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團隊研發(fā)生物降解 “電子繃帶”,小鼠腸道損傷14天內完全愈合,加速多種器官的傷口愈合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凌乾團隊,設計了一種自供電柔性電刺激微電極系統(tǒng)(稱為“電子繃帶”)。
其具備全植入式和可生物降解的特點,大約可以在體內存在數(shù)周時間,實現(xiàn)其生物學功能(即促進腸道損傷愈合)后全部降解。
圖 | 常凌乾(來源:常凌乾)
當將電子繃帶用于小鼠腸道損傷模型之中,脈沖電刺激可以將生長因子(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基因,高效地表達到腸道上皮細胞中。
同時,直流電刺激可以持續(xù)地刺激細胞,將細胞內產(chǎn)生的大量 EGF 蛋白分泌至細胞外。
在這種協(xié)同作用之下,小鼠腸道在電子繃帶植入 14 天之內完成良好愈合。與傳統(tǒng)手術縫合相比,增生和梗阻等術后并發(fā)癥的概率顯著減少,并且修復之后的小鼠腸道組織,在粘膜連續(xù)性、肌肉連續(xù)性和肉芽組織形成上表現(xiàn)良好。
當對小鼠糞便進行菌群測序分析之后,電子繃帶顯示出較高的益生菌相對豐度和活力水平。
(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在整個生物降解期之內,被植入電子繃帶的健康小鼠血清中的 C 反應蛋白和白細胞介素-2(IL-2),相比未植入電子繃帶的健康小鼠,沒有出現(xiàn)明顯差異。
同時,植入小鼠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炎癥反應,這證明電子繃帶具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此外,電子繃帶使用鎂和鉬的微電極對,且金屬含量均遠低于每日推薦的膳食攝入量,不會對生物體造成傷害。
同時,這兩種材料都具備可生物降解的特點,是理想的植入式器件的電極材料。
總的來說,憑借這款電子繃帶的雙電刺激策略,為加速傷口愈合提供了一條富有潛力的途徑。
雖然本次工作僅僅展示了小鼠腸道傷口的愈合案例。但也可以用于促進其他器官和組織的傷口愈合,包括神經(jīng)系統(tǒng)、皮膚和肌肉等。
(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據(jù)了解,腸道的結構比較獨特,而且微環(huán)境比較復雜。因此,其傷口愈合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醫(yī)學問題。
縫合手術是常用的傳統(tǒng)治療方案,但可能會導致恢復時間長、以及腸道增生和梗阻等術后并發(fā)癥。手術釘和壓迫吻合環(huán),盡管可以作為替代方案,但也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組織損傷。
傷口要想成功愈合,就需要促進關鍵細胞的增殖。而攜帶干細胞和愈合因子的組織密封劑或水凝膠,可能具備加速愈合的能力。
然而,組織密封劑或水凝膠不能主動調節(jié)細胞內基因表達、胞外分泌和細胞外微環(huán)境中的增殖。
這種情況之下,無法加速傷口部位所必需的細胞增殖,自然也就無法有效地干預傷口愈合過程。
電刺激,此前已被用于促進淺表組織和器官的愈合。不過,一些現(xiàn)有的技術挑戰(zhàn)阻礙了臨床應用。
比如說,對于電刺激這種手段來說,必須使用一個可植入的可控電源,來按需提供電刺激。
隨后,讓可控電源在生物體內完成自降解。這種方法盡管無需二次手術摘除,但是依然未能得到實現(xiàn)。
而在本次研究伊始,課題組在細胞實驗中進行了一系列脈沖電刺激的探究,通過此他們發(fā)現(xiàn)用于細胞增殖的 EGF 基因,不僅具備較高的遞送效率,并且可以很好的轉率和翻譯。
但是,這樣的增殖效率似乎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紤]到細胞增殖的機理在于生長因子蛋白必須要被分泌至細胞外,與鄰近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才能起到最終的作用。
因此,他們推測通過單純的脈沖電刺激來提高胞內 EGF 含量,并不能明顯地提高胞吐的能力。
于是,他們開始研究電刺激的作用時間長短,是否能夠影響到細胞的胞吐行為。通過延長脈沖電刺激的時間,該團隊發(fā)現(xiàn)細胞的增殖速率果然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但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手術窗口期是有限的,顯然無法通過脈沖電刺激實現(xiàn)這一功能。
鑒于此,他們打算尋找一種既可以持續(xù)輸出電刺激、且不管強度多大都可以實現(xiàn)自驅動的電刺激,同時還得適應需要完全植入生物體內的應用場景。
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基于原電池原理的生物可吸收金屬材料,或許能夠實現(xiàn)這一需求。通過測試和篩選,課題組鎖定了鎂和鉬這兩種金屬。
與此同時,以這兩種金屬為導向的微電極對,還可以作為脈沖電轉染的正負極。
接下來,他們通過在小鼠腸道損傷模型中,初步驗證了該系統(tǒng)的可行性。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試錯,課題組發(fā)現(xiàn)相比臨床手術縫合線的方式,在術后發(fā)生梗阻和增生等方面,這種雙電刺激合璧的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并且,相比只是單一種電刺激的情況下,其愈合療效也非常出色。
(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據(jù)介紹,電子繃帶由三層結構組成,其中的所有材料都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第一層是多孔聚己內酯薄膜,也是本次系統(tǒng)的基底層。通過靜電紡絲工藝,上述薄膜可以形成纖維網(wǎng)絡。
第一層主要有兩大作用:
其一,可以支撐鎂/鉬電極沉積在薄膜表面;其二,可以作為電子繃帶的封裝,延長器件的使用壽命。
第二層是鎂和鉬形成的微叉指電極對。其中,電極層通過陰影掩模磁控,濺射在聚己內酯基底之上。
第二層也主要有兩大作用:
其一,可以通過術中施加脈沖電刺激,從而充當正負電極對的作用,進而用于一次性的基因遞送,以便將含有 EGF 片段的 DNA 質粒,遞送到腸道上皮細胞中,促進細胞對外源 EGF 基因進行有效轉錄和翻譯。
其二,鎂/鉬兩種金屬的電極在體液環(huán)境中,可以形成一個原電池,從而持續(xù)地向組織部位釋放大約 1V 的直流電刺激。
第三層是殼聚糖水凝膠層,能通過勻膠儀旋涂在微電極的另一側。
第三層的兩大作用如下:
其一,殼聚糖水凝膠可以直接接觸腸道組織,其本身的粘性可以將電子繃帶牢固地粘附在腸道傷口位置。
其二,水凝膠的三維多孔狀結構,可以吸附和儲存 EGF 基因溶液,以便用于脈沖電轉染。
而采用雙電模態(tài)刺激促進腸道損傷修復的機理,則可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通過脈沖電場,將含有 EGF 基因的質粒遞送到細胞內部,促使細胞進行轉錄和翻譯,從而增加 EGF 的蛋白表達量。
對于傷口愈合來說,只有 EGF 蛋白這樣的愈合因子分泌到胞外,與鄰近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才能起到愈合作用。
另一方面,鎂/鉬電極在體液環(huán)境中所形成的原電池,可以持續(xù)地釋放直流電場,當對損傷位置的細胞進行電刺激時,就能促使細胞離子通道打開,從而增強蛋白質的胞吐作用。
進而將大量的 EGF 源源不斷地分泌到細胞之外,最終達到雙重電刺激的協(xié)同作用,借此促進上皮細胞的增殖,進而加速組織傷口的愈合。
相比縫合、藥物聯(lián)用、以及使用單電模態(tài)(脈沖或直流)刺激的電子繃帶等方法,這種基于雙電刺激協(xié)同作用的電子繃帶和上述三者存在以下不同之處:
首先,對于雙電刺激電子繃帶和基于縫合加藥物的治療來說,應該使用含有 EGF 蛋白的敷料一類藥物。
但是,由于 EGF 蛋白的半衰期非常短,無法有效地避免干預傷口愈合的過程。因此,促進傷口愈合的程度會受到很大限制,導致無法達到理想的愈合結果。
其次,對于雙電刺激電子繃帶和單次電刺激電子繃帶的區(qū)別來說,主要需要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脈沖電刺激盡管可以提升細胞內 EGF 蛋白的總量,但是由于電刺激作用時間非常短暫(幾十秒),因此無法將足夠的 EGF 蛋白排向胞外。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細胞增殖結果不明顯,傷口愈合情況自然也就不理想。
第二種情況,直流電刺激的確可以促進細胞發(fā)生胞吐行為。但是,由于細胞自身所產(chǎn)生的 EGF 蛋白非常有限,同樣也會導致細胞外能用于增殖的 EGF 蛋白總量較少,最終依舊無法實現(xiàn)細胞增殖,進而無法有效地促進傷口修復。
而基于雙電刺激的電子繃帶,巧妙地彌補了以上缺陷,讓局部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大量 EGF 蛋白,發(fā)揮促進愈合的作用。
相比傳統(tǒng)方案,這種提高自體分泌 EGF 的策略,不僅能縮短愈合時間,還能減少增生、梗阻等并發(fā)癥,并能提高腸道微環(huán)境健康。
(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有時,一項成功的科研常會伴隨著酸甜苦辣和崎嶇坎坷。
論文一作(吳晗,北航三年級博士生)對該研究感慨頗多:“2021 年冬天,因為要對電子繃帶植入小鼠體內后做超聲檢測,我和王玉瓊師姐顧不上吃晚飯,抱著剛麻醉后的小鼠?!?/span>
北京的冬天很冷,王玉瓊將老鼠捂在懷里,生怕低溫老鼠去世。
吳晗繼續(xù)說道:“這里要特別感謝王思奇哥(王玉瓊師姐老公),開車送我們去做小動物超聲影像,暖風開到最大,一路顫顫巍巍。”
很幸運的是他們拍成了,不幸的是就在回實驗室的路上,小老鼠沒能抵抗住寒冷的天氣壯烈犧牲了?!皫熃阏f,這或許就是科研人的艱辛和不易,一切都得重頭再來嘍?!闭撐囊蛔鞅硎?。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美好的。相關論文以《通過柔軟且可生物降解的電子繃帶的雙重電刺激加速腸道傷口愈合》(Accelerated intestinal wound healing via dual electrostimulation from a soft and biodegradable electronic bandage)為題發(fā)在 Nature Electronics(IF 34.3)。
圖 | 相關論文(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北航的吳晗博士生、王玉瓊博士、李虎博士(現(xiàn)為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后)是共同一作,北航的常凌乾教授和助理教授王柳、以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余存江教授擔任共同通訊作者[1]。
圖 | 從左到右:常凌乾、吳晗、王玉瓊、李虎(來源:資料圖)
和藥物上市相似的是,假如自供電電子繃帶要進行人體實驗,就得開展臨床試驗。
鑒于電子繃帶屬于醫(yī)療器械,因此要遵從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組織制定的《醫(yī)療器械動物試驗研究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和 GB/T 16886 一系列標準。
并根據(jù)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相關的技術文件,開展進一步的大型動物實驗,比如豬和靈長類動物的實驗。
基于目前的研究,下一步他們計劃在現(xiàn)有芯片系統(tǒng)基礎之上,針對修復過程中的傷口進行實時監(jiān)測,并希望能做到隨時診斷、及時治療的一體化集成系統(tǒng)。
在本次研究之中,他們發(fā)現(xiàn)雖然自供電電子繃帶有很好的促愈合療效,但是這種結果也只能在術后特定時間去觀察最終的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1.Wu, H., Wang, Y., Li, H.et al. Accelerated intestinal wound healing via dual electrostimulation from a soft and biodegradable electronic bandage. Nat Electro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4-01138-8
運營/排版:何晨龍
*博客內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