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新型雷達數(shù)字電路便攜式自動測試系統(tǒng)設計

新型雷達數(shù)字電路便攜式自動測試系統(tǒng)設計

作者:馮威 王東 曾凡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95853部隊ATE中心 時間:2010-05-1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2) MERGE混合芯片簇(U3):混合芯片簇指既含有非邊界掃描芯片,又含有邊界掃描芯片的混合電路(還可以含有一些中間級的模擬電路)。MERGE的思路與(1)類似,模型的驗證可通過將一組確定的測試矢量集APPLY至MI(Model Input),經(jīng)過確定的時間延遲,通過在MO(Model Output)將采集到的響應信號與寄存器中存貯的期望值相比較的方法實現(xiàn)測試。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09083.htm

  (3) MERGE BSEC(邊界掃描擴展卡),通過BSEC實現(xiàn)對BUT邊緣電路中非邊界掃描芯片簇或不含邊界掃描芯片的BUT進行邊界掃描測試。測試時,將待測BUT作為非邊界掃描簇或混合邊界掃描簇,而將BSEC當作邊界掃描芯片簇,通過MERGE方法,將BUT、接口電路、邊界掃描擴展卡電路虛擬成為一個含邊界掃描芯片的BUT,具體實現(xiàn)與(1)、(2)類似。

  測試系統(tǒng)硬件設計

  為了減輕系統(tǒng)整機的重量,便于運輸及攜帶,本測試系統(tǒng)前端設備采用筆記本計算機作為主體來完成系統(tǒng)功能的實現(xiàn)和人機界面的交互[3],同時內配GPIB-USB模塊、JTAG-Control-PCI-USB控制器,分別控制可編程電源(Agilent 6600)及BS Interface Pod模塊。整個硬件設計的核心為BSEC、JTAG-Control-PCI-USB控制器及BS Interface Pod模塊。其系統(tǒng)硬件框圖如圖2所示。

  邊界掃描擴展卡

  MERGE邊界掃描擴展卡采用符合IEEE 1149.1邊界掃描標準的可測試性設計方案,應用5片XILINX公司的XC95144芯片構建完整的從TDI至TDO的邊界掃描鏈路,其中掃描鏈路的上游電路及下游電路采用74ACQ244對信號進行緩沖及整形,以增強上游電路的扇出能力,同時整板的邊緣連接器采用了牢固可靠、抗腐蝕的歐式Eurocard結構形式的連接器,保證測試信號穩(wěn)定、可靠。原理圖如圖 3所示。

  JTAG-Control-PCI-USB控制器

  JTAG-Control-PCI-USB控制器是測試系統(tǒng)筆記本記算機與被測試單元(BUT)進行信號控制的主要部件,實現(xiàn)工控機并行控制指令和數(shù)據(jù)向符合邊界掃描測試協(xié)議的串行指令和數(shù)據(jù)的轉換。電路采用DSP+CPLD的電路設計模式,DSP芯片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A,運行速度可高達40MIPS、具有至少544字的在片雙訪問存儲器DARAM、2K大小的在片單訪問存儲器SARAM,32K的片內程序存儲器FLASH;CPLD選用ALTERA公司的MAX7000S系列的EPM71285,其集成度為600~5000可用門、有32~256個宏單元和36~155個用戶自定義I/O引腳、其3.3V的I/O電平與DSP芯片端口電平兼容、并可通過符合工業(yè)標準的I/O引腳JTAG接口實現(xiàn)在線編程及調試。JTAG-Control-PCI-USB控制器是PCI/IEEE 1149.1標準的主控單元,當與BS Interface Pod結合使用時,控制IEEE 1149.1標準自適應測試總線及與之相適應的離散信號。同時,該控制器還可控制施加到測試總線上負責JTAG-Control-PCI-USB控制器與BS Interface Pod進行通訊的低電壓差分信號(基于TIA /EIA-644及IEEE 1596.3標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