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LED路燈的散熱結構設計和參數(shù)優(yōu)化
由以上結果可知,并不是“傳導長度”越長,溫度就越低;因為“傳導長度”越長,相應的對流并不是最好的,在整個散熱過程中,這兩者相互制約,只有在兩者選取都非常合理的時候,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正如此試驗中選取的“傳導長度”為40mm時,得到了最低溫度56.504℃,如圖4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69031.htm
利用ANSYS分析軟件和紅外熱像儀對兩種產(chǎn)品進行了熱分析和實測,其結果分別如下圖6、圖7所示。
由上圖可知,利用ANSYS分析的結果,溫度由63.325℃降為53.325℃,降幅為10℃;而實測結果的溫度則由66.7℃下降為54.8℃。降幅為11.9℃。模擬結果中溫度分布與實測溫度分布基本相符,溫度范圍稍小于實測溫度范圍,這主要是由于模擬過程中忽略了界面熱阻、芯片與管殼粘接材料的熱阻以及MCPCB與散熱器之間粘接材料的熱阻。
3 結論
對于由多個大功率LED密集排列組成的路燈,其更多的熱量需要從芯片結區(qū)有效地消散掉,因此大功率LED路燈的熱管理問題對于LED散熱技術是一個挑戰(zhàn)。
本文首先根據(jù)現(xiàn)有LED路燈產(chǎn)品建立起了基于熱傳導/熱對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對其散熱結構進行了熱分析:另外,通過兩種優(yōu)化試驗,分析了不同結構參數(shù)對質(zhì)量與熱分布的影響,同時著重研究了熱傳導與熱對流兩種散熱方式對散熱的影響,最終得出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優(yōu)化結果。優(yōu)化后的結構經(jīng)軟件模擬與實測結果顯示,改進后的散熱器質(zhì)量比原有散熱器降低了約15.3%;同時,溫度較原始模型有較大的下降,降幅達到了11℃以上;這為以后散熱器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指導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