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設備控制器端點緩沖區(qū)的優(yōu)化技術設計
這里首先簡要介紹USB中端點的概念,并給出一款異步FIFO的設計方案。然后根據USB四種傳輸類型的特點,提出基于該FIFO結構的不同類型的端點緩沖區(qū)的設計方案。特別是對于控制端點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雙向異步FIFO結構,在保證控制傳輸的前提下,減小了將近1/2的電路面積。最后給出在Synopsys平臺下電路的VLSL實現結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51876.htmUSB 2.0規(guī)范將USB接口的傳輸速度提高了40倍。傳輸速度的提升使得USB設備控制器的設計指標也隨之提高,雖然協(xié)議中對于緩沖區(qū)的設計要求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但是由于總線帶寬與傳輸速度的提高,各個芯片供應商均推出了自己的緩沖區(qū)設計方案。為了提高USB接口的數據存取速度,通常使用異步FIFO來設計端點緩沖區(qū)。
1 USB協(xié)議中的端點及實施方案
1.1 USB設備的端點
USB主機和設備之間傳輸的數據是以信息包的格式來傳輸的,可分為令牌包、數據包、握手包和特殊包。在數據包中包括了主機和設備通信的數據分組。圖1是一個典型的USB數據包的格式。
PID域是為了增加USB通信的健壯性而設定的數據分組的辨識符;CRC16域是對數據分組進行CRC校驗的結果。DATA域是實際傳送的數據內容。USB設備控制器會將接收到的主機數據包放入指定的端點緩沖區(qū);或者從指定的端點取出待發(fā)送的數據組裝成USB信息包發(fā)送到主機。
由此可見,所謂端點實際上是主機與設備之間通信的來源或目的,所有的傳輸都要傳送到設備的端點,或是由設備的端點發(fā)出。一系列相互獨立的端點在一起就構成了USB邏輯設備。從物理層的角度來看,端點是一塊存儲器區(qū)域,用以緩沖實際接收到或待發(fā)送的數據包。
USB協(xié)議中定義了四種傳輸類型,分別是控制傳輸、批量傳輸、中斷傳輸和同步傳輸。所有USB設備控制器都應該支持控制傳輸,其他三種傳輸方式根據不同的應用背影而用于不同類型的設備。按照傳輸類型可將端點分為控制端點、批量端點、中斷端點和同步端點。其中控制端點較為特殊,只有它可以雙向的傳輸數據,而其他端點只能傳輸單方向的數據。
1.2使用異步FIFO設計USB端點
由于USB設備控制器的緩沖區(qū)空間是對應各個不同的端點。每個端點所對應的傳輸方式、傳輸方向也不同。通??刂贫它c會連接控制器的MCU單元,而其他類型的端點一般連接設備端的接口。可見USB的端點緩沖區(qū)實際上是在串行接口引擎時鐘和設備時鐘或MCU時鐘的兩個時鐘域之間傳輸數據。而使用異步FIFO來實現該結構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圖2是本文所采用的異步FIFO的結構框圖。該異步FIFO由一塊雙端口SRAM、寫地址/滿邏輯和讀地址/空邏輯、以及為了消除亞穩(wěn)態(tài)的兩級同步電路組成。左端口在寫時鐘下進行數據的寫入操作;右端口在讀時鐘下實現數據的讀出操作。
對于異步FIFO的設計,產生準確的空滿標準是設計中的核心任務,它與FIFO是否能穩(wěn)定工作息息相關。寫滿不溢出,讀空不多讀是異步FIFO空滿標志判斷的基本原則。傳統(tǒng)的判斷方法是另外設置一個狀態(tài)位,作為最高位,其余位作為地址位,當讀寫指針的地址位和狀態(tài)位全部吻合時,FIFO處于空狀態(tài);當讀寫指針的地址位相同而狀態(tài)位相反,FIFO處于滿狀態(tài)。這種異步FIFO由于是通過直接比較二進制讀寫指針來判斷滿和空的,在跨時鐘傳遞時會有毛刺產生。下面將介紹一種通過直接比較格雷碼指針的方法生成FIFO的空滿信號,從而消除了毛刺,提高了電路的穩(wěn)定性。
比如要設計一個深度為8的異步FIFO,需要使用3 b的格雷碼計數器對讀寫指針計數,與二進制類似,還是需要使用一個狀態(tài)位來判斷滿和空狀態(tài)。此時FIFO的格雷碼指針跳變情況如表1所示。
觀察表1可知,當讀指針為4’b0011時(二進制為4’b0010),此時比他多一個周期所對應的格雷碼為4’b1111(二進制為4’b1010)。兩者的高二位恰好相反,但低位完全相同。對比表1左右兩列可知當讀寫指針相差一個周期即FIFO滿時對應的格雷碼指針的最高兩位相反,而低位則完全相同;當兩者完全相等時對應為FIFO的空狀態(tài)。圖3給出的是在設計的FIFO的深度為8時,在Modelsim中的仿真波形。由圖3可知,當FIFO從空到滿時,對應的格雷碼寫指針為4’b1100,而同步后的讀指針為4’b0000;當從滿被讀空時,讀指針為4’b1100;由此可見仿真的FIFO的空滿信號與設計一致。
2 基于FIFO結構的優(yōu)化端點設計方案
2.1基于新型FIFO結構設計控制端點
上文已經論述過控制端點是一個雙向傳輸的端點,但是在同一時刻只能是單向的數據傳輸。該端點主要是用于USB設備的枚舉過程,主機發(fā)送一個信息包,設備負責回應一個信息包。對于該端點的設計現有的方案都是采用雙FIFO來實現雙向傳輸的。一個FIFO用以接收主機發(fā)送過來的數據包;另外一個FIFO用以向主機發(fā)送數據包。在傳輸數據包時總有一個FIFO處于空閑狀態(tài),這樣會造成存儲器資源的浪費。為此,本文提出一種新型的異步FIFO結構,該結構使用一塊雙端口SRAM來實現控制端點的單工雙向傳輸,而傳統(tǒng)的雙FIFO結構需要兩塊SRAM用來實現雙向傳輸。由于SRAM占據了FIFO的大部分面積,在實現控制傳輸的功能下少用了一塊SRAM,可以預見最終的電路實現面積會減小將近1/2。
圖4是本文所設計的新型異步FIFO結構,該FIFO的實現是基于一塊雙端SRAM。在上文所提到的異步FIFO結構的基礎上增加一套讀寫指針邏輯和滿空判斷標志。這個電路可以看作是原來電路模塊的復制,即兩者設計完全一致。這兩個新增的指針模塊用以產生訪問SRAM的地址和用以產生滿和空的格雷碼指針。這樣在同一方向對于SRAM的訪問就會有兩個地址,其中一個是讀地址,另一個是寫地址。這樣需要設計一個選擇器,用以選擇當前訪問SRAM的是讀地址或寫地址。這個選擇器的選擇端可以根據不同方向的讀寫使能信號來切換。這是由于在同一時刻不可能出現一個方向的讀/寫使能均有效的現象。
對于圖4的數據路徑可簡介如下,方向0在其寫使能信號的控制下,往FIFO內寫入數據,寫滿之后方向1控制其讀使能將方向0寫入的數據讀出來。然后方向1控制其寫使能將數據寫入雙端口SRAM,方向0負責把SRAM內的數據讀出。
pid控制器相關文章:pid控制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