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D打印落地生根 不做“空中樓閣”
自3D打印技術出現(xiàn)的那天起,有人就預言,3D打印或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在我國這種預言似乎還為時過早,在我國3D打印集中應用在一些高精尖的領域,談到普及千家萬戶似乎只是一個“空中樓閣”。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80182.htm9月13日,成都舉辦以“藝術與科技融合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空中樓閣”3D打印藝術展,展出了各地藝術家設計的3D打印藝術力作,吸引著參觀者的眼球。在展出現(xiàn)場,許多粗看起來與普通作品沒有差別的作品,其表面有著極其細膩的激光雕刻紋路,不少作品結構非常復雜,堪稱巧奪天工,參觀的人們不禁發(fā)出異樣的贊嘆,很多市民直呼“驚呆了”。

在成都當代美術館展示的3D打印藝術作品
作為一門新興的科技,3D打印技術正在全面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我們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本次展覽的主辦方成都當代美術館和IMAKE藝術公社希望通過跨領域的合作,共同為藝術家打造一個科技與藝術交互的平臺,讓藝術家們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和想象與便捷高效的科技手段發(fā)生碰撞。

市民正在仔細觀看3D打印藝術作品
這件事也向我們展示了3D打印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未來隨著3D打印技術越來越成熟,普通人也能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3D打印技術讓更多的平面的藝術家,或者普通大眾,或者是更多的對作品有興趣的人,能夠上手,能夠很快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就像最初攝影的工作,大多是攝影師來完成,那么在今天人人都是攝影家,人人都是攝像師。未來,3D打印會像普通打印那樣普及到千家萬戶,不再是高精尖領域的專利。

3D打印的展品
作為一項新的技術,3D打印一直被炒得很熱,但事實上3D打印熱并不代表行業(yè)本身熱,技術的不成熟、市場的有限都是導致這個產業(yè)無法迅速發(fā)展的原因。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3D打印顯然沒有像預言的那樣在一些應用領域替代傳統(tǒng)工業(yè)方式,實現(xiàn)個性化大批量制造。3D打印技術走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走的路很長,原因何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
1、材料限制
3D打印技術需要的材料在目前看來,是十分有限的,這些材料必須同時兼具穩(wěn)固性和柔韌性,目前能夠滿足3D打印機碾碎成粉末或者油墨狀,同時還能在成型時保持堅固的材料真的是少之又少。因此,材料的限制讓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舉步維艱。盡管人們相信,能夠適合3D打印的材料會越來越多,但就目前而言,3D打印仍是一種價格高昂的玩具。
2、知識產權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那就是知識產權問題,假如有一天3D打印走進了千家萬戶,那將意味著無數(shù)場知識產權之爭,因為3D打印只需要有模版就可以,互聯(lián)網時代想要找到一個免費的模版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有人私下利用3D打印打印了一個物品,并進行無限復制,那么,擁有這個物品知識產權的個人或者團體,該怎么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3、道德問題
目前的3D打印已經能夠打印出完整的人體器官供人使用,甚至可能比原本的器官功能更加完善,在治病救人、拯救生命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但是,也會出現(xiàn)另一種壞的情況:器官的更換、3D打印器官買賣,這完全是可以預見到的未來,到時候又該如何解決?利用3D打印技術延長人類壽命,也是挑戰(zhàn)大自然規(guī)律的做法,在人倫道德方面已經引起了人們的爭議。

3D打印的人體肝臟
4、成本問題
3D打印的耗材比較貴,常用的耗材一般有尼龍、光敏樹脂、金屬等,便宜的尼龍也要幾百元/公斤,而貴的光敏樹脂、金屬等耗材價格高達2000多元/公斤。因此就有了“買得起機器用不起耗材”的情況。實際上,成本問題也是3D打印技術中做容易解決的一個問題,如果材料問題解決了,3D打印技術的成本自然就能夠降低下來,不過能否普及就另說了。
總之,3D打印不是高大上的專利,也不是高精尖的專屬,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總有一天它能飛入尋常百姓家,本次的成都“空中樓閣”3D打印展就是一次很好的證明,但我們也需要看到,這只是小范圍的應用,想要真正實現(xiàn)規(guī)模化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解決以上提到的幾個問題,至于說什么時候普及,那需要歷史來見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