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S12輸入捕捉和輸出比較(1)
現(xiàn)再寫三篇,討論一下輸入捕捉和輸出比較。
QG8有一個timer,有兩個TPM通道;
AW60有兩個Timer,共8個TPM通道;
HCS12DG有1個TIMER,有8個ECT通道;
TPM模塊和ECT最大的不同是1:前者集成了PWM。2:前者沒有MDC模塊。但是8位單片機里有些有MTIM。
按我自己的理解,先解釋幾個名詞:
timer:時鐘參考,他有自己的溢出中斷,HCS12經(jīng)過分頻,TEN使能,之后TCNT做自由運行計數(shù)器,當TCNT累加到0XFFFF就溢出。這個個累加過程中,TCNT一直給ECT其它的功能作時鐘參考。到底給哪些作時鐘參考呢?給需要時鐘功能模塊的,哪些需要時鐘呢?自己想吧。
這部分我專門總結了一個專題: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50b530100dygp.html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50b530100dymn.html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50b530100dymr.html
通道:通俗地講就是獨立的,起ECT相關功能的管腳。如HCS12,就有8個通道。PTO--PT7
輸入捕捉:對管腳的電平變化進行捕捉,這里必須理解成硬件引發(fā)中斷。(PS:什么是軟件引發(fā)中斷?如:計時器溢出中斷,輸出比較,不需要發(fā)部觸發(fā)產(chǎn)生的中斷)
輸出比較:按用戶的設定在某一時刻輸出特定要求的信號(如輸出1,輸出0,反轉一下輸出),由于輸出比較根據(jù)定時輸出設定的信號,所以這個定時的過程也可以用來做標準時鐘。
好了,解釋完了,開始具體一點的內(nèi)容。
ECT配備了8通道、獨立的16位雙向功能通道。通過TIOS設定是輸入捕捉還是輸出比較。
當IOSx為0時,相應的通道設為輸入捕捉,為1時相應的通道就設為輸出比較。(x代替0-7,)
PS:在飛思的老版本的DS里,用n代替0-7.看起來很不習慣。
當要把PT0--PT7作普通I/O用時,TIOS不要作任何設置。
關于更具體的內(nèi)容,后面的系列將會詳細介紹并給例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