波說,主管部門對部屬、省屬高校“鞭長莫及”,而當地教育、財政部門“既管不了它的帽子,又管不了它的票子”。(季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