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大格局已定,利基市場尚有機會
看到標題相信會有不少朋友感覺不舒服,不過看完全文您應當會同意老杳的觀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71838.htm說中國手機大格局一定并非老杳信口雌黃,數據應當能說明問題。
一、過去五年真正進入一線品牌的新進廠商其實只有小米一家。
什么是一線品牌?應當銷量說話,如果按照2014年的銷量,只有那些年銷量超過2000萬部手機的廠商才擔當得起一線品牌的殊榮,按照業(yè)界一般的稱 謂就是8+1,這不是老杳杜撰,如果您不知道什么是8+1,至少說明不是手機圈內人,可能你是搞機圈甚至只是手機迷,所謂8指的是中興、華為、酷聯、聯想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華酷聯)、VIVO、OPPO、TCL、金立,傳統(tǒng)手機八巨頭,1自然指的是新崛起的小米,8+1的說法更多來自供應商,因為這九家 公司加上三星蘋果基本壟斷了大陸市場,如果算上海外市場,老杳覺得應當再加一家傳音,傳音每年在非洲銷量超過六千萬部手機,典型的非洲王,因此合理的說應 當是9+1或8+2更合適。
上述十家公司中,除小米外經營手機品牌都已超過五年甚至更長,雖然近三年互聯網手機無限風光,對產業(yè)也形成了一輪輪沖擊,可惜真正躍居前十的品牌只 有小米一家,整個市場其實依然被傳統(tǒng)手機品牌左右,原因只有一個,小米之后再沒有出現行業(yè)真正的革新者,抄襲、模仿小米模式的不少,大多數都死在起步線 上,這倒也符合互聯網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二、中國手機從山寨進入品牌經營時代。
雖然過去二十年中國手機起起伏伏,客觀的說直到近幾年崛起的手機品牌才開始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人說小米的崛起因為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說法固然沒錯,不過大家也應當認可小米在互聯網體驗上的投入遠非其他公司可比,小米公司員工總數已經超過 8000人甚至更多,真正做手機硬件的員工低于1000人甚至更低,更多資源和員工投入到與互聯網相關的領域,拋開其他方面不談,小米手機的互聯網體驗最 好即使圈內也是業(yè)界共識。
如果說前幾年是華為終端一直帶著海思跑,這兩年海思已經成為華為手機最大的推動力是不爭的事實,華為中高端手機全面采用海思處理器已成大勢所趨,海 思十年磨一劍高舉高打做研發(fā)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放眼全球在芯片領域投入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公司只有蘋果和華為,即使三星依舊在自研處理器和采用高通處理器 之間徘徊,巨額投入手機研發(fā)華為嘗到了甜頭,也真正實現了回報。
除了華為、小米之外,VIVO、OPPO這兩家起源于步步高具有相同基因的公司也是特點鮮明,兩家公司都是定位唯美和HIFI,高舉高打、高投入高回報,上述四家公司2014年純利潤都在30億人民幣以上,在得到消費者認可的同時,也慢慢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稱上述四家公司為中國市場四小龍并不過分。
此外聯想、酷派、華為、中興等繼續(xù)壟斷大陸運營商贈機的市場格局很難被改變。
除了國內四小龍之外,包括中興、聯想、TCL、傳音等在海外都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四家公司2014年全球手機銷量都已經超過六千萬臺,加上華為、金 立是大陸手機品牌在海外的代表,其中華為、中興、聯想、TCL等已經基本解決了進軍海外所必要的專利問題,雖然至今沒有一家像三星一樣真正實現了全球布 局,至少上述幾家公司都在全球某特定市場實現了領先,慢慢鞏固了自己的品牌地位。
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僅僅基于銷量判定,更基于消費者的口碑、核心競爭力及公司面對未來發(fā)展所掌控的資源,營銷制勝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三、產業(yè)資源會越來越集中
過去二十年大陸手機之所以群雄爭霸、榜單起伏,原因在于核心競爭力的缺失,隨著大陸品牌特別是領先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逐步增強,手機品牌只會越來越 少,銷量也越來越集中,如果說過去幾年大家爭銷量樹立品牌靠的是家底,隨著一線品牌盈利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已經不在一個層面競爭。
2014年從手機中國聯盟統(tǒng)計的盈利數字來看,華為小米盈利超過10億美元,VIVO、OPPO盈利超過五億美元,TCL和傳音盈利都超過1.5億美元,盈利水平的差異呈擴大化的趨勢。
雖然市場未必像華為余承東所言未來會只剩下三到五家手機品牌,至少品牌特別是一線品牌越來越少倒是肯定的。
四、二線品牌或新進品牌的未來。
與市場反映出來的趨勢不同,這幾年跨界做手機持續(xù)火爆。
百度投資了百分百手機,阿里巴巴在推出自主品牌的前夜剎車投資魅族,360與酷派成立合資公司,格力宣布進軍手機產業(yè),樂視要在美國召開發(fā)布會,等等事件說明眾多巨頭依然看好手機產業(yè)的未來機會。
從大陸手機渠道來看,運營商、電商、傳統(tǒng)渠道三分天下,對于新進品牌運營商市場很難大規(guī)模切入,向樂視、360等互聯網跨界的公司以電商為主,不過 其影響力與小米相比差距太大,而格力做手機肯定瞄準自己強大的社會化渠道,不過從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習慣來看,格力渠道未必合適,因此新進廠商無論是產品特 色還是渠道上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歷史的確不能代表未來,不過在手機產業(yè)發(fā)生新的一輪變革前,相信市場留給新進品牌的空間并不大,對于新進品牌,找準定位、用戶群盡快盈利保證活下去 才是當務之急,運作得當至少在利基市場依然存在較大生存空間,想在短時間內挑戰(zhàn)一線品牌的機會并不多,盈利活下去等待產業(yè)變革才是根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