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網控制P2P、BT下載的常用方法
P2P雖然受到終端用戶的歡迎,與之相關的商業(yè)應用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但是與風險投資公司不愿意投入資金一樣,很多公司和ISP對其發(fā)展并不看好,并采取措施,限制或者控制用戶和員工利用公司內部網絡,共享非法的音樂作品??磥?a class="contentlabel" href="http://2s4d.com/news/listbylabel/label/P2P">P2P發(fā)展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于其應用的社會影響力。
P2P技術發(fā)展遭遇各種挑戰(zhàn)。即時消息系統(tǒng),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MSN Messenger等是最流行的P2P應用。許多人早就預言,P2P引導網絡計算模式從集中式向分布式轉移,也就是說網絡應用的核心從中央服務器向網絡邊緣的終端設備擴散:服務器到服務器、服務器到PC、PC到PC,PC到WAP手機……所有網絡節(jié)點上的設備都可以建立P2P對話。這使人們在Internet上的共享行為被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使人們以更主動深刻的方式參與到網絡中來。
然而,對于P2P技術的未來,現(xiàn)在沒有人可以做出結論。支持者大有人在,反對者陣營也很龐大。從一定意義上來看,P2P技術并非一種簡單的計算機技術,它更像是一種傳播技術,其影響可能決定其生存與發(fā)展。除了P2P技術自身發(fā)展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外,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許多公司出于法律責任的考慮,限制在公司網絡里使用P2P軟件,以防止在企業(yè)網絡里由于涉及非法音樂文件共享所帶來的問題。
版權保護等挑戰(zhàn)P2P
國際唱片協(xié)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IFPI)最近公布了一系列通過P2P非法共享具有版權音樂的個人犯罪案例,涉及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和丹麥等國家。IFPI的行動是美國唱片工業(yè)協(xié)會(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RIAA)采取的行動的延續(xù)。RIAA在今年上半年發(fā)起了新一輪的行動,對超過500位非法共享音樂的電腦用戶采取法律行動。
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訴訟都涉及到大學或者從事接入服務的ISP網絡中的個人用戶。不過早在2002年,RIAA就對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的CEO發(fā)出警告,個人通過公司網絡非法盜用音樂、電影和其他具有版權的作品,公司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就像Napster的出現(xiàn)沖擊著唱片公司的利益一樣,大多數(shù)P2P服務都將不可避免地和知識產權發(fā)生沖突。Napster險些被聯(lián)邦法院強令關閉,直到今天仍然因身陷版權官司的沼澤之中而吉兇未卜。盡管RIAA等一些組織在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保護知識產權,但是,每一個提供文件共享服務的P2P公司都不得不認真地審視P2P網絡面臨的版權問題。
吞噬網絡帶寬是P2P技術面臨的另一大問題。IP網絡流量和內容管理產品的領先供應商F5 Networks 公司的CEO John McAdam認為,越來越多的共享網絡軟件帶來的好處是用戶可以大量地使用帶寬,長時間地進行網絡數(shù)據(jù)的傳輸,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網絡帶寬爭奪逐漸顯露出來。在眾多共享網絡軟件中,一個叫做“BT”(BitTorrent)的多點共享協(xié)議軟件,引發(fā)的爭議最為引人注目。BitTorrent專門為大容量文件的共享而設計,它采用了一種有點像傳銷的工作方式。利用用戶的電腦,分攤了服務器的壓力,充分利用了個人用戶端上傳與下載的速度,對網絡帶寬占用量極大。而像BT這樣的P2P應用的數(shù)據(jù)傳輸?shù)哪J剑瑹o疑會對運營商的網絡造成巨大的壓力,矛盾也隨之而來。從美國到全球,禁止BT服務正在成為運營商的一種慣例,也成為用戶與運營商博弈的焦點問題之一。
2001年通過P2P網絡傳播、攻擊網絡文件交換服務的病毒首次出現(xiàn)。從那時開始,P2P和IM就成為病毒最主要的傳播渠道。2004年,一種名為“寄生蟲”(Win32.Hack.JRbot.a)的攻擊型病毒會通過KaZaA 等P2P工具共享目錄來誘使別人下載運行,使受感染的機器瘋狂發(fā)出攻擊包,使聯(lián)網計算機變慢,還會導致系統(tǒng)的一些程序不能使用。2005年,西班牙警方逮捕了一名涉嫌竊取網上銀行密碼和編寫能夠利用網絡攝像機對人們進行監(jiān)視的病毒的男子。該男子編寫的惡意代碼偽裝成一個音樂或視頻文件,并通過P2P 網絡傳播病毒。目前P2P廠商已將信息安全視為影響網絡產業(yè)的關鍵,未來計劃和防毒公司合作,建立更強的安全防護。
發(fā)現(xiàn)并關閉P2P
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打擊非法在線音樂共享活動愈演愈烈。這一活動促使企業(yè)采用必要的技術和工具,探測和關閉在其網絡中存在的非授權P2P活動。很多企業(yè)也推出了許多軟件和硬件(如聚生網管系統(tǒng)),幫助企業(yè)完成這一任務。
荷蘭公司Sara Lee Coffee在其北美分公司網絡安裝Websense公司的軟件。Websense公司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其軟件Websense可以在一位用戶企圖通過公司網絡進行P2P應用時,發(fā)現(xiàn)這一用戶,并及時關閉其P2P應用。該軟件還允許用戶阻止員工訪問P2P網站,包括識別新出現(xiàn)的IP地址和加密的傳輸。Sara Lee發(fā)現(xiàn)員工利用公司網絡使用不同的P2P軟件,如Kazaa、Morpheus 等。
Websense提供一種過濾軟件,能夠幫助企業(yè)分析、管理和報告員工使用網絡、應用軟件和帶寬以及訪問互聯(lián)網的情況。Websense Enterprise平臺能在網關、網絡及桌面等設置三層整合式過濾架構,以此通過中央管理控制臺,根據(jù)對員工使用電腦的規(guī)定來對員工使用網站、網絡協(xié)議及桌面應用進行管理,減輕企業(yè)內部P2P網絡、間諜程序、內部駭客員工及病毒散播等各種嶄新及不斷滋長的安全威脅的影響。Websense Enterprise最成功的例子是通過阻止員工訪問P2P賭博服務及其他傳統(tǒng)在線賭博網站,幫助公司徹底關閉工作環(huán)境中的P2P 賭博應用軟件。
另一種聲音——管理P2P
一些專家認為,在很多情況下,P2P能夠節(jié)省網絡基礎資源。例如,在一個寬帶接入網絡中,如果有100個用戶要下載外網的同一個文件,傳統(tǒng)的方式是同樣的流量要經過運營商出口100次,除非運營商提供緩存或分發(fā)服務。但在BT模式下,經過出口的流量會顯著減少,因為內網的用戶可以相互下載。而P2P應用的靈活性已經吸引了大量用戶,單靠封堵是很難成功的。
位于美國芝加哥的金融服務公司Terra Nova Trading LLC 公司也通過安裝必要的軟件以及時發(fā)現(xiàn)使用P2P應用的員工。Terra Nova公司副總裁 Kevin Ott說,公司安裝軟件履行了其阻止版權侵害發(fā)生的義務。作為一個金融交易公司,Ott 認為:“我們能夠使用的帶寬直接決定我們的生存與發(fā)展”。
由于機制的優(yōu)越性,P2P模式在現(xiàn)階段難免會對傳統(tǒng)的應用造成沖擊,影響正常業(yè)務流量。因此,如何在保障正常業(yè)務的運行的情況下,允許用戶使用P2P應用,則是各大安全廠商的重任。
F5的網絡流量控制技術BIGIP的核心是其領先的TM/OS操作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通過相應模塊實現(xiàn)狀態(tài)監(jiān)控和帶寬控制兩大功能。通過其通用搜索引擎(UIE,Universal Inspection Engine)來進行流量的監(jiān)測,并通過靈活的iRules將流量進行分配、通行、阻斷和指定帶寬控制。
UIE可以檢查TCP/UDP數(shù)據(jù)中的任何內容,包括TCP Header、TCP Payload等。與其他的狀態(tài)監(jiān)測方式不同,通過UIE,甚至可以實現(xiàn)數(shù)據(jù)流的雙向監(jiān)測。UIE可檢測的內容包括:客戶端IP、客戶端源端口、服務器端IP、服務器端口、客戶端數(shù)據(jù)、服務器端數(shù)據(jù)。它可以實現(xiàn)如下網絡狀態(tài)檢測任務:峰值出入總帶寬,忙時BT應用占用帶寬比例,忙時其他P2P應用占用帶寬比例,WWW、FTP等典型互聯(lián)網應用占用帶寬比例,不同時段BT及其他P2P應用占用帶寬比例的變化。
BIGIP的帶寬控制模塊可保證關鍵應用的穩(wěn)定性。在BIGIP帶寬控制模塊中,可以對基本帶寬、限制帶寬、突發(fā)帶寬、控制方向等進行配置。實現(xiàn)帶寬控制功能包括:對單個用戶(IP)進行P2P應用的帶寬限制,對部分選定的用戶進行P2P應用的帶寬限制,對單個用戶(IP)進行WWW、FTP等應用的帶寬限制,對部分選定的用戶進行WWW、FTP等應用的帶寬限制。
BT只是一種軟件技術,而迄今為止在IT領域還沒有限制過任何一種技術的應用,所以F5認為像BT這種P2P技術應該被管理及控制,并不需要被直接封殺。
新招不斷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使用一種名為“網絡整形”(network shaping)的技術,對網絡中傳輸?shù)牟煌瑧觅x予不同的優(yōu)先權,給P2P 共享應用比其他類型的應用一個更低的傳輸優(yōu)先權。該大學信息安全管理經理Kim Milford說,這樣做雖然不能杜絕P2P應用的傳輸,但是這一方法非常有效,由于采用P2P技術的文件共享用時增加,耗時很長,因此許多用戶無法忍受漫長的等待而放棄使用P2P軟件。
自從RIAA采取行動以來,ISP ——First Internet 公司就告知其用戶非法共享文件所帶來的法律后果,并監(jiān)視任何大流量和持續(xù)時間長的P2P活動。該公司認為,杜絕非法P2P最基本的做法時是對用戶曉之以理。“如果遇到版權侵害情況,我們會出示我們給用戶的通告和我們的政策。”
當然,人們把解決P2P問題的希望也寄托于技術。在版權保護方面,數(shù)字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一種可行的手段。DRM可以對數(shù)字產品在分發(fā)、傳輸和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使得數(shù)字產品只能被授權使用的人按照授權的方式在授權使用的期限內使用。它采用的主要手段包括,對數(shù)字內容進行加密和利用附加使用規(guī)則對數(shù)字內容進行保護,使??,一般也可以防止內容被復制或者限制內容的播放次數(shù)。但是DRM發(fā)展的最大瓶頸使各種DRM的互連互通。
編輯:小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