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缺乏賣點 Android Wear任重道遠
隨著可穿戴技術在近幾年的爆炸式發(fā)展,智能手表已經從科幻電影中的道具變成了人們真實生活中的小助手。谷歌在上個月的I/O開發(fā)者大會上再度介紹了適用于可穿戴設備的AndroidWear系統(tǒng)平臺,同時還推出了首批搭載AndroidWear系統(tǒng)的智能手表——三星GearLive、摩托Moto360和LGGWatch。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49341.htm科技媒體CNET日前撰文稱盡管AndroidWear背靠谷歌這顆大樹,但由于目前的智能手表大多缺乏賣點,整個市場尚不成熟,所以這個面向可穿戴設備的系統(tǒng)仍然要面臨激烈的競爭。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智能手表缺乏賣點 Android Wear任重道遠
看過《杰森一家》(TheJetsons)、《霹靂游俠》(KnightRider)和《超級戰(zhàn)隊》(PowerRangers)等科幻類的影視劇的觀眾肯定對在片中頻頻出現(xiàn)的智能手表有著深刻的印象,如今,智能手表已經不僅僅只存在于科幻劇里,它們已經來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開始煞有介事地扮演起“小助手”的角色。
在上個月的谷歌I/O開發(fā)者大會上,先后有三款搭載AndroidWear的智能手表亮相,分別是三星的GearLive、LG的GWatch和摩托羅拉的Moto360,這種科技公司扎推發(fā)布同一類型產品的情況并不多見,一時間會讓我們感覺已經身處下一輪技術革命的風口浪尖。但是,在我們真正體驗了這三款設備之后,不得不承認智能手表所謂的“腕上計算”概念仍然不夠成熟,我們甚至沒有看到此類產品成功的可能性。
微軟SPOT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索尼、精工、LG和時尚品牌Fossil公司都相繼推出過智能手表產品,但每一次嘗試都是虎頭蛇尾而草草收場。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微軟曾經聯(lián)手美國知名手表廠商天美時(Timex)打造智能手表DataLink,這款復古式的手表能夠以無線接收電腦發(fā)送的數據,然后再以白色線條的形式在屏幕上展現(xiàn)出來。
DataLink在當年曾經收到過包括《大眾機械》(PopularMechanics)、《Byte》和《大眾科學》(PopularScience)在內的媒體的廣泛好品,其中《大眾科學》甚至將其“最佳新產品”的獎項頒發(fā)給這款產品,這種媒體一片叫好之聲的情況與目前谷歌AndroidWear受到的“待遇”大同小異,不幸的是,DataLink當年并未獲得成功,這也讓人不得不擔憂AndroidWear的前途。
微軟早在10年前就開始著手打造一個類似于AndroidWear的平臺,并在2004年推出了智能手表技術SPOT(SmartPersonalObjectTechnology,智能個人對象技術),這項技術能夠讓智能手表設備通過FM調頻信號來接收新聞和天氣預報等信息,時任微軟CEO的比爾?蓋茨希望能從智能手表入手,將更多的家用電子設備納入到SPOT的陣營之中。
包括Fossil和松拓(Suunto)在內的合作伙伴在當時都曾與微軟合作推出過SPOT智能手表,而用戶則通過一項名為MSNDirect的服務來訂閱對應的信息推送服務。但是,隨著手機與互聯(lián)網的深度整合,沒有人愿意花錢去購買一款通過FM調頻信號接收信息的設備,微軟也在2008年宣布終止對SPOT平臺的支持。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市面上就曾經出現(xiàn)過能與AppleII等電腦相互兼容的可穿戴設備,但是到了2014年,絕大部分智能手表的產品仍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根據筆者的分析,主要有兩個可能的原因。其一,真正讓智能手表變得吸引人的技術尚未出現(xiàn);其二,或許人們根本就不喜歡智能手表這種類型的產品。
谷歌任重道遠
目前尚不清楚上述兩個原因哪個能夠用來解釋智能手表產品不受歡迎的現(xiàn)象,但不管如何,谷歌AndroidWear的出現(xiàn)時機還是不錯的,目前移動設備的巨大潛力已經顯現(xiàn)出來,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藍牙來在移動設備之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此外,顯示效果一流的曲面屏幕也能夠將信息和通知以一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漂亮的形式展現(xiàn)在佩戴者眼前。

智能手表缺乏賣點 Android Wear任重道遠
對于谷歌來說,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是避免重蹈智能手表曾經的覆轍,即便他們并未掌握先進的智能手表技術,但是至少要能夠說服消費者去購買、佩戴和使用智能手表產品。畢竟僅僅為智能手表加上一個充滿科技感的外觀是遠遠不夠的,他們一定要能告訴消費者智能手表的功能要比勞力士和卡西歐都要強大,是最適合佩戴在手腕上的產品。
蘋果iWatch
如今的智能手表主要有兩個用途,追蹤佩戴者的活動軌跡(搭配健康類應用)和與智能手機進行配對來顯示未接來電、天氣和短信等通知類的信息。盡管這都是比較實用的功能,但是卻難以讓消費者感到興奮。更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功能仍然被限制在智能手機的功能之內,所以這就注定了其不過是智能手機的一種補充罷了。如果想要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首先就要能讓人們樂意將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一種有趣、性感和時尚的“腕上計算”方式之中。

智能手表缺乏賣點 Android Wear任重道遠
關于蘋果計劃推出智能手表iWatch的流言已經傳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而關于iWatch的評論讓人不禁回想起2010年的iPad,但是有批評者認為那不過是一個“大號的iPhone”而已,但事實證明iPad卻是一款頗受歡迎的大眾電子消費品。在智能手表不被看好的當下,不知道蘋果的iWatch能否給人們帶來驚喜,并重新調動其大家對智能手表的熱情呢?
消費者是否會買賬?
智能手表和可穿戴技術所描繪的前景是非常迷人的,而在這一輪科技浪潮中,谷歌和蘋果或許會是最大的受益者,與此同時,智能手表也有可能只是眾多變革產品中的一個而已。
在過去的幾年中,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經過數次產品迭代之后,已經讓人們有些“審美疲勞”了,不管是蘋果的iOS8還是谷歌的AndroidL,都很難讓人有眼前一亮的驚艷之感。所以,對于科技設備廠商而言,他們也在尋找一種全新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而目前的主要聚焦點就是“腕上設備”。

智能手表缺乏賣點 Android Wear任重道遠
當下的智能手表行業(yè)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的3D技術,該技術曾號稱能將影院級的觀看體驗帶進客廳,但實際上事實并非如此,所以直到現(xiàn)在3D技術仍然不溫不火。很顯然,不管是廠商還是媒體,他們都在推動智能手表進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之中,但是后者究竟會不會買賬目前仍然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我們當然希望能在智能手表領域再度出現(xiàn)一款類似iPhone的能夠改變整個行業(yè)走向的革命性產品,從而將其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備,但是也不能排除各大廠商重走微軟SPOT的老路。如果找不到能夠打動消費者的賣點,不管是谷歌還是蘋果,都難以在智能手表領域有大的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