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yè)界動態(tài) > 華為電視會和手機一樣做到市場第一?

華為電視會和手機一樣做到市場第一?

—— 華為做電視背后的戰(zhàn)略重點是什么?
作者: 時間:2018-09-04 來源:藍鯨TMT 收藏
編者按:從手機行業(yè)轉向到電視行業(yè),就像從一個坑跳進另外一個坑,“剛出狼窩,又入虎穴”。兩個同樣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只有“微調”以及基于原有基礎上細微改進的行業(yè)面臨著相似的境況。

  和手機產業(yè),就像“圍城”,雙方企業(yè)對屬地互相覬覦。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809/391496.htm

  8月初,有消息稱、OPPO、vivo等手機廠商將會“跨界”進入領域,也重新設置了小組的項目,分別對電視的硬件和UI層進行研究,和上游面板商進行接觸,未來側重于5G和8K顯示的融合,定位于高端人工智能電視產品。

  半年之內,第二次傳出HOV入局電視領域。而2013年至今,等手機廠商做電視的消息也不絕于耳。相比OPPO、vivo對藍鯨TMT記者的回應,華為表示“內部沒有聽說過”,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比較曖昧。

  其實,華為已經在事實上進入了電視領域。2014年10月,華為旗下子品牌榮耀聯合創(chuàng)維酷開發(fā)布了首款無遙控的酷開榮耀A55智能電視,采用海思4核電視芯片,2G VPU+8核GPU,4K屏幕,手機可以通過MHL轉HDMI與電視互動,售價為6999元。

  2016年華為終端微博對網友關于華為電視的回應,“只要不放棄,終于能夠等到你,等待未來某一天都能看到華為電視?!苯衲?月22日,華為DigiX2018合作伙伴大會上,正式提出“全場景生態(tài)戰(zhàn)略”,構建“芯—端—云”生態(tài)平臺。

  一系列的動作調整,是對智慧家居戰(zhàn)略方向的重整和升級。在繼2016年華為進入“夕陽產業(yè)”筆記本電腦之后,華為再步入另一“夕陽行業(yè)”家庭電視,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換坑”的背后許是戰(zhàn)略轉移

  從手機行業(yè)轉向到電視行業(yè),就像從一個坑跳進另外一個坑,“剛出狼窩,又入虎穴”。兩個同樣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只有“微調”以及基于原有基礎上細微改進的行業(yè)面臨著相似的境況。

  智能手機出現以后,給不同行業(yè)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對一種事物占用時間的延長,意味著對其他事物貢獻的時間減少。2014年Q3,美國人均花費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首次超過電視。eMarketer數據顯示,今年我國人均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也將首次超過電視,移動互聯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仍在深化。

  網友調侃,智能手機打敗了收音機、照相機、電腦、傳統媒體、游戲機、電視機......一連串的打敗,智能手機“孤獨求敗”。然而,自2007年蘋果公司發(fā)布了第一代iPhone,2010年發(fā)布配有分辨率達到960×640的視網膜顯示屏之后。手機無論是在外觀、系統優(yōu)化還是顯示技術方面,其實已經持續(xù)多年沒有太大的改變和突破。

  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的《2018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96億部,同比下降17.8%。4G手機上半年出貨量1.86億部,同比下降17.9%。3G手機出貨量3.4萬部,同比下降93.2%。2G手機出貨量1024.8萬部,同比下降13.4%。4G手機已經成為市場主流,2G、3G手機頹勢明顯。

  2018年上半年,華為P20、OPPO R15、R17、vivo X21、X23、小米8,無不是在攝像頭數量、異形屏、非異形屏、屏幕大小方面大做文章。OPPO FindX和vivo NEX升降式攝像頭的全面屏手機,依舊是對市場的一個試探性動作。產品高度同質化讓用戶審美逐漸疲勞,削弱了購買欲。市場份額頭部集中化,手機行業(yè)似乎難以再次激起一絲漣漪、一朵浪花,智能手機被自己打敗。

  2014年至2016年CES大會上,智能家居概念普及的步伐,順應了5G、AI和物聯網的發(fā)展趨勢,到今年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三星、LG等廠商甚至將手機產品的重要性降級,主推智能家居產品。比如,通過Bixby功能連接的智能冰箱、電視、洗衣機等,可以遠程控制的人工智能平臺SmartThinQ。

  客廳文化背后的生活場景連接著個人消費領域和各個垂直生產行業(yè),垂直行業(yè)的運行是物聯網相關技術的保障支撐。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產業(yè)鏈上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廠商們的重視度不言而喻。在這種風向轉變的帶動下,手機廠商們的戰(zhàn)略開始動搖。智能電視、智能音箱都有可能成為手機之外,家庭總控制中心的入口。

  華為近年的戰(zhàn)略,也在全面地進行相關多元化的發(fā)展,不斷擴充智能家居各種類型的產品線。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對藍鯨TMT記者表示,如果是以智能家居產業(yè)的戰(zhàn)略意圖考量,將電視作為產品線配套設備,華為可以做一些嘗試。但是華為想在電視行業(yè)打出一番天地,難度很大,未來勝算的幾率非常小。

  不同于通信行業(yè)高速增長的市場環(huán)境,彩電行業(yè)受到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之大,讓電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客廳的裝飾品,中老年用戶居多。彩電市場極度飽和、極度過剩。四至五千萬臺容量的內銷市場,萎縮態(tài)勢不斷持續(xù)。

  2016年底,電視面板漲價潮,漲幅將近一半。2017年電視行業(yè)進入凜冬,奧維云網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彩電零售銷量4752臺,同比下降6.6%,創(chuàng)下2003年以來最大的降幅?;ヂ摼W品牌市場份額13%,同比下降6%,新機型同比下降11%。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內銷同比減少4.8%,外銷同比增長1.4%。海信、TCL、創(chuàng)維寄托于海外市場實現利潤增長。

  2018年上半年,面板產能逐步恢復。GfK數據顯示,上半年電視均價同比下降4.7%,開啟價格戰(zhàn)。中怡康數據顯示,國內電視零售額711億,同比下降5.9%。中國電子商務數據顯示上半年銷量同比稍有下降,預測未來電視出口和內銷的差距進一步加大。

  寒冬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電視廠商后續(xù)的組織調整和轉型動作。8月28日,傳出國內某家電廠商裁員15%,放慢多元化擴張的消息,明后年的形勢不容樂觀。

  梁振鵬表示,液晶面板占據了電視70%以上的成本,一塊芯片的價格不過幾十元。華為在沒有上游液晶顯示工廠的情況下,做電視毫無優(yōu)勢可言。今年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偃旗息鼓,從去年的十幾家只剩下五六家企業(yè)。采取低價互聯網模式銷售,定位低端,走價格戰(zhàn)路線,注定賣的越多,虧損越多。華為不具備工廠的情況下,采取高價模式等于給上游液晶面板廠商“打工”。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彩電企業(yè)的平均利潤率為1.3%,以TCL為例,2015年至2017年賣一臺電視的凈利潤分別為1.44元、0.79元、1.12元。相比之下,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賣出一臺手機的利潤超過百元人民幣。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一臺iPhone的利潤達到151美元。行業(yè)分水嶺顯著。

  8K+5G產業(yè)鏈成熟有待時日

  國內電視廠商從巔峰時期的200百多家剩下區(qū)區(qū)個位數,數字落差直觀地反映出競爭的慘烈程度。電視從誕生以來,在外觀形態(tài)方面一直沒有顛覆性的改變。電視芯片的技術含量不及手機芯片,芯片廠商集中于MTK旗下的Mstar晨星、Realtek瑞昱、Novatek聯詠科、Amlogic晶晨等公司。

  相關媒體報道華為海思hi3751V600、hi3751V510的4K電視芯片勢頭迅猛?!安恢皇侨A為,國內電視廠商都在自研芯片。電視芯片范圍非常大,包括圖像解碼、音頻處理芯片、內存、閃存等等。華為芯片只是電視眾多芯片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電視行業(yè),電視機的核心部件依舊是液晶顯示面板?!绷赫聩i說。

  目前,激光投影電視市場容量趨于小眾化。絕大多數廠商宣傳點依舊圍繞清晰度、屏幕大小、屏幕材質、內容資源展開。OLED、UHD(4/8K)、AI語音交互成為電視未來發(fā)展趨勢。網絡公開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年底,我國4K電視的滲透率將達到58%,三年后達到71%。

  可以說,國內4K電視的普及和落地仍在“艱難”地進行中。相關產業(yè)鏈條的發(fā)展跟不上硬件的落地速度,是4K概念興起卻發(fā)展緩慢的制約因素。今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剛發(fā)布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規(guī)范和促進4K超高清電視發(fā)展的通知》規(guī)范4K超高清電視。廣東省作為試驗田,在去年5月率先發(fā)布了《4K電視網絡與產業(yè)發(fā)展實施方案(2017—2020)》及《關于開展新數字家庭行動推動4K電視網絡應用與產業(yè)發(fā)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布局、推動4K的落地。

  4K電視內容涉及到錄制、拍攝、制作、刻錄、編碼傳輸等等多個上下游環(huán)節(jié)和配套設備的換代升級。歸根結底需要的是整個產業(yè)鏈生態(tài)的協作、聯動,才能推動發(fā)展。工信部調研員曾表示,4K電視的關鍵在于內容匱乏和傳輸問題。

  4K解析度為3840×2160,理論傳輸網速在12-40Mbps之間。2011年東芝等日韓的電視廠商就先人一步推出了4K清晰度的電視,國內廠商在2012年也陸續(xù)跟進。直到去年,美國家庭擁有4K超清電視比率不足20%,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調研報告顯示,預計今年美國家庭4K電視普及率達到27%。

  Netflix、亞馬遜等流媒體視頻公司是驅動美國4K認知度的重要因素,2013年Netflix宣布推出4K流媒體視頻,《紙牌屋》、《絕命毒師》等4K視頻內容的成功運營反作用于電視廠商產品的更新換代。索尼在2016年除了推出4K攝像機設備Handycam,還宣布針對美國用戶提供專門的4K流媒體影視節(jié)目服務Ultra。

  事實上,對于每天面對海量信息的用戶來說,這些片源的數量仍然是遠遠不夠的。4K視頻內容不規(guī)范,不同電視廠商采用的操作系統不同,帶來的解碼兼容困擾不容忽視。在4K艱難地挺進時,2017年8月,夏普在上海、德國柏林IFA、日本、臺北同步率先推出了首款型號為LCD-70SX970A的8K電視。8K的分辨率(7680×4320)是4K的4倍,1080P的16倍。這意味著屏幕尺寸如果達不到65寸以上,觀看效果是不理想的。

  4K電視剛推出時,價格就高居萬元不下。8K電視的價格更是從5萬到10萬元不等。價格的昂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面上偽4K電視的“泛濫”。另一方面,夏普方面曾透露,優(yōu)酷、愛奇藝、騰訊4K片源的數量和4K電視的普及程度不相匹配,原因在于采購4K拍攝器材過于昂貴,投資回報比例不劃算。

  國內擁有網絡電視資質的集中于央視國際CNTV、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湖南電視臺、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杭州華數、上海文廣百視通七家。同時,80%以上的互聯網視頻內容被愛奇藝、騰訊視頻、優(yōu)酷視頻等背后的BAT所壟斷。

  “現在市面上幾乎沒有8K分辨率的片源,沒有資質和互聯網內容的企業(yè),在內容上的發(fā)揮空間非常狹小。8K電視市場和4K電視一樣,面臨從拍攝、錄制、傳輸到播出,整條硬件設備的升級。此外,8K傳輸需要更高的寬帶傳輸網速,國內用戶家庭寬帶達不到流暢觀看所具備的客觀條件。所以,8K電視內容產業(yè)鏈成熟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8K電視的高成本,弱體驗度。意味著消費者現在買到8K電視在幾年之內都沒有任何意義?!绷赫聩i對記者說。

  華為推出8K電視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為了順應5G的發(fā)展,5G的終極目標在于實現“萬物”互聯。8月28日,華為方舟實驗室表示將推動智慧生活場景的孵化,探索智能家居市場。

  物聯網發(fā)展前景依舊不明朗

  不同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物聯網是一個全新的賽道?!霸谕ㄐ判袠I(yè),無論是2G、3G還是4G,標準制定以后,產業(yè)上下游都會按照一個標準發(fā)展。物聯網領域,最大的痛點在于協議、連接,太過于碎片化,標準化不統一。導致整個產業(yè)發(fā)展非常困難、特別緩慢。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解決方案大規(guī)模布置?!卑⒗锇桶虸oT負責人庫偉對記者說。

  近幾年,低功耗廣域物聯網LPWAN呈現出群龍無首的紛亂局面,不同陣營的服務商提出了不同的標準。主要分為3GPP、運營商、設備商主導下的蜂窩物聯網制式eMTC(LTE-M)和NB-IoT,以及非授權頻段,非電信運營商支持的LoRa、Sigfox、Weightless、RPMA、HaLow等等。

  根據GSMA數據顯示,歐洲、南非、中國、韓國主要部署NB-IoT網絡;北美、澳大利亞、日本、阿聯酋、比利時、土耳其等地區(qū)主要部署LTE-M+NB-IoT網絡;俄羅斯、南美、印度、西亞、東歐運營商部署LoRa網絡。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商用網絡中eMTC網絡有13張,NB-IoT網絡有47張。有兩張以上網絡的國家地區(qū)數量為15家,沃達豐、T-Mobile、Telia為部署網絡比較多的基礎運營商。不同于,國外不同運營商采用不同的網絡部署,例如,美國運營商除了T-Mobile發(fā)展NB-IoT,其余Verizon、AT&T、Sprint均采用LTE-M。國內三家運營商移動、電信、聯通均采用NB-IoT網絡。

  2017年11月,中移動宣布139合作計劃,2017-2018年投入400億建設超過40萬NB-IoT基站,對模組做20億補貼。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在國內11個省(市、區(qū))宣布NB-IoT商用,網絡一期覆蓋346個城市;中國電信在31個省市區(qū)商用,中國聯通在11個省進行試商用NB-IoT。

  2015年華為、高通、Neul聯合提出NB-CIoT,愛立信、諾基亞等聯合提出NB-LTE。2015年9月RAN#69次會議統一將兩者融合為NB-IoT。相比之下,LoRa、Sigfox等非授權頻段技術出現的要比NB-IoT早兩年,商業(yè)化進程也要先于NB-IoT。

  在3GPP框架下,eMTC與NB-IoT之間的競爭一度頗為激烈,其實兩者技術更為互補。具體來說,NB-IoT頻段只支持FDD,eMTC支持FDD和TDD兩種;NB-IoT適合低速,相對靜止的場景,eMTC適合中高速;eMTC支持語音,NB-IoT芯片、模組成本更低。隨著2017年6月3GPP第76次會議,針對eMTC與NB-IoT物聯網技術,系統帶寬技術達成共識。eMTC和NB-IoT正式從競對關系轉變?yōu)楹献骰パa關系。

  在電信商為eMTC和NB-IoT爭論不休,劃界站隊時。以阿里巴巴、騰訊、谷歌為首的互聯網企業(yè)也在部署物聯網絡,只不過是非頻段授權的LoRa。不久前,中國鐵塔發(fā)布公告表示,中國鐵塔將會為阿里巴巴的物聯網建設提供遍布全國的站址資源支撐服務。這表明阿里巴巴現階段已經解決了站址問題。而阿里巴巴、騰訊采用的LoRa網絡,直接競爭對手就是華為等設備商大力推廣支持的NB-IoT網絡。

  8月24日,阿里巴巴和中移物聯網進行了模組合作。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不只是華為、阿里巴巴、騰訊都將是運營商物聯網領域的合作伙伴。NB-IoT和LoRa各有優(yōu)勢,也各有問題。LoRa建設網絡成本比NB-IoT更低,適合快速推廣。LoRa不采用蜂窩,組網與運營商組網不同,可以通過借助運營商,也可以借助自己的固網和基礎網絡,進行組網。同時,NB-IoT在3GPP14版本里面,對于高速移動的場景也在做相關優(yōu)化。

  一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說,通俗的來講,NB-IoT、eMTC和LoRa就像三個孩子,NB-IoT、eMTC是老大、老二,LoRa是庶出的老三。NB-IoT、eMTC更像孿生兄弟,技術互補但是差異大。LoRa屬于窄帶,更偏向于IT范疇。

  國內先入者華為(NB-IoT)和后入者阿里巴巴(LoRa)都在對物聯網背后的垂直領域深耕,在互聯網企業(yè)鋪開速度、執(zhí)行、交付能力較強的情況下,未來高度碎片化的物聯網局勢可能會更加撲朔迷離。

  電視作為智能家居交互入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華為做與不做都有其背后物聯網智慧家居大趨勢下的考量。然而電視本身夕陽的行業(yè)屬性,8K產業(yè)鏈的極度不成熟,華為做電視是企業(yè)戰(zhàn)略的進步還是戰(zhàn)略的退步,有待觀察。



關鍵詞: 華為 電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