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基于ARM的無線網卡設備驅動方案

基于ARM的無線網卡設備驅動方案

作者: 時間:2012-12-29 來源:網絡 收藏
  隨著嵌入式系統(tǒng)中無線局域網的接入,既可以實現(xiàn)對嵌人式系統(tǒng)的無線控制和數據傳輸,又可以滿足一些特殊應用的場合。這里通過對USB的Linux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成功地移植在Atmel 9261 處理器上。實現(xiàn)了嵌入式系統(tǒng)的無線局域網接入。利用該平臺,可以進一步設計完善醫(yī)用伽馬相機和小型SPECT設備的手持數據采集系統(tǒng),使得控制人員能夠遠離數據采集現(xiàn)場,而通過遠程終端來控制現(xiàn)場數據和各種控制信號,較好地解決了安全性問題。

  1 硬件系統(tǒng)構成

  1.1 USB介紹

  是無線局域網(WLAN)的重要組成部分,WLAN的物理層及MAC層是用無線網卡的硬件及其軟件完成的,而LLC層以上各層均由計算機軟件來實現(xiàn)。WLAN包括進行通信的網絡接口卡(簡稱無線網卡)和接人點/橋接器(AP/網橋)。其中,無線網卡提供了最終用戶設備(手持設備)與接人點/橋接器之間的接口。目前,無線網卡主要以PCMCIA,CompactFlash(CF)卡的形式廣泛應用。大多數可用的無線網卡都是基于Intersil Prism或Lucent Hermes芯片組的,其中USB設備的無線網卡則由Ateml芯片組支持。該系統(tǒng)采用D-Link的WLG-122無線網卡,芯片組為Prism2,它通過USB host port接入。

  1.2 系統(tǒng)構成

  主控制器采用Atmel 9261,工作頻率180 MHz,具有16 KB數據cache和16 KB指令cache,外接64 MBNAND FLASH和64 MB SDRAM,外圍接口由10/100 Mb/s自適應以太網卡,3個USB 2.0接口,2個通用異步收發(fā)器(UART),LCD接口以及串行外圍接口(SPI)等組成,可以方便地外接工作設備。操作系統(tǒng)采用Linux 2.6.15;Bootloader采用U-boot;根文件系統(tǒng)采用ramdisk。系統(tǒng)啟動后掛載yaffs文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Ateml公司的Atmel 9261開發(fā)板,外圍接口包括2個USB host接口,其中一個外接USB無線網卡。無線路由器采用Cisco-Linksys的WRTl60N,支持802.11g標準、TCP協(xié)議和TFTP協(xié)議,如圖1所示。

圖1 硬件結構

  2 USB無線網卡驅動

  2.1 Linux USB驅動模塊結構

  對于接入系統(tǒng)中的USB無線網卡,從CPU的角度首先看到的是USB總線,然后才是網卡芯片,所以USB驅動要先于網卡驅動實現(xiàn)。USB設備接口有主機端與設備端區(qū)別,因而USB驅動程序也有USB主機端驅動程序與USB設備端驅動程序之分。在主控機方面,主要有UHCI和OHCI兩種規(guī)范。

  上層的應用軟件對系統(tǒng)的USB設備進行訪問是通過文件系統(tǒng)的形式進行的。每個連接到系統(tǒng)總線上的USB設備可以同時對應一個或多個驅動程序,即每個USB設備可以在Linux系統(tǒng)上設置一個或多個節(jié)點供應用程序使用。

  由于USB接口為主從方式和多設備連接的樹狀網絡結構,所以USB主機必須具備對所有連接在總線上不同類型的USB設備進行配置管理的功能。LinuxUSB主機驅動程序可以同時支持多路USB總線功能,每路USB總線獨立工作。USB主機驅動由USB主機控制器驅動(HCD),USB驅動(USBD)和不同的USB設備類型驅動三部分組成。圖2描述了Linux USB驅動程序的結構。Linux定義了通用請求塊(UniversalReqlaest Block,URB),用來在USB設備類驅動程序與USBD,USBD與HCD間進行數據傳輸。

  2.2 LinUX網絡驅動程序結構

  所有的Linux網絡驅動程序都遵循通用的接口。設計時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即一個設備就是一個對象(net device結構),它內部有自己的數據和方法。一個網絡設備最基本的方法有初始化、發(fā)送和接收。Linux網絡驅動程序的結構可以劃分為網絡協(xié)議接口、網絡設備接口、功能和網絡媒介四層。網絡驅動程序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層功能,使其滿足所需要的功能。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