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音頻功放IC應用于BTL方法探討與實驗
圖1所示是LM4766的第一種BTL應用接法。輸入信號從LM4766放大器B的同相輸入端輸入,R6,R4,C2是其負反饋網絡。放大器A的反相輸入端信號經過R9從放大器B的輸出端引入。并被R9,R1,C1分壓。同時R1,C1,R3鵬又是放大器A的負反饋網絡。假設C6端輸入信號為V,放大器B的增益為PB=(R4+R6)/R4,B的輸出端電壓為PB*V。放大器A的輸入是經過分壓的,分壓系數為 R1/( R9+R1),在電路中一般取R9=R6,R4=R1。因此分壓系數為1/PB,放大器A的反相輸入信號亦為 V,其增益為-(R4+R6)/R4,R3一般等于R6,所以A的增益為-PB*V。在負載上得到的輸出為此兩信號的迭加,即2PB*V。但是在此種形式的應用中存在著影響音效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R9必須嚴格等于R6,否則這一誤差將會被A的放大系數所放大,使A和B的輸出信號幅度相差很多。其二由于A的負反饋中C1的存在,A的輸出在相位上并不會完全與B的輸出相差180°。這是HI-FI玩家最忌諱的事。在實際制作與聆聽中也發(fā)現,電路的輸出在定位與層次感上,的確是讓人糊涂。但此電路不論是空載,還是無輸入信號或輸入信號的信號源內阻很大,電路皆能正常工作。而且額外增加的元器件僅一電阻而已。穩(wěn)定簡單是此電路的特點。 圖3所示是LM4766的第三種BTL應用接法。電路中加有一塊NE5532。它改善了圖2接法中的不穩(wěn)定性。NE5532的放大器 A11 為電壓跟隨器,A27為反相器。因此,LM4766的兩個同相放大器的輸入是反相的,它們的輸出亦是反相的。在All中使用了C7電容,應此在A11的輸出中是不含直流分量的,所以A27可采用直流負反饋,這使得 A27 的輸出與 A11 的輸出正好相差180°,因而不存在圖1所說的相位延遲問題。同時由于NE5532的輸出內阻是相當小的,它又解決了圖2中不穩(wěn)定的問題。只是電路中增加了一塊IC,使電路的復雜程度有所提高。 作者對以上三種方法,分別用美國國家半導體的LM1875,LM3886,LM4766和飛利浦TDA1514做了測試。 TDA1514最大供應電壓是?!?0V,當正負電壓之差超過60V時,集成塊會很容易損壞。當負載是8Ω時,最大電壓為±28V,推薦用±24V。LM3886最大供應電壓是±42V,當負載是8Ω時推薦用±35V,負載是4Ω時推薦用±28V。電源供應電流最好不要小于5A。如果電流不夠,將會引起電壓波動,不能真實反映BTL的輸出功率。測試時,信號源采用正弦波發(fā)生器,調整它的幅度直到出現削波失真為止。散熱片要足夠大以免出現溫度過流保護動作。 TDA1514應用于BTL方式時必須小心謹慎,否則容易自激。在每個放大器輸出端必須用一個1/4W、10Ω電阻與0.047pF電容串連到地。反饋電阻(一般是27kΩ到33kΩ)減小到20k見以減小增益。喇叭用8Ω的。TDA1514內部有限流保護和最大功率限制電路,最大輸出電流大約3A。最大輸出功率50W。在接成BTL時,發(fā)現最大功率可達100W左右,限流電路開始動作。輸出端在正弦波的峰頂時被關閉。過了峰頂后又打開,雖然不是很容易聽出來,但已嚴重影響了音質。超過110w時功率限制電路工作,輸出端被徹底關掉。
最后對LM4766接成圖3方式實驗,電路輸出功率100W左右,其音質干脆有力,動態(tài)范圍極佳。另外,有條件的讀者可至NS的網站索要免費樣品(free sample)。網址是:www.national.com。綜上所述,在使用BTL,電路提高輸出功率時,一定要根據系統電路選擇合適的電路形式,并且要深入了解所用集成塊的參數,才能設計出合適的應用電路。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