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yè)界動態(tài) > 從工程技術人員到科研人員的進階

從工程技術人員到科研人員的進階

作者:三少爺 時間:2019-06-2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幫派,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江湖幫派是一種天然性的存在。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906/401923.htm

科技工作者儼然可分為兩大派: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無論是干活的套路,還是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這兩大幫派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區(qū)別。

試為諸君細剖之!

1

在干活套路上,工程技術人員講究大干快上,奔著盡快完成工作的目標蒙眼狂奔。他們秉持夠用即可的原則,借鑒拿來主義精神,來了工作單刀直入,蠻干硬上,這種方式對于那種時間緊、任務重、要求沒那么嚴格的活兒有著極高的效率,所以一直被各大公司所推崇。

但是,風風火火,就難免泥沙俱下,來了敵人直接上馬廝殺,一時的勝利固然瀟灑,但是后期產品暴雷時秒變而成的豆腐渣,卻可能讓你欲哭無淚,哭爹喊媽。

這種套路有些江湖游俠做派,主要見于各大公司,工程文化的傳承再加上身邊同事的耳濡目染,那里的員工多是這種路子。

科研人員呢,講究個慢工出細活。他們喜歡“百日筑基”,從源頭起步,細水長流地干起,圍繞著工作的邊邊角角,沉下心去細細打磨,穩(wěn)扎穩(wěn)打??此坡龡l斯理,但是步步為營,干出來的活兒既漂亮,又能經得住實戰(zhàn)的考驗。

這種方式作出的產品雖然好用又耐看,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工作過程冗長拖沓,效率上比不過工程技術人員。

類比于前者,這種套路更像是武林正宗的做派,主要見于各個大學、科研院所,科研文化的傳承再加上周遭同仁的互相影響,那里的工作人員多是這副做派。

2

環(huán)境影響了人,人同時又在塑造著環(huán)境。

科技工作者之所以有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分裂,和這兩類人的人生哲學密不可分。

工程技術人員是實用主義者,他們一般都比較現(xiàn)實,實際工作中用到哪些知識,就去學哪些知識,學到能夠使用的程度就立馬果斷地停止了學習。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從事技術工作并不是因為出于對工作的熱愛。工作中的學習并不是出于對知識的探索欲望,更多地是把它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

科研人員更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愿意在應對繁忙的工作之余,沉下心去挖掘技術背后的原理、性質、概念,擴大自己的知識半徑,加強知識縱深。

從這一點來說,他們的探索是出于對工作的責任心,對科研事業(yè)的使命感。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在科技工作上秉持實用主義的人,有一種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夠用即可,多學無益。甚至可能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害怕學得多,會把腦子搞亂掉。

3

對于“多學無益”這種觀點,很有必要反駁一番。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沒有出生在羅馬的,也總有一條最近的路,那,是上帝指引的正路,是光之路。

同樣,對于技術問題會有各種解決方案,也總有一種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秉承“多學無益”的訓導,造成自己的知識面太窄,面對問題時解決方案的可選擇空間肯定很逼仄,這時,也許你能像魯迅先生所言地“從那只有荊棘的地方踐踏出一條路”,但是我們實在不敢做這種美好的揣測。

于是,該穿針引線時,你只有三板斧,該切、磋、琢、磨、擼、捻、砍、刨、削時,你還是只有三板斧。。。

反之,知識面越廣,解決方案的可選擇空間越大,才能從這些大量的可選擇空間里尋找出一種最為合適的解決方法。

該削時削它,該盤時盤它,在豐富的知識海洋里,你就自由了,就可以放飛自我啦。比之之前的捉襟見肘,現(xiàn)在的游刃有余、得心應手,豈不妙哉!

故而,東西學得越多,解決問題才會更加簡單。豈會多學無益?!

4

對于“學得多腦子會亂掉”這種觀點,也需要懟上一懟。

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多重的知識橫截面,就是你想要的那雙“慧眼”。有了慧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古今學貫中西,你只會感到“智識”的自由,又怎么會腦子亂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

那些覺得多學點腦子就會亂掉的人,只需要認識一個邏輯悖論就明白了。

大腦是人類最聰明的器官,可是你想一想,這個判斷是“大腦”自己做出來的!

是不是細思極恐?是誰覺得學得多腦子會亂掉,正是那懶惰地不想學習的大腦呀!

所以,這種觀點的背后是技術人員的懶惰和自找的托詞。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老夫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覺迷惘,整天思來想去卻不學習就會感到困惑。所以,學習科學知識根本沒有“貪多嚼不爛”和“學多了腦子亂”,有的只是不愿意思考和不愿意學習。

打一個不大恰當?shù)谋扔?,工程技術人員學了幾本書,沒有消化吸收,故而書本還是沉沉的??蒲腥藛T自覺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了一袋子書,消化吸收之后,書本被讀薄了,甚而變?yōu)闊o形,從而不覺其累了。

5

我們經常聽到科學界的大咖們說,知識面要廣,要自成體系,才能靈活地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這句話里面的含義很深,也包含著從工程技術人員到科研人員之間的進階之路。

知識面要廣,才能談得上“靈活”。

孔老夫子修行一生,七十歲“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老人家砥礪一生,將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融會貫通,打通了為人處事做人的任督二脈,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靈活變通,從心所欲,同時又不違反儒家戒律。

科技工作同樣如是。不同的知識,提供了更加廣泛的思考問題的視角。要像海綿一般,把肚子喝得飽飽的,像貪吃蛇一樣,盡可能吃進更多的知識。如此,當真的面臨問題和挑戰(zhàn)時,能夠拿出來用的方法和工具就越多,從而更加靈活地挑選出最契合問題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xiàn)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

其次,學習要成系統(tǒng),自成體系。知識如果不系統(tǒng),和段子有什么區(qū)別呢?

廣泛地學習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限定在一定的知識體系之內。范圍寬,并不意味著漫無邊際,否則就像莊子老人家所講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p>

知識的海洋浩如煙海,在我們有限的生涯里,其實用不到那么多知識,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確實是“多學無益”。

這就像不同的內功心法一樣,本門心法和其它幫派自有其不同,多學反而會亂了真氣。

我們要做的是“系統(tǒng)辨識”,分辨不同知識的作用和所屬的體系,有的放矢地去學習。只有在一個體系內的知識,才能最終融會貫通。在這個層面上,“多多益善”。

在一個知識體系內,學習到什么程度合適呢?一定要學到,能夠把之前學過的東西“串”起來。

所以,剛開始學習時,似乎淹沒在了浩瀚的知識海洋,但是不用怕。人類的大腦回路足夠優(yōu)秀,它會默默地將知識融會、貫通,在寂靜的午夜,它把這些知識的真氣在你體內重新激蕩、激發(fā),一遍遍地沖刷著任督二脈。終有一天,當你學得足夠多,任督二脈打通,體內真氣流暢運行,你也可以像孔老夫子那樣“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后記

關于學習,關于做學問,我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學生,認識粗淺,難免貽笑大方,還望各位批評指正。

本文也沒有一絲一毫要貶低工程師的意思,不要問我為什么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工程師愛的深沉。

我就像是一個大傻子吃燒餅一樣,吃了兩個感覺腹中空空,感到很困惑,吃到第四個還沒有飽意,于是感到很茫然。但是,等我吃到了第六個,一種吃飽喝足的幸福感終于油然而生,于是我釋然了,心情舒暢了。于是開始快樂地唱歌。

我要唱汕頭大學的校歌:

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

內心的天空 也要懂得探究

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樓

人海的感受 也要去進修

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

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學會怎么做事 再學做人的操守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吸收是為了奉獻 才能承先啟后

生命不止堅毅與奮斗

有夢想才是 有意義的追求

成功不止付出與擁有

有承擔才是 最高的成就

知識跟世界細水長流

智慧用思考照明宇宙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學會怎么自救 再學做人的操守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力量要用來分享 才能承先啟后

我們懂得學問沒盡頭

學會終身學習 才沒辜負一番造就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無愧于春秋

我們懂得學習的理由

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無愧于春秋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