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技術發(fā)展路線分析與增長趨勢預測
無論是美國燃油經濟性相關法規(guī),還是歐洲二氧化碳排放限制法規(guī),未來都將進一步嚴格化。歐洲2020年法規(guī)限定所有車輛二氧化碳排放水準都必須達到日本豐田汽車普銳斯混合動力車水平。要達到該目標,則意味著發(fā)動機需要進行改進,并且混合動力車數量將明顯提升。尤為讓人驚奇的是,新一代單馬達混合動力車在燃油經濟性方面具有明顯提升。馬達功率輸出得到提高,而當前部分方案采用離合器分斷發(fā)動機的設計。
要求逐步提升的車輛燃油經濟性法規(guī)未來將形成巨大壓力,例如在美國,所有2016款車型油效都必須達到15千米/升,二氧化碳排放水準達到155克/千米。而歐洲則將面對越發(fā)嚴苛的排放法規(guī),到2020年所有車輛排放水準將強制削減至95克/千米,這一數字已經接近豐田普銳斯HEV的89克/千米排放水平。
技術發(fā)展進度是否能夠應對上述收緊的法規(guī)?圖1為英國里卡多工程咨詢公司(Engineering firm Ricardo plc)繪制的技術路線圖。第一步乃是針對所有車型削減車身重量、降低空氣阻力。另外一項必要措施則包括:在怠速運轉時關閉發(fā)動機(起步-停車系統),以及控制交流發(fā)電機充電/放電以對剎車再生能量進行利用。從圖上可見大部分整車制造商都將選擇汽油發(fā)動機混合動力車作為發(fā)展方向。

圖1:歐洲汽車提升油效技術演化路線圖。改進范圍包括削減所有車型重量與空氣阻力,并采用起步-停車系統
2016年混合電動車產量將達275萬輛
微混合電動車技術,典型的怠速-停車運行機制,未來將得到廣泛應用。下一個五年發(fā)展期當中,大多數整車制造商將轉向輕混或者重混型混合電動車。當前純電動車EV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已經開始沖擊市場,不過未來五年內高價格將阻礙全面推廣的進度。
隨著歐洲二氧化碳排放法規(guī)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零排放車輛ZEV(Zero Emission Vehicle)法規(guī)的推出,純電動車EV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將有助于降低所有車型的平均油耗,因而有望得到財政扶持。主流汽車制造商將在2015年之后將這兩類車型投入商業(yè)化,以作為混合電動車HEV的后繼替代。
根據美國HIS公司的汽車調查報告,混合電動車HEV預計將在2016年之前獲得可觀的增長(參看圖2)。屆時全球混合電動車HEV產量將達到2010年的2.5倍(2010年約為112萬輛),約275萬輛。另外,混合動力車馬達功率輸出也將“看漲”。各規(guī)格馬達產量中,增幅最大的功率區(qū)間為11-50千瓦,功率超過50千瓦的大型馬達產量基本不變,而功率10千瓦以下的馬達產量有減少的整體趨勢,占據市場份額將明顯下滑。

圖2:全球混合電動車HEV產量預測。
全球產量將從2010年的112萬輛激增至2016年的275萬輛,而馬達產量增長以功率11-50千瓦馬達為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