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高校動態(tài) > 上海大學生在四川建起6個"留守兒童之家"

上海大學生在四川建起6個"留守兒童之家"

——
作者: 時間:2007-08-14 來源: 收藏

  前不久,上海交大思源愛心服務社的一批學生用募集來的2.5萬元資金,在四川富順縣建起6個“”,這些小天地里有豐富多樣的圖書和活動器材,希望為孩子們營造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

  思源愛心服務社的成員都是貧困大學生,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依靠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來讀書。服務社成員、活動組織者陳恩桃同學說:“對留守兒童,我們有一種天然的情感,希望為他們做些實事?!?/P>

  近半數(shù)兒童是留守兒童

  貧困地區(qū)的留守兒童,是怎樣一種生存狀況?去年暑假,交大學生來到四川富順縣深入調(diào)研。

  富順縣是個農(nóng)業(yè)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0—14歲兒童近16萬名,其中留守兒童7.48余萬,占兒童總數(shù)的46.8%。根據(jù)各種調(diào)研問卷分析及教師的長期觀察,部分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堪憂。

  他們常常顯得孤單寂寞,自卑閉鎖,認識模糊,遇到煩惱困惑不愿與人交流。他們對親情有強烈的渴求,父母外出打工,“每天想念”的孩子占24.6%,“經(jīng)常想念”的占54.5%。遇到挫折時,“想念父母”的占27.1%,“悶在心里”的占25.7%;心里遇到困惑時,“很少”和“從不”與人交流的占38%。臨時監(jiān)護人中,“從未與孩子談過心,感覺很難溝通”的占12.9%。

  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也不容樂觀。“不喜歡”和“厭惡”學習的占12.6%;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對自己學習影響“較大”和“很大”的占51.7%;“很想”輟學的占11.6%。部分孩子經(jīng)常違反校規(guī),任性放縱,反復無常。

  面對這份調(diào)研報告,大學生的心頭沉甸甸的:我們該為留守兒童做些什么?

  烈日下孩子們搶著做“搬運工”

  大學生們建“”的想法,得到當?shù)卣块T認同?!?a class="contentlabel" href="http://2s4d.com/news/listbylabel/label/留守兒童之家">留守兒童之家”建在村里的小學,專門辟出教室供孩子們閱讀和參加棋類活動。每一處的書籍、雜志多達500冊,引導孩子們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每個“留守兒童之家”還配置多種體育器材,供孩子們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踢足球、跳皮筋,健身又娛樂。

  資金哪里來?有位老華僑想為思源社的貧困大學生捐資助學。大學生表示:我們能自食其力,能否把這些錢用于貧困地區(qū)的留守兒童們?老華僑欣然應允。

  7月下旬,12位交大學子來到富順縣,當他們將一車器材和書籍拉到萬壽鎮(zhèn)小學門口時,遇到難題———怎樣將這些東西搬到位于山頂?shù)慕淌依锶ィ@中間有二三百級臺階。這時,從教室涌出20多個10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看到一車書籍和體育器材,歡呼雀躍起來,搶著和大學生們一起做起“搬運工”。38攝氏度高溫下,孩子們累得氣喘吁吁,但笑容燦爛。十幾分鐘后,東西全都搬進了教室,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捧著剛拆封的圖書讀了起來。

  12天里走訪了80戶家庭

  在富順縣的日子里,大學生們還四處走訪留守兒童家庭,12天里走訪了80戶家庭。山區(qū)里,各戶人家住得很分散。為了盡量多地訪問留守兒童,學生們只顧埋頭趕路,經(jīng)常連午飯也顧不上吃。最艱難那次,是去長灘鎮(zhèn)家訪,下大雨,路很難走,學生們連連摔跤,個個全身都沾了泥,有的把涼鞋也走壞了。

  到了留守孩子的家里,大學生為每個孩子送上100—400元不等的資助款,和他們聊聊家常,聽他們傾訴苦惱。13歲的留守孩子小飛,爸媽在他半歲時外出打工,13年里只回家3次,小飛有時為這份親情的缺失而難過。大學生們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鼓勵小飛自強不息;還留下聯(lián)系方式,小飛遇到煩惱可以向哥哥姐姐們傾訴。臨別時,小飛陪哥哥姐姐們走了半個多小時路,一直送到公路邊。

  怎樣給留守兒童更多心靈扶助和關(guān)愛?在調(diào)研基礎上,大學生們積極向當?shù)亟逃?、團委等部門建言:招募當?shù)卮髮W生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定期為留守兒童做學習、心理輔導;招募“愛心代理家長”,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關(guān)心幫助留守兒童;組織留守兒童開展課余文化活動,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對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開展教育培訓;開設青春期教育和女孩性自護知識教育。



關(guān)鍵詞: 上海大學生 留守兒童之家

評論


技術(shù)專區(qū)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