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杰出電子工程師的差距在哪?
當今,電子工程師與條碼技術人才、研發(fā)類工程師等值。面臨就業(yè)市場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并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空位等待合適人才應聘的局面。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Mobile 聯(lián)想移動公司、LG 電子、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yè),電子類工程師空缺量都很大,對擁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經驗、英語流利的資深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尤其迫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來自一個電子工程師的經驗之談。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70158.htm“工程師是科學家;工程師是藝術家;工程師也是思想家。”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一段感言。
不錯,工程師是利用自然科學來創(chuàng)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質的也是思想上的。許多不朽的工程,偉大的發(fā)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術方案,許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們的瑰麗,而作為工程師則更應該看到設計的靈魂。
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的理解“工程師也是藝術家和思想家”。工程設計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也是工程師思想的結晶。一部精密的機械設備,一個高效而又健壯的程序,一個復雜而又無懈可擊的電路,這些都反映著一些杰出工程師的思想和靈魂,有時你甚至會認為他們的生命已經融入到設計中。
成為一個杰出工程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yè)”。
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優(yōu)秀的電子工程師都是從小作為電子愛好者的。愛好不僅要體現(xiàn)在行動中更要深入內心甚至深入骨髓。
有許多人問:“每天應該花多長時間在學習中和工作中。”
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會換來一份收獲,但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賽誰花的時間最多,而是看誰付出了更多的“思考”。
不要以為一個學生坐在自習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時的書就是“勤奮”,也可能比呆在寢室里的學生還要“懶惰”。也就是說“勤奮”是大腦的勤奮,而不是身體和和形式上的勤奮。
我學電子也差不多有 15 年了,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一次別人問我你每天花多長時間來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思考。”不夸張的說我的很多工程構想都是在夢境中誕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時候、上班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甚至和別人談話的空閑瞬間都有可能誕生靈感。(很贊成,有同感!)當然熱愛工程師職業(yè)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領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學中的美感。一個優(yōu)秀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從科學的常識到科學的精神都會滲透到他的生活中。
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師安排答辯的順序,盡管這位老師在機電領域寫了很多的書也在所謂“理論領域”有很多建樹,單從他安排這樣一個簡單的順序來看,他并不是個理論很高的人。因為在我看來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極低的。換句話說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沒有科學的精神可言。
一個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
這個問題引出后我們要提到的是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習慣,深度和廣度,以及思維方式和思維素材的選取。
成為一個工程師確實有很多品質是天生的和決定性的,學校的培養(yǎng)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輔助措施。
一個人曾經問我一個關于感性負載的問題,其實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對電感的認識就不是用語言和數(shù)學公式能解釋得了的。所以物理學和數(shù)學的基礎是對工程師有很高要求的,這里所提到的物理學和數(shù)學是指一種最基本的認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
我可以推斷這個人不太適合作工程師,其實他提出的問題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頭看看日光燈的啟動,或者當你看到電源插頭的放電瞬間??蛇@每一個瞬間都被示為理所應當?shù)脑捑湾e了。那樣當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時也會感覺理所應當?shù)摹?/p>
每個人的思維著眼點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從小就會將注意放在自然科學之上,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來的工程師。
比如一個 10 歲的小學生看到一幢大樓,他會馬上考慮大樓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節(jié)一節(jié)接起來的,那么高的大樓外墻的玻璃是如何安裝的。
另一個孩子會想工程師真?zhèn)ゴ螅€會想到一些詩句來抒發(fā)內心的感受。
顯然兩個孩子一個可能更適合作工程師另一個適合成為文學家。
所以人們經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有些人的長處和思維方式在工程師職業(yè)中無法發(fā)揮,可中國教育的教條化卻無法讓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專業(yè)。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是文學愛好者,對中國歷史和社會有許多見解,閱讀廣泛文筆也好,可偏偏學了電子這個專業(yè),這不是人才的浪費嗎。
所以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而不是工作時和端起書本時才是。
很多學生很努力的去學習,可一直無法入門就是這個原因。當拿起書本時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或者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他們會努力的解決,可放下書本就不會再自己提出問題和獨立的思考了。
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書本、試卷、分數(shù)、所謂的答案都是教條的,就好象一條生產線給每個經過其中的學生蓋上一個學歷的烙印。將創(chuàng)造性和個人的特長統(tǒng)統(tǒng)抹殺,再加上長期以來的教育大躍進和人才評定標準的偏差,無數(shù)天才失去了發(fā)展機會。
本來沒有那么多的教育資源卻非要擴招 —— 掃盲。將大學教育至于尷尬境地,應屆生就業(yè)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請不要抱怨工作機會少,中國是非常缺乏工程師的呀!缺到讓很多公司開始“吶喊”的程度。工程師的缺乏又和應屆理工科畢業(yè)生的過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為學習成績高就能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學校的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
工程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養(yǎng)成了一些很不好的習慣。
比如思考深度不夠,和不會獨立思考。一個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題,能考試就 OK 嗎?
自然科學好比一個花園,一些科學巨匠寫下了無數(shù)“不朽的文章”來描述它。數(shù)學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戲或者簡單的背誦有什么意義嗎?請問問自己你對這個“大花園”了解多少。你閉上眼睛能想象出這個花園的景象嗎?
記得我曾問一個大四畢業(yè)設計的學生你物理學的怎么樣。他回答我“還好”,可又補充說“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隨筆可以寫出很多方程,驚訝的說我的記憶力真好。
我說“我根本就沒背過公式”。因為我記得“花園”是什么樣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詞匯描述的“花園”我記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來。
這才是理論,理論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許多學電子的學生說模擬技術難學,我告訴他們其實學好模擬技術并不是要學好模擬電子本身。世界本來就是模擬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擬的,這就是模擬。所以你對自然科學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觀直接決定模擬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學水平的高低。
我的意見是:不要以為拿著模電書學下去就能有本質的改變,一定要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和對自然科學的理解,提高對模擬量的駕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和對概念的感性認識。
思考問題要有深度,思維的深度是一種習慣。
有些人總是喜歡點到為止,他甚至沒有意識到我還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要培養(yǎng)深邃的思考習慣。
一些學生看到一道物理題,認為做對就好的人居多??赡闶欠癜l(fā)現(xiàn)了其中的內在聯(lián)系,甚至從考點中受到啟發(fā)。有很多高中學生喜歡做大量的習題,結果效果卻不理想。就是因為這些學生只是在“做題”,沒有付出更多的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