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推出氧化物半導體驅動液晶面板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智能元件材料學專業(yè)教授小池淳一的研究小組開發(fā)出了用于氧化物半導體TFT驅動的液晶面板、基于Cu-Mn合金的布線工藝,并在有源矩陣型顯示器國際學會 “AM-FPD 10”(2010年7月5~7日,在東京工業(yè)大學舉行)上發(fā)表了演講。與目前液晶面板中使用的Al布線相比,Cu布線的電阻要低1/2左右,因而可縮小面板布線的RC延遲。該工藝主要面向大尺寸液晶面板“4K×2K”(4000×2000像素級)以上的高精細化,以及超過240Hz的高速驅動等用途。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10700.htm東北大學的研究小組還在推進開發(fā)用于非晶硅TFT驅動的液晶面板、基于Cu-Mn合金的布線技術。Cu-Mn合金具有以下性質:在O2環(huán)境下以250~350℃的高溫進行熱處理,Mn就會與周圍的O2發(fā)生反應,布線的中央部分會變成純Cu,周邊部分會形成Mn氧化物。Mn氧化物除了可以提高半導體層和玻璃底板之間的密著性外,還可以作為隔離層發(fā)揮作用。
此次,東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氧化物半導層上形成Cu-Mn合金的電極布線,并對此進行了性能評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采用了各大面板廠商推進的非晶IGZO(In-Ga-Zn-O)。非晶IGZO采用RF濺射成膜,膜厚為50nm。Cu-Mn合金為在Cu中添加原子百分含量為4%的Mn形成,采用DC濺射成膜,膜厚為300nm。在非晶IGZO層的下方和Cu-Mn合金的上方形成了SiO2。完成上述成膜后,在空氣環(huán)境下以250℃的溫度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熱處理。
通過熱處理,非晶IGZO層中的O和Cu-Mn層中的Mn發(fā)生反應,界面獲得了厚5nm左右的Mn氧化物層。另外,非晶IGZO層中的氧空位(Oxygen Vacancy)增加,由此靠近界面的非晶IGZO層會變?yōu)閚+型。在非晶IGZO層和Cu-Mn層之間,確認了代表導電性的歐姆特性。實際試制TFT陣列時,采用了柵極寬度和柵極長度分別為120μm和23μm的元件,閾值電壓為5.54V、亞閾值擺幅(Subthreshold Swing,S值)為0.439V/dec、導通截止比超過10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