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淺談】談談EV中的主動放電
EV中的主動放電功能一般都用于給電驅系統(tǒng)的DC link電容放電。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2506/471244.htmDC link電容的電壓很高(400V或800V)并且容值較大(mf級別),所以需要在EV駐車或發(fā)生碰撞事故時,盡快把存儲在電容內的能量釋放掉,以避免對人造成危害。
大致的電路如下,pyro-fuse的觸發(fā)信號或者車輛的駐車信號發(fā)送給SCR,使SCR導通形成主動放電回路。涉及的元器件就是DC link cap、放電電阻R、放電開關SCR這三個。
我們把SCR導通后看作是短路,那么放電時間的長短就只取決于R、C的大小。根據(jù)電容充放電的公式:
V(t):t時刻電容兩端的電壓(取人體的安全電壓48V)
V(0):電容的初始電壓(以400V為例)
t:放電時間(需要求的參數(shù))
R:放電電阻的阻值(取100ohm)
C:電容的容值(取1000uf,電驅中的DC link電容一般都比較大)
OK,用excel表格來算一下放電時間 t = 0.212s
借用一下某大廠的資料,在ISO 6469 Part 4的標準中,要求高壓需要在車輛熄火后5s內降低到60V以下的安全電壓以下。原文如下:
因此,我們計算得到的放電時間t=0.212s << 5s, 可以滿足要求。
當然,這只是車輛熄火時的要求。在車輛發(fā)生碰撞事故時,我們會希望放電時間t盡可能的短,以保證安全。假設我們以t=1ms為設計目標再計算一下,我們就需要把放電電阻的阻值減小到0.5ohm。
同時我們還可以計算得到一些SCR選型時需要關注的參數(shù):
Ip=800A(放電時的峰值電流)
I^2t=136A^2s(放電電流所產生的脈沖能量)
di/dt=1.6A/us(放電電流的電流變化率)
Littelfuse的SJxx40xxA Series SCR是一款非常適用于EV主動放電應用的SCR,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參數(shù)。
*電容放電波形是指數(shù)波形,SCR規(guī)格書中的測試波形是正弦波,所以需要乘以校正系數(shù)K=0.503,然后再和規(guī)格書中的值做比較。
可以 看出上述關鍵參數(shù)都能滿足選型要求????????附上規(guī)格書供參考
littelfuse-thyristor-SJxx40xxA-datasheet.pdf
OK,最后跑個LTspice看看仿真的結果。
t=1.27ms;Ip=658A; I^2t=133A^2s。
可以看到,仿真的結果和計算的結果還是比較接近的。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電容的ESR、SCR的導通壓降等參數(shù)在計算中都被忽略了。
最后再補充說幾點:
1. 主動放電不僅會作用于DC Link電容,還有可能會作用于電機中所存儲能量的釋放,就像前文ISO 6469 Part4標準的那張圖中的藍色部分,指的就是電機能量的釋放。所以,對于SCR的I^2t的選擇需要留有足夠大的余量。
2. 其實本質上SCR就是起一個開關的作用,需要放電時導通一下;不需要時一直是截止狀態(tài)。所以MOSFET、IGBT、SiC都是可以選擇的器件。
3. 選擇SCR主要有2個好處
(1)SCR是半控器件,只需要給G端一個開啟信號,放電過程結束后SCR可自行關斷??刂品浅:唵巍?/span>
(2)相對來說SCR的抗浪涌電流能力(I^2t)要比MOSFET、IGBT等更強,在電容放電的應用場景會更適用。
4. 既然有主動放電,那相對的也有被動放電。即通過電機和回路自身的阻抗來放電,在電壓比較低電容容量比較小的場景,這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案。
5. 800V系統(tǒng)的主動放電需要用1200V的SCR,目前市面上1200V的SCR相對較少。Littelfuse的CLA50E1200HB有很高的浪涌電流耐受能力,從參數(shù)上看可以滿足要求,目前正在進行AEC-Q101的認證。附上規(guī)格書供參考
littelfuse-discrete-thyristor-CLA50E1200HB-datasheet.pd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