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照明與散熱技術
當LED于60年代被使用后,過去因LED使用功率不高,只能拿來作為顯示燈及訊號燈,封裝散熱問題并未產生,但近年來使用于背光照明的LED,其亮度、功率皆持續(xù)的被提升,因此散熱逐漸成為LED照明產業(yè)的首要問題。
LED量產且被大量使用后,其發(fā)光亮度以突飛猛進的速度上升,由2001年的25 lm/W,2006年6月 日亞化學 工業(yè)宣布實驗室可達134 lm/W,2007年2月Lumileds公司可達到115 lm/W,2008年7月歐司朗則研發(fā)可達到136 lm/W之LED,Cree實驗室于2008年11月可達161 lm/W,進步至2009年初, 日亞化學 工業(yè)發(fā)表的發(fā)光效率已可達249 lm/W,而量產的LED于2010年將一舉突破100 lm/W之水準。
圖3 顯示面板背光等效熱阻
圖1 Haitz定律
依據過去30年LED發(fā)展觀察,Lumileds Lighting公司的Roland Haitz先生于2003年歸納出LED界的Moore(摩爾)定律—Haitz定律(如圖1所示),說明LED約每18~24個月可提升一倍的亮度,以此定理推估10年內LED亮度可以再提升20倍,而成本將可降90%以達到可完全取代現(xiàn)有照明技術,因此LED照明于近幾年火熱的被重視與探討。
LED 背光照明
LED因耗電低、不含汞、壽命長、體積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優(yōu)勢吸引國內、外廠商極力推廣取代現(xiàn)有照明。 LED主要照明可分為顯示背光、車用照明、交通號志與室內室外照明,而背光模組于2009年被廣泛的應用于筆記型電腦面板上,此后亦逐漸被使用到家用電視機,其約占了50%之面板模組零組件制造成本與消耗約70%顯示器之電能,故背光照明為顯示面板最重要的關鍵。 然液晶顯示器無法自行發(fā)光,因此需要背光模組作為光線的來源,所以背光源的好壞會影響顯示的效果甚劇。 加上面板需薄型化的因素,因此多以CCFL燈管作為背光源,而LED背光源比起CCFL有演色性佳、壽命長、反應速度快等優(yōu)勢(如表1)。
再加上近年來由于全球提倡環(huán)保議題,各國政府的禁汞環(huán)保政策,如歐盟的WEEE與RoHS指令與中國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陸續(xù)推行,也驅使小體積封裝之LED成為替代CCFL的最佳無汞燈源。 又由于LED單位成本發(fā)光效率持續(xù)快速成長中,使得LED成本跌幅擴大,縮小了CCFL與LED的價差,也促使面板廠商開始大幅導入LED于背光模組。
LED的散熱問題
目前提高LED亮度有兩種方式,分別為增加晶片亮度以及多顆密集排列等方式,這些方法都需輸入更高功率之能量,而輸入LED的能量,大約20%會轉換成光源,剩下80 %都轉成熱能,然在單顆封裝內送入倍增的電流,發(fā)熱自然也會倍增,因此在如此小的散熱面積下,散熱問題會逐漸惡化。 此封裝如僅應用在只使用1~4顆LED的散光燈,散光燈點亮時間短暫,故熱累積現(xiàn)象不明顯;如應用在液晶電視的背光上,既使使用高亮度LED,也要密集排列并長時間點亮,因此在有限的散熱空間內難以適時的將這些熱排除于外。
但很不幸的,產生的熱,對晶粒是很嚴重的問題。 當晶粒介面溫度升高時,量子轉換效率導致發(fā)光強度下降,且壽命也會跟著下降;放射波長改變,使得色彩穩(wěn)定性降低;受熱時因不同材質的膨脹系數(shù)不同,會有熱應力累積使產品可靠性降低,使用年限也會降低。 因此,散熱是高功率LED極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基本熱力學
傳統(tǒng)光源白熾燈有73%以紅外線輻射方式進行散熱,在周圍可以感受到高溫高熱,所以燈泡本體熱累積現(xiàn)象輕微,而LED產生的光,大多分布在以可見光或紫外光居多,不能以輻射方式幫助散熱,又因LED封裝面積較小,難以將熱量散出,導致LED照明品質有很大的問題產生,由此得知LED熱能問題是目前急待被解決。
在討論LED熱管理的議題前,首先要先了解基本熱力學。 基本上散熱有3種方式(表2),分別為“傳導式散熱”、“對流式散熱”以及“輻射式散熱”,從以上三者的理論公式可以分析出,散熱最主要問題點就在“面積”;另外,由于因輻射在接近室溫情況下散熱量非常小,所以最主要討論的散熱方式在傳導和對流兩方面。
在了解散熱之前還要知道熱歐姆定理,傳統(tǒng)的電流歐姆定理:V=IR,壓降=電流×電阻,電阻愈大,壓降就愈大,表示電壓在元件中消耗量愈大;同樣的,熱歐姆定理:ΔT=QR,溫差=熱流×熱阻,當熱阻愈大時,就有愈多的熱殘留在元件內,這說明了散熱效果要越好,熱阻就要越低。 熱歐姆定理是以熱阻(Thermal resistance)將熱傳以物理量量化,計算方式為LED介面溫度與室溫的溫差除以單位輸入功率。 簡單來說,如熱阻為10℃/W,表示每輸入1W的能量會是LED上升10℃。
LED的熱管理
熱傳是以等向性的方式傳遞,傳遞方向可大致區(qū)分成垂直與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相當于將熱阻串聯(lián),串聯(lián)數(shù)愈多,熱阻愈大。 水平傳遞等于是并聯(lián)熱阻,并聯(lián)熱阻數(shù)愈多熱阻越低,表示增大傳導面積和加強傳熱速率。 因此要有較佳的散熱效果,所傳導的層數(shù)要越少且截面積要越大。
圖2為LED元件垂直熱阻圖,熱源由介面產生再垂直向上下傳遞,因保護層封裝采用低熱傳系數(shù)材料,加上面積又小,所以僅有極少量熱能向上傳遞而被忽略計算,所以傳遞總熱阻=介面到黏接點熱阻+黏接點到基板熱阻+基板到載板熱阻+載板到空氣熱阻,熱會由介面迅速傳遞到大面積之載板或散熱片,再經由水平傳遞到大面積的表面上與空氣熱交換對流完成散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