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三十而立 華為新“發(fā)動機”觀察

三十而立 華為新“發(fā)動機”觀察

作者: 時間:2017-07-31 來源:壹觀察 收藏

  7月27日,發(fā)布了2017上半年經營業(yè)績,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其中,消費者業(yè)務銷售收入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占總收入37%,已成為策動“大象快跑”的新發(fā)動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707/362382.htm
三十而立 華為新“發(fā)動機”觀察

 

  華為成立于1987年,這家剛剛踏入“而立之年”的公司,不久前成功進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100強”,排名第83位,是前100強唯一的中國大陸民營科技企業(yè)。

  

三十而立 華為新“發(fā)動機”觀察

 

  世界100強中國企業(yè),華為是唯一大陸科技企業(yè)

  華為三十而立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被視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權威榜單,根據美國《財富》雜志統(tǒng)計,美國企業(yè)存活到50年的只有2%,大量中小企業(yè)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yè)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1000強企業(yè)平均壽命為30年,而世界500強企業(yè)平均壽命為40-42年。

  三十而立的華為,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企業(yè)是2010年,距其成立僅有23年。與之相對應的是,成立于1976年的美國蘋果公司首次踏入世界500強是在2001年,此時公司成立25年。

  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家起步于中國農村電信市場的中國科技公司,可以在三十年創(chuàng)造不斷沖刺記錄:

  華為于1996年開啟國際化,與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全球主流電信企業(yè)相比非常青澀。通過二十年全球征戰(zhàn),華為今天已經擊敗了上述所有國際電信巨頭,甚至甩開了第二名愛立信在世界500強榜單300個身位。

  2002年,華為曾遭遇國際巨頭思科“狙擊”,無奈暫時退出美國市場。而在15年之后的2017年一季度,華為在服務提供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CES)市場首次超越思科占據全球榜首。錢伯斯當年“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華為” 一語成讖。

  在智能手機市場,華為于2011年開始向大眾消費市場轉型,經過六年時間已從為運營商貼牌的“白牌”手機業(yè)務,成長為與三星、蘋果并列的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機企業(yè)。

  《壹觀察》認為,相比愛立信拋棄手機業(yè)務向傳統(tǒng)電信業(yè)務收縮、蘋果從PC業(yè)務向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轉型,從傳統(tǒng)電信設備企業(yè)向云計算、企業(yè)業(yè)務、智能終端等消費者業(yè)務全面布局的華為,實際上選擇了向B2B和B2C市場同時變革的艱難之路。2011年華為提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理想,曾遭遇業(yè)內嘲諷和爭論,但很少有人理解華為向“Leading New ICT”變革的決心。六年之后,三十而立進入世界100強的華為,兌現了這一諾言。

  華為新“發(fā)動機”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對企業(yè)的評選包括營收、公司治理、品牌等諸多指標。華為從2010年以銷售額218億美元、排名397位,到以2016年的785.108億美元銷售額、排名2017榜單第83位,成為攀升速度最快的中國科技企業(yè)。其中于2011年成立消費者BG,是策動華為“大象快跑”的最新發(fā)動機。

  從數據來看,2011年剛剛成立的華為消費者BG營收為446億元人民幣,占比華為當年整體營收的21.9%。根據華為消費者BG最新公布的數據,2017上半年營收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占華為總收入的37%,拉動華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5%。

  早在2016年1月,任正非曾在內部講話中提出“終端要敢于在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隨著三大業(yè)務預期的增長速度,同年6月任正非再次提出華為公司2020年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足可見對消費者BG承擔華為新增長“發(fā)動機”的期盼。

  《壹觀察》認為,任正非的對華為消費者BG的底氣,來自后者繼承了華為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對技術和品質的苛刻堅持,正是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氣質,讓華為手機企業(yè)厚積薄發(fā),不僅在2015年之后的智能手機紅海市場得以“逆市”增長,并給華為在全球消費者之中贏得了大眾品牌聲譽。

  從技術上來看,華為是中國研發(fā)投入最高的民營科技企業(yè),每年其10%以上的營收都投入研發(fā)。2016年其研發(fā)人員數量達8萬名,占比公司員工總數45%;當年研發(fā)支出人民幣763.91億元,占紅色總收入的14.6%。據統(tǒng)計,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研發(fā)費用超過人民幣3130億元。

  華為同時是中國專利數量最多的科技企業(yè),截至2016年12月,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62519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7632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39613件,其中90%以上為發(fā)明專利。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華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