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可穿戴設備還在拓荒階段
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撰文指出,其實AppleWatch為代表的佩戴產品現(xiàn)在還遠遠談不上進入主流消費市場,相反,它們還需要克服一系列巨大的障礙,現(xiàn)在只能算是拓荒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74659.htm以下即普萊蒂的評論文章全文:
現(xiàn)在,蘋果的智能手表進入了主流消費市場,正標志著佩戴科技產品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不是嗎?
別說,還真不間的?,F(xiàn)在還是太早,蘋果(AAPL)和其他公司的佩戴計算設備其實還都面對著太多的嚴峻挑戰(zhàn)。
比如說,本周在舊金山召開的佩戴世界大會上,一位企業(yè)高管就指出,“佩戴”這個概念本身就存在問題。
“我絕不會給自己的產品貼上‘佩戴’的標簽。”說這話的是Skully的創(chuàng)始人和首席執(zhí)行官維勒(MarcusWeller),他的公司是一家“智能”摩托車頭盔開發(fā)商。維勒強調,無論是自己公司的產品,還是手表或者首飾之類,“佩戴”本身就是個多余的形容?!罢嬲鞯馁u家只會告訴你他們產品的功能?!标P于功能的細致描述對消費者顯然會更有吸引力。
此外,這些產品大多數(shù)都是由硬件初創(chuàng)公司在開發(fā),因為“硬件”這個身份劃定的緣故,他們極少能夠得到風險投資業(yè)界的關注,更不必說資金了。在科技投資領域,軟件才是公認的王道。根據(jù)普華永道MoneyTreeReport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2015年第一季度當中,風險投資交易中近一半都指向了軟件行業(yè)。普華永道指出,在總計56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當中,軟件占據(jù)了總金額的36%,交易總筆數(shù)的46%,而名列它之后的,則是生物技術。
合約產品設計和制造公司Jabil CircuitInc。(JBL)的國防和航天業(yè)務總裁戈貝克(ScottGebicke)干脆說:“風險投資資本家們已經忘記了怎么去投資硬件。”
風險投資人之所以對佩戴設備和相關硬件公司敬而遠之,一是因為制造成本,一是因為投資對象很難證明產品能夠獲得巨大的銷售量。軟件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于是乎,許多新的硬件企業(yè),尤其是各種離奇古怪的佩戴設備的開發(fā)商,紛紛轉向了眾籌,在這種模式之下,投資者往往是在產品制造之前預付費用。
比如,Skully最初的資金就是通過一次成功的Indiegogo眾籌獲得的,他們去年為其內置傳感器、處理器、后方攝像頭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頭盔籌措了近250萬美元資金,遠遠超過了25萬美元的預定目標。今年2月,Skully獲得了1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當中包括英特爾(33.45,-0.10,-0.30%)(INTC)的風險投資部門IntelCapital。
不過,Skully要真正走到能夠生產他們的智能頭盔的那一天,還需要走很長的路。在另外一次小組會時,斯諾德格拉斯(RedgSnodgrass)強調:“風險投資已經被教會了說不?!彼怪Z德格拉斯是研討會主持方WearableWorldInc。的創(chuàng)始人和首席執(zhí)行官,他的公司2月間收購了科技博客ReadWrite。
戈貝克同時也負責Jabil的新興市場業(yè)務,他說,許多企業(yè)家在整個產品設計過程當中其實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大規(guī)模生產的問題。他說,他看到過不少年輕的企業(yè)家拿給別人看的都是用膠帶捆綁在一起的塑料模型,自己根本不知道設計方案是否適合大規(guī)模制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