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RFID技術使牛奶運輸過程更透明更易控制
說起來,這似乎是某種天意。早在 2011 年,德國的 Arla 食品公司為了牛奶運輸系統(tǒng)和銷售網絡,開始尋找一種可以替代老式的卡車記錄系統(tǒng)的方案,這個項目的啟動就是由于一場夏季大風暴。
年均生產6億公斤牛奶的牛奶廠遭受雷擊,導致關鍵部件出錯,并且暴露出看門人、過磅站、運輸線、過程控制系統(tǒng)和清潔設施之間數據交換的弱點,當時的數據交換系統(tǒng)是基于磁卡的。
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個來自Upahl的Hansa Milch公司的專家團隊起草了新的集成的卡車記錄系統(tǒng)研發(fā)和實施的要求以及目標說明。新系統(tǒng)要求盡可能少的結構調整并且保留盡可能多的現存部件。
解決方案
新的掃描過程的核心是RFID卡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基于工業(yè)無線局域網的基礎設施。西門子與牛奶廠的技術管理層和德國的車輛計量制造商Pfister Waagen Bilanciai的專家們合作共同實施該系統(tǒng)。
由中央控制系統(tǒng) Simatic S7控制器協調,新系統(tǒng)支持卡車司機與過程控制系統(tǒng)之間完整的數據交換,從卡車到來一直到它離開都被監(jiān)控和管理。
一旦卡車司機在入口處用他的RFID卡登錄系統(tǒng),系統(tǒng)就會記錄下運輸相關的數據,例如原料乳的質量,產品的種類和數量等,同時批次信息會立即(和以前不同)出現在牛奶廠的 SattLine過程控制系統(tǒng)中。德國 Upahl 的Arla 食品公司維護主管 Andreas Fischer表示,“以前我們不僅要在入口處輸入數據,在過程控制系統(tǒng)中也要輸入,現在我們擁有了一個標準化的數據存儲系統(tǒng)。這樣不但節(jié)約了時間,還減少了可能發(fā)生的錯誤,并且給工廠操作員提供了及早調整某種質量牛奶到達數量的機會。”
更少出錯
當卡車在校準過的車輛秤上稱重后,過程控制系統(tǒng)根據交貨的類型指揮司機到某一條線路上。一旦快速抗化劑測試的結果出來,并且司機通過RFID進入到正確的運輸線后,過程控制系統(tǒng)就允許車箱卸貨。
為了保證車箱中的所有東西被抽空,過程控制系統(tǒng)將稱重結果與生產區(qū)得出的感應流量測量(IDM)數據進行比較。如果兩個值可以匹配,卡車就可以繼續(xù)進入到定位清洗(CIP)程序。
用這種方法,新的RFID卡系統(tǒng)保證了整個過程中(卡車從來到走)數據的一致性,并在批次的可跟蹤性和過程透明化方面提供了可貴的支持。Fischer總結說,“通過這種解決方案,我們可以保證有機產品和常規(guī)產品不會混合在一起。它還幫助我們符合美國生物標準NOP(國家有機計劃)的要求并在IFS(國際食品標準)認證的過程中提供了服務。
有效溝通
通過引入新的解決方案,卡車司機和工廠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系統(tǒng)化,也更有效率。而且錯誤來源也大大減少,比如人工輸入的數據或者口頭描述。工廠不但在生產過程和產品安全上大大受益,也能隨時提供產品的可靠來源,這得益于集成的電子簽名認證功能。(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